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不断渗透,父亲参与儿童照顾的现象和行动越来越多。父亲关爱、全职爸爸、奶爸等新的父亲形象与父职实践不断涌现,新旧父职话语与父职实践正在同一时空上演。儿童照顾中父亲参与的增多,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同伴群体的示范带动、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动、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和男性照顾的优势地位发挥等息息相关。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唤醒儿童照顾上的父职自觉,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儿童照顾实践中来、确保父爱在场,竭力撑起儿童照顾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主流育儿杂志中的父职文本,运用文本分析法勾勒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文本中的父职建构。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家庭政策变革的过程,研究发现,主流育儿杂志中的父职建构符合国家强化家庭养育责任的“家庭化”政策倡导。通过“科学化”的建构策略,父职文本不断强化父亲作为育儿“主体”的地位和优势。通过“关系化”的建构策略,父职不仅是亲子关系的实践,也是夫妻关系的调适和整合。虽然因孩子性别的不同,父职文本呈现不同的性别要求和期待,但是,通过“日常化”的建构策略,强调日常照顾和情感融入的“柔性父职”建构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3.
作为衡量性别角色分工模式的重要指标,性别角色态度在个人生命历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青年时期是性别角色态度形塑的关键时期,因此,对青年不同阶段的性别角色态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京中学生发展调查项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青年从中学到大学的性别角色态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青年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形成了更为现代的性别角色态度;男生和女生在态度变化上存在差异,女生在不同时期都比男生更具有现代化的性别角色态度。大学教育在青年性别角色态度变化过程中发挥了显著影响,其中专业和网络论坛参与的影响与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通过对25位青年创业女性工作-家庭关系的深度访谈发现,在育儿照料与职业发展的双重需求下,弹性工作虽被创业女性视为平衡两者的重要策略,但其发挥的作用并非铁板一块。在取得平衡的女性中,她们积极推动家内与家外在育儿照料上的分担与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内外协作参与机制。一方面,她们通过祖职、父职和母职发挥家庭育儿合力,形成私人领域的育儿协作;另一方面,借助灵活与自主工作条件实现公私领域的融合。但同时,当女性的社会再生产职责无法获得社会和家庭在公私领域的协同分担时,弹性工作因其在时空界限上的模糊,反而加剧公私领域责任的互相渗透与外溢,造成工作-家庭的严重冲突。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界对非传统职业男性气质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文章基于文献梳理,介绍国外这一方面的研究状况和成果。由于"男做女工",非传统职业的男性遭受性别身份的质疑和挑战,这一男性群体需要不断地通过策略手段重建自身男性气质,因而其性别身份具有流动性。正因如此,传统的性别气质理论和性别角色理论无法对这一群体的性别气质进行解释,非传统职业男性气质研究的理论焦点在于解释男性/女性、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差异性与同一性。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西方"男性运动"的影响,关注男性气质受到的"创伤"及其背后所涉及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非传统职业男性气质的研究在与女性主义研究的冲突与合作中开创了性别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关注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对提升青年生育意愿、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推动人口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武汉市中心城区青年父母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在总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类型上,青年父亲更担心子女教育环境,亲子互动有压力;青年母亲生活调适不足,人际互动有压力.婚姻满意度是影响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首要因素,家庭经济负担是青年父母养育的重要桎梏,子女数量是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潜在诱因.为重构青年养育的生态圈,本文从微观个体、中观家庭、宏观社会三方面提出缓解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对策:第一,青年父亲加强育儿参与,青年母亲注重自我调适;第二,青年父母用心经营婚姻与家庭,加强亲职学习并做好生养规划;第三,政府适度分担养育成本,打造"生育友好""性别友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化通过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青年夫妇家庭角色的认同.认清中国当代青年夫妇家庭角色认同的特征.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在六省市所做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在"中性化"接受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分析了对"中性化"接受程度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更加重视对女性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引导;将性别角色教育纳入学校正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和媒体在青少年性别角色教育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新浪微博上"秦火火"和"薛蛮子"两个热点事件从出现至消失期间主要数据的分析,发现参与讨论的网民态度均在事件发生后的一周中产生了不断极端化的现象,并且群体态度由积极转向消极,在这一过程中"意见领袖"和"法规约束"对网民态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造成了政治意识多元化、政治表达即时化、政治参与多样化、政治诉求现实化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信仰分化、政治热情淡漠、政治表达非理性、政治态度模糊化等消极影响.构建"对话"教育理念、营造更加优化的社会大环境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