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2015,(2):12
<正>新常态让出了许多空间和容量,使我们更有条件加强生态建设,更有精力打生态攻坚战。我区地处干旱地区和半干旱草原,草原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功能应是生态屏障;而我区的森林,其最大价值和主要功能不是出产木材,而是提供优质水源、生态屏障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基因库"。在发展过程中,我区始终要兼顾牧区生态、牧业经济、牧民生计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华  王臣政  朱豪 《实事求是》2016,(3):105-108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在新疆已经实施五年,为了切实做好遏制草原生态的恶化,恢复草原生态工作,以新疆博州温泉县为例,在充分了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温泉县运行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在温泉县牧区的田野调查,寻找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在牧区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加大饲草料地草料供给比例、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实施牧区劳动力转移、严格草原监督管理、细化草场确权和多元化筹资、适当提高生态补偿水平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萨仁 《理论研究》2009,(6):52-53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天然生态屏障,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草原逐年退化、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对我国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强化草原生态保护意识、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疆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后,从生态效益来看,改善了草原植被、提高了草原生产能力、增加了草原生物的多样性;从经济效益来看,促进了牧区经济稳定增长和畜牧业发展、转变了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从社会效益来看,增强了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牧民收入。但在实际中也存在补偿法律法规不健全、补偿标准低、草原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草原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5.
张家臻 《前线》2020,(4):19-21
维护和保障边境牧区生态安全,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是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现实需要。加强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我国边境牧区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禁牧草原每亩补助6元 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盲目开垦、超载过牧等原因,使得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其生态保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面对草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现实,我们必须转变草原牧区以往的发展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新选择、确立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草原牧区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对策体系,走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使得现实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由恶性循环、逆行演替向良性循环、进展演替转变。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8)
<正>让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是内蒙古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在推进围封禁牧及城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牧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习惯,从而避免发生一些较为突出和尖锐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影响牧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对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正>正蓝旗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境内由低山丘陵和浑善达克沙地两大地貌构成,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中段腹地,占全旗总面积的66%,是京北最典型的草原牧区和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特殊的区位条件、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脆弱的草原生态,决定了正蓝旗在全国乃至全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疆昌吉州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诸如部分草场确权不到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没有根本解决、违规开垦和征占用草原问题比较突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草地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草原确权承包工作、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工程、加强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和理顺草原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1.
麦力斯 《实践》2011,(4):34-35
2010年10月,国务院作出决定,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将投入134亿元,主要用于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助和牧户生产性补助等。  相似文献   

12.
郭晓岚 《世纪桥》2013,(3):143-144
草原是内蒙古生态安全的屏障,随着草原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理草原水平的日益提高,内蒙古各级政府从各个层面加大了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提升了草原战略定位,进一步推进草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草原承包经营,积极做好农区牧区的协调发展、完善草原保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理论界对内蒙古保护草原资源的各项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则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纪大才 《实践》2005,(3):35-36
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草原生态与牧区经济协调发展是草原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在全面认识草原生态与草原畜牧业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正视现实、理清思路、积极应对,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盖志毅  姚洋 《实践》2008,(2):33-34
牧区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其矛盾的演变与激化日益影响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非牧区居民利益主体与牧民的矛盾。非牧区居民利益主体廉价占有草原地上和地下资源,使牧民受到伤害。草原地区一直是我国的原料基地,但这些原料产品价值长期偏低,目前羊毛的价格竟然比棉花的价格还低,2005年羊毛的价格比棉花的价格低1倍。  相似文献   

15.
日前,在农四师七十八团牧区库什台草原上,牧民额孜万古丽正在放养她的300只生态鹅,这些鹅将为她家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七十八团库什台牧区河水四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09,(2):I0004-I0004
包头市达茂旗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和恢复退化草场植被,根据包头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从2008年1月1日起,对牧区2357万亩草场,6620户、19698名牧民实施全面禁牧,禁牧期10年。达茂旗畜牧业局承担着包头市政府为民办“十四件实事”工作当中“实施达茂旗草场生态恢复工程”重任。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1,(9):40-40
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资金使用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在制定这项政策时,根据全国不同草原牧区的实际,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测算数据,即禁牧平均每亩补助6元,草畜平衡每亩平均奖励1.5元。这只是测算的数据,并非每亩草原一律按照禁牧6元补贴、草畜平衡每亩按照1.5元奖励,因为不同载畜能力的草原,应当采取不同的补贴和奖励标准,这样才能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18.
王关区 《实践》2007,(4):22-24
我国草原的退化沙化不断加剧,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日趋下降,特别是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因此,分析草原生态经济的现状,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尤其是寻找治理草原生态环境、推进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对策,既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英 《实践》2011,(10):24-25
随着草原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内蒙古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然而,由于矿产业的过度无序开发利用,致使草原被破坏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如何实现牧区工业化道路与草原生态保护和谐并进,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呼伦贝尔市新右旗的实际,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20,(8)
正"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是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壁牧业合作社的牧民为主体,在民间组织的协助下,以多样化群体为服务对象的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实践。游学营在深入分析草原牧区现阶段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让游客体验式游玩和学习,达到对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传播和传承,实现了草原文化在原产地的低成本转化,为牧业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开辟了一个兼顾草原生态、牧区社会和牧民生计的新路径,是新时代由牧民在草原地区实践的草原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