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初步酝酿到明确提出再到发展完善三个阶段,从可持续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代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儒家的生态伦理智慧.迈向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树立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生态文明的政策体系和法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科技创新;树立生态化的消费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国际生态交流与合作;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萨仁 《理论研究》2010,(4):32-34
生态文明,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们有必要对我区生态文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创新发展模式,树立生态意识,传承生态文化,加快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发展正义作为一种伦理价值理念,是对发展的正义的评价和约束,为规范和评价人类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论基础。本文试图从发展正义的视角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发展正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准则,发展正义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要求;需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发展的正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正义作为一种伦理价值理念,是对发展的正义的评价和约束,为规范和评价人类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论基础。本文试图从发展正义的视角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发展正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准则,发展正义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要求;需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发展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冯志峰 《理论研究》2013,(3):60-64,70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构建了几种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出现了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是绿色文明的回归和高级化,以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型为标志的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由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了世界潮流,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有益探索。当前须从生态文明系统的解构入手,全方位推进和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意味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具有特别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革、完善政绩考评标准,试行绿色GDP考核地方政绩;要建立健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机制;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王伟  黄友牛 《学习月刊》2009,(20):46-47
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其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必须分析研究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只有对两者相互关系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才能进一步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从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西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切实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任务,强调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伦理学的角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从人性向度、社会向度、发展向度三个方面来解析:"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的人性向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向度;"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已成为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必须采取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而行动是受理念支配的,好的理念导致好的行动,好的行动产生好的结果。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即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主体的共同行动。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制度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本质是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单位资源消耗或单位污染排放的产出率。从提高效率角度来看,二者是相通的,即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会发展的视角,从社会发展序列、路径选择和终极关怀的维度分析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并从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层次来研判生态文明对于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社会发展导向和整体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上使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制度保障。2017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素有“东方威尼斯”美名的镇远,系全省仅有的两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山川秀丽,交通方便,人杰地灵,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贵州东线旅游线上最璀灿的明珠。优越的条件,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也给“两个”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县委采取措施:一是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文明办具体处理日常事务;二是及时出台了《文明单位申报、撤销制度》、《镇远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发至全县各企业事业单位和乡镇,要求参照《实施意见》,制定出《文明创建工作实施细则》;三是县文明办定期和不定期向县文明委请示和汇报工作,并召开全县文明委工作会议,研究与部署下一步工作;四是县文明办根据上级的要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反思工业文明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省人民学习长汀经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省份建设热潮中,泰宁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产业”、“抓生态就是靓品牌”、“抓生态就是聚人气”等生态理念,实施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文化为先导、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在此之前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以"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题,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我市召开了着力推进"两个环境"建设暨经济形势分析会,为此,我们要以十八大为契机,着力推进我市"两个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4,(8)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发展背景,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和内生动力。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利用国土空间,是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考察不同城镇化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资源的合理布局,才能形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产生及发展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从"四个文明"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化"的社会发展问题,可知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石,精神文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而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