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评析学界关于未成年犯罪人是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五种观点的基础上,主张对于未成年犯罪人不应当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应当有区别对待地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2.
对缓刑犯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情形。本文认为,对缓刑犯可以适用剥夺 政治权利,对缓刑犯适用的剥夺政治权利宜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和计算刑期。  相似文献   

3.
对犯罪人适用缓刑不应把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作为条件,是否对犯罪人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不应以主刑是否缓刑作为条件。对缓刑犯适用的剥夺政治权利宜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并从执行之日起计算刑期。在出现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时,主刑执行期间仍应剥夺政治权利,主刑执行期满之后是否剥夺政治权利则视主刑执行之前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否届满而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中所有的主刑和附加刑(除驱逐出境外)均没有对犯罪人的国别作特别规定,但是剥夺政治权利不应该适用于外国人。对犯罪人适用缓刑不应把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作为条件,是否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也不应以主刑是否缓刑为条件。  相似文献   

5.
犯罪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法律规定是否公平、合理?剥夺政治权利刑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确定刑,但当它在司法实践中和具体的罪行结合起来运用时,却变成了不确定刑,形成了立法上的表面确定和司法上的实际不确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剥夺政治权利是我国独有的资格刑刑名,在理论界,常常认为其政治评价的色彩过于浓郁,其政治性远远超过其刑罚属性。拟根据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的具体的立法设置,探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剥夺政治权利之刑罚价值,即作为刑罚种类之一,它在报应和预防方面的一般刑罚价值,剥夺政治权利作为资格刑,其刑种所特有的人道、经济等方面的特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适用于我国公民犯罪的资格刑立法缺陷明显:“剥夺政治权利”这一称谓政治色彩浓厚,资格刑分立制和复权制度的阙如可能产生刑罚的过剩及资格刑单一、适用范围过窄可能导致刑罚的不足。要提高和充分发挥资格刑独特的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效,有必要在充分检视其立法缺陷的基础上进行体系性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评析学界针对在数罪被判处数个有期徒刑、拘役中既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也有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场合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起始时间的计算这一司法难题所提出的三种解决办法的基础上 ,认为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应从合并处罚后的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或者假释之日起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9.
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反映突出.本文主要从社区矫正制度和剥夺政治权利这一刑罚制度两方面检视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的原因,同时就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妨害公文、证件、印章犯罪的法律适用及立法完善曾芳文我国刑法典第167条规定:“伪造、变造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以下有期徒...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一定社会政治生活权利的刑罚方法,该刑罚方法曾被作为一种专政措施,适用于专政对象,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刑罚无论从其名称、内容来看,还是从其适用对象与方式来考察,均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更改名称、实行资格刑的分立制、建立复权制和增加资格刑的内容等方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列举了缓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计算的几种方法,并剖析了其缺陷。进而提出了缓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自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特殊刑事责任年龄人给予从轻对待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我国应合理构建适用于特殊刑事责任年龄的刑罚体系。在此刑罚体系中,应排除死刑及无期徒刑、没收财产刑对特殊刑事责任年龄人的适用,并限制剥夺政治权利刑对未成年人的适用。同时,完善罚金刑的适用,突出非刑罚处理方法等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的工作存在着误区和盲区,导致出现被执行对象脱漏管的现象。通过对J市剥夺政治权利监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发现该地区尚未形成全流程的闭环监管体系,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衔接不够顺畅,剥夺政治权利罪犯脱漏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建议强化剥夺政治权利刑罚具体执行中的惩戒激励机制,如强化执行惩戒措施、执行激励机制;优化剥夺政治权利刑罚交付执行的程序衔接机制,如完善交付执行的责任链条、畅通执行信息的流转渠道;固化剥夺政治权利刑罚实际执行的横向协作机制,如完善刑罚执行工作机制、畅通跨部门执法信息共享渠道等,推动形成完备的执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确定应当与社区矫正的性质以及我国现行的刑罚制度相一致。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不具有社区矫正行刑社会化的条件,不宜适用社区矫正;应实行轻罪化的部分劳动教养人员适用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6.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但当对犯罪人存在先行羁押的情形时,如果规定两种刑罚“期限相等”,则两种刑罚不可能实现“同时执行”。  相似文献   

18.
缓刑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刑法本身规定的缺陷,缓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刑的衔接适用上存在断层,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按照现行规定,缓刑效力不及于附加刑,但缓刑又是解决罚金刑执行难的有效途径,所以,应当将罚金刑纳入缓刑适用范围。另外,要解决缓刑执行难的问题,就应当适当借鉴国外的某些立法例,建立专门的缓刑考察机构和缓刑考察人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笔者曾撰文①予以探讨。限于篇幅,尚有若干有必要一议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方面的问题未能在该文涉及,故撰本文续议之。一、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刑法第  相似文献   

20.
剥夺军衔是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军官适用的一种刑罚附加刑。从现行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分析,在理论与实践上时其性质认定存在诸多争议。但从法律制裁理论分析,将来对剥夺军衔的性质重新定位时,应将其定性为一种是军事行政处罚。对剥夺军衔予以正确定性,在我国法律责任体系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