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月22日晚,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纪实性专题片“间谍在行动”——画面中,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神色紧张地出现在莫斯科街心花园,他正利用藏在路边“石头”中的发报机发送情报。配音提示观众,这位化装成学生的间谍“其实是一名英国外交官”。第二天,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称,涉  相似文献   

2.
东欧剧变后,罗马尼亚间谍情报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罗马尼亚的主要间谍情报机构有:罗马尼亚情报局、对外情报局、警卫局。此外,罗马尼亚还设立了国家最高国防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间谍情报机构之间的关系。其主要职能是:分析各情报机构所获取的情报资料,评估国家安全状况;确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确定有关国家安全情报的使用方式;批准情报局、对外情报局以及警卫局的组织、计划;批准国家安全的业务开支等。罗马尼亚几个间谍情报机构的分工为,情报局负责境内情报搜集以及打击阴谋颠覆国家的恐怖和破坏活动;对外情报局负责从…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叶,随着印度茶业的发展,英国殖民主义者力图将印茶打入边茶市场,通过印茶的渗透,企图在经济上掠夺西藏廉价的珍贵药材和工业原料;在政治上排斥川茶,离间汉藏感情,截断自古以来内地与西藏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从而实现其把西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重大步骤。印茶侵销西藏一开始便成为政治上十分敏感的问题。早在光绪十二年,驻藏大臣色楞额便认为印茶侵藏,后患无穷。此后不少封疆大臣具奏陈述印茶侵藏的种种危害,因而引起清廷的密切关注,以致在清代末期四川、西藏地区均掀起一场抵制印茶侵销的斗争。在一个时期,有效地拒印茶于国门之外,在中国近代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史上写  相似文献   

4.
非官方掩护:也叫“非法掩护”。外国情报界通常把间谍情报机构为进行对外间谍情报活动而让外派的情工人员利用假护照或假证件等潜入对象国或地区,并谋得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来掩盖他们的真实面目和真实目的,称之为非官方掩护。目前,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机构所使用的非法掩护手段、方式越来越隐蔽、狡诈和多样化。委托调查:某些国家的政府或间谍情报机构搜集情报和进行研究分析的形式,也是搜集公开情报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做法是政府有关部门或间谍情报机构出钱、出题目,委托各研究团体、非职业情报人员开展情报搜集和研究工作。这种情报…  相似文献   

5.
任金存 《传承》2009,(2):100-101
在长达300余年的西方势力介入西藏史上,医药在西方势力入藏过程中起到了笼络人心、交好上层、收集情报、了解民情等重要作用,成为西方势力介入西藏的"敲门砖",征服西藏的"利器"。  相似文献   

6.
在长达300余年的西方势力介入西藏史上,医药在西方势力入藏过程中起到了笼络人心、交好上层、收集情报、了解民情等重要作用,成为西方势力介入西藏的"敲门砖",征服西藏的"利器".  相似文献   

7.
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与德国的情报机关曾各出奇招,展开一幕雀鸟间谍大战。当时的纳粹德国,试图用信鸽将信息带返柏林。英国情报当局则训练猎鹰,猎杀从英国锡利群岛飞往欧洲的“信鸽间谍”。英国这种以“鹰捕鸽”的方法,并未奏效。因为被错鹰所捕的信鸽寥寥可数,而且没有一只落网信鸽的身上携带着机密信息。于是英国情报机关改用“以鸽引鸽”的策略,诱使德国情报机关的信鸽落网。英国早已招募了七百多名白鸽迷组成一支秘密的英军队伍,这次他们自然可以大显身手,经他们训练有素的信鸽从英国西南的康沃尔郡飞至诺福克郡的克罗默海岸,…  相似文献   

8.
海外传真     
美英窃听无处不在国际名人尽在掌握英国和美国的间谍组织为了刺探别国情报 ,设立全球间谍网络 ,暗中窃听国际名人的电话通讯 ,其中成为间谍窃听对象的竟包括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已故德兰修女、教皇保罗二世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前情报官员麦逊披露 ,由于戴妃生前在国际慈善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 ,并曾致力参与扫雷活动 ,经常与其他国家保持联系 ,美国政府早已掌握她的机密档案 ,更不时窃听她的电话 ,以便刺探别国情报。麦逊还透露 ,80年代英国出售武器给沙特阿拉伯时 ,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也曾参与…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真     
《国家安全通讯》2000,(4):63-63
超级间谍尸骨之争被列入叙以谈判的主要内容之一,朝鲜扣押一日籍间谍,韩国家情报院院长被革职,英国“间谍奶奶”被免于起诉,贵州省举办省直涉外单位国家安全主题联谊会,广西举办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展览。  相似文献   

10.
“码中之码”是二战期间一个名叫保罗·洛斯伯德的英国间谍发明的、专门用来传递技术情报的编码技术。目的是为避开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对秘密电台的严密侦察;另外,由于技术情报比一般情报内容多、数据复杂,无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台湾间谍情报机关以祖国大陆出境人员为目标,采取公开掩护秘密、合法掩护非法的各种手段多方面收集内地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情报;对内地赴台人员和出访团组严密监控,采用技术手段获取情报;不择手段地策反内地出国人员,收买内地高科技人才。对此,出境人员务必要了解台湾间谍情报机关在境外的活动特点,增强防范意识,警惕台湾在境外的间谍情报活动。  相似文献   

12.
清公 《公安研究》2012,(2):80-84
犯罪情报评估制度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犯罪情报搜集工作的开展,而且能为建立高质量的犯罪情报系统把好第一关,是犯罪情报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我国由于犯罪情报评估制度的缺失,犯罪情报工作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借鉴香港地区犯罪情报评估制度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犯罪情报工作流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40年10月,西班牙佛朗哥政府为一名长枪党党员申请办理去英国的许可证,谎称是考察研究一下战时英国的童子军。接到这一报告,英国通过潜伏在西班牙的间谍了解到,这位长枪党党员是德国纳粹的间谍,此行目的是侦察英国的军事防御力量。 对于这位身负特殊使命的“考察者”,英国外交部不但没有拒绝他入境,反而痛快地回答对方说:“行,来吧!”就这样,这个敌国间谍非常顺利地进入英国,并受到英国童子军军官的迎接。但是,这位长枪党党员不知道,到机场迎接他的童子军官员,就是反间谍人员装扮的。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后,美国重视开展反恐情报信息体系的重建,调整情报部门的工作重心,将反恐作为情报工作重点;通过立法、经费支持等措施,加大反恐情报搜集力度;重视人力情报资源在反恐情报搜集中的作用;重组情报机构,完善情报的分析综合和协调机制;建立反恐国际情报交流合作机制,实现情报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5.
祝少帅 《传承》2009,(14):76-77
清朝末年在西藏的治理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烟台条约》的签订使英国获得了在西藏游历的权利,西藏地方坚决反对外人入藏,作为与西藏联系紧密的四川总督丁宝桢也是极力反对洋人入藏。从1876年到1890年,对西藏事务影响最大的就是丁宝桢,他提出了一些安藏的主张多为后来者采用,对西藏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跟踪、窃听、窥测是间谍情报机关进行反间谍、反情报、反恐怖侦查技术手段的三大“法宝”。而窥测技术在这三大“法宝”中的技术含量最高,它获取的情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斗争的日益尖锐和复杂,间谍情报领域高新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掌握高新技术,谁就能获取最有利的间谍情报成果。  相似文献   

17.
日韩反恐情报工作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和韩国与我国同处东亚地区,来往密切。两国为了应对恐怖主义,打击恐怖袭击,开展了一系列反恐情报工作。对两国反恐情报工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优缺点,为我国反恐情报工作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分析比较日韩两国在反恐情报法律、反恐情报机构、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搜集分析等方面的优缺点,发现两国采用综合反恐立法模式,反恐情报机构有待完善,积极参与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搜集和分析有待发展。结合我国反恐情报工作现状,我国应进一步落实反恐情报法律、完善反恐情报机构、积极参与反恐情报合作、加强反恐情报搜集和分析,以便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8.
跟踪、窃听、窥测是间谍情报机关进行反间谍、反情报、反恐怖侦查技术手段的三大“法宝”。而窥测技术在这三大“法宝”中的技术含量最高,它获取的情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斗争的日益尖锐和复杂,间谍情报领域高新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掌握高新技术,谁就能获取最有利的间谍情报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情报与反情报、间谍与反间谍的激烈斗争中,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本国间谍情报人员进行保护,包括人身安全、生活保障。被外国逮捕后的营救以及伤残后的待遇和死亡后的抚恤等,这已成为各国间谍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间谍情报人员从事的情报、侦察活动大多是秘密进行的,其身份、所获得的情报和侦察成果都需要保密,而要保住秘密,就需要法律做保障,否则是难以做到的。此外,在国际间谍情报战中,间谍情报人员在国外被驱逐或遭逮捕是常有的事情,通过立法,可以有效地对间谍情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本国间谍…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在西藏的治理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烟台条约>的签订使英国获得了在西藏游历的权利,西藏地方坚决反对外人入藏,作为与西藏联系紧密的四川总督丁宝桢也是极力反对洋人入藏.从1876年到1890年,对西藏事务影响最大的就是丁宝桢,他提出了一些安藏的主张多为后来者采用,对西藏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