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绍荣 《桂海论丛》2003,19(5):9-1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之所以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了划时代的伟大变革,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来源于它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王向阳 《前沿》2004,35(3):28-3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最后解放自己的锐利武器。所以 ,有人认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典理论 ,是不能有任何变更的理论 ,“两个凡是”的理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然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 ,而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实践 ,就不能对革命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 ,就必然成为教条。所以 ,只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 ,才能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南 ,由于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 ,马克思主义就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发展变化的历史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也只有承认这一点 ,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要善于根据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当前,深刻地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对于我们全面地领会和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永无止境;它要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存在形式,永不过时;它具有吐故纳新的功能,不断吸取新经验、新成果、新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同时又不断排除自身的错误和过时的东西,因此能够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个理论品质的鲜明特点是实践性.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坚持彻底的辩证发展观,在不断变动的生活中寻求真理,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特征 ,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理解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 ,并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 ,坚持贯彻这一原则 ,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石 《长白学刊》2007,(2):84-87
任何社会科学都有时代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迎接挑战,再铸辉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惟一出路与前途就是跟上时代步伐,实现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进程,即是其基本原理不断充实、完善,不断适应新社会实践要求的过程;同时也是其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被扬弃与否定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已成为21世纪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鲜明特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焕申 《理论月刊》2002,1(12):13-1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它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不断创新的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江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自从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出这一重要论断以后,它已逐渐成为我们党及其广大党员的座右铭和行动口号了。愈来愈多的同志认识到,我们的指  相似文献   

11.
王伟 《桂海论丛》2020,(3):46-52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突破。文章从国家制度层面和经济学家学术层面两个视角,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成果和理论创新。国家制度层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提出了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的理论;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创新,推动和引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发展方式、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全球治理等领域,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经济学家学术层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的是孙冶方提出的经济管理体制"分权模式"和董辅礽的中国经济成长论。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杜润生等人关于家庭联产承包的研究、厉以宁等人关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研究、华生等人关于价格双轨制的研究,都对改革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逄锦聚、洪银兴等...  相似文献   

12.
季明 《理论月刊》2002,(1):19-21,3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结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必然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永恒的命题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 论品质。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6,(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逐步中国化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鲜明、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形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习近平"筑梦理论"之中。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结晶,对于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直接体现着"筑梦理论"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某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曲解,第二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兴起与扩散对理论空间的挤占,第三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削弱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求强度。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困境的途径在于回到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观点,可以澄清人们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误解或曲解,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不同理论的社会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理论研究的进步,新政治经济学将在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微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永 《前沿》2003,(10):6-8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一直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梁胜利 《桂海论丛》2002,18(1):69-71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七一”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曼德尔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介绍和研究,复兴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地位,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澄清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解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0世纪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实事求是、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智慧结晶,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再一次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0.
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维有以下要点: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定位:以商品(形式)-劳动(实质)为出发点;以广义生产关系为对象和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生产关系四环节为框架的新体系和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吸收新方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一要坚持、二要澄清、三要发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一要学习、二要批判、三要吸取: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一要挖掘、二要继承、三要扬弃;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