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纷纷从对立型的市场竞争转向合作型竞争,合作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有效手段.企业合作不同于普通的市场交易,也有别于企业内部的层级管理,是介于市场交易和一体化之间的组织形式.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是企业进行合作的主要动力.在合作形式上有企业战略联盟、企业集团和对口支援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政府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的城市政府之间,通过各种协议、契约结成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建立城市政府间的战略联盟是达到规范城市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协调城市政府间的竞争这一目标的一条重要路径。城市政府战略联盟的类型,可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一般而言主要有:双伙伴型与多伙伴型,单目标型与多目标型,强弱型与强强型,设立特定组织机构的与不设立特定组织机构的,以及合作与竞争并存型与对内合作——对外竞争型和城市政府的国内联盟与国际联盟。建立城市政府战略联盟的程序和步骤包括:了解自己城市的特点以及城市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区域环境;依据科学的标准选择联盟的对象;进行谈判并制订周密严谨的联盟协议;建立一套确保联盟稳定、健康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代莹艳 《学理论》2008,(16):24-25
战略联盟是一种新的合作竞争方式,又是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的一种重要机制,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多种战略联盟的概念与理论研究,通过对其与卡特尔、托拉斯及虚拟企业的比较分析,加深对战略联盟这种中间组织的了解,提出战略联盟的发展方向即向行业联盟、跨国联盟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莹艳 《学理论》2008,(22):31-32
企业战略联盟对于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绩效稳定持续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战略联盟具有很多优势,但却是很难管理的一种组织方式。据资料显示,战略联盟的成功率只有30%,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与联盟伙伴的关系问题。如何使战略联盟取得成功,进一步改进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是所有参加联盟的企业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竞争与合作关系是模块化网络组织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基本关系。模块化网络组织中成员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可以分为模块供应商与模块集成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博弈和模块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博弈两大类。模块化网络组织中竞合战略的实施能够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在获取网络租金的同时,保持网络竞争活力,增强网络组织竞争优势。模块化网络组织中的竞争与合作博弈有利于网络资本和嵌入关系的形成,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形成网络信任机制,从而保持网络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企业战略联盟及其伙伴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转变 ,竞争由国内扩展到全球 ,加之新兴市场的形成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 ,从传统的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转为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 ,即实现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合适的联盟伙伴的选择需要一套科学的抉择体系 ,层次分析法就是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评估、选择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战略联盟是指导当前企业从事战略管理活动的最新思想,而“跨国战略联盟”则是指企业通过有选择地与国外竞争对手或产品供应商、经销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互换控制权和市场进入机会,来共担风险,共享资本、信息、技术和利润的企业合作形式创新。中国企业在全方位面对全球市场的情况下,应积极抓住入世带来的机遇,尽快制定出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形成以己为主的“利益同心圈”和跨国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类型的缺失,提出了合作—竞争战略应成为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的观点。并以这一观点,重新解释了战略联盟与外包,认为它们是合作—竞争战略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战略联盟中的合作冲突及其联盟不稳定性是联盟成员议价能力平衡状态改变的必然结果,而议价能力平衡的改变由投入联盟的资源属性决定。当联盟成员以专用性资产或专有核心资源投入战略联盟时,由于资产的套牢或溢出效应会改变事前联盟成员之间的议价能力平衡状态,因而机会主义地攫取由资产所带来的“可剥夺准租”及其防护行为就会带来联盟中的合作冲突,从而导致战略联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8,(1):129-136
以社区治理项目为研究单元,对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机制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对参与社区治理项目的价值认同推动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建构合作关系;它们之间的资源互补,与受助者在社区治理中的共同决策是合作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其中,行业协会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公益平台、协调推进、宣传推广的作用。研究说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参与社区治理可以成为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发挥社会治理效应的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