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浩 《党史博采》2020,(2):40-44
黄公略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副军长、第6军(后改称第3军)军长。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并列称为“朱、毛、彭、黄”,足见黄公略在当时影响之大。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第一位被毛泽东在诗词中点名赞扬的红军将领,毛泽东赞扬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2.
正黄公略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副军长、第6军(后改称第3军)军长。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并列称为"朱、毛、彭、黄",足见黄公略在当时影响之大。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第一位被毛泽东在诗词中点名赞扬的红军将领,毛泽东赞扬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3.
黄公略同志,是著名的平江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黄公略同志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和第三军军长期间,我一直在军部和军直属队工作,跟随他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他的言传身教,使我终身获益.黄公略军长是一位令人难以忘怀的革命者的榜样,是我军武装斗争长河中的一颗硕大明亮的星.当年,在我们江西,黄公略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国民党反动当局到处张贴通缉“朱、毛、彭、黄”的布告,悬赏十万大洋来换取黄公略的头颅.在我读书的湖南长沙,国民党的反动报刊则竭尽污秽之词,把黄公略诬蔑成一个杀人如麻、面目可憎的土匪头子.我当时就不相信这些胡言乱语.我想象之中的黄公略,是位身材魁伟、威风凛凛的汉子.可是到我参军后才得见,黄军长只是一个中等身材、谈吐不凡、和蔼可亲的青年.如果他不穿一身灰色的军装,乍看起来就和大学里年长的同学没什么两样.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发现,他那双明亮的大眼和棱角分明的双唇,表现着一种坚毅的神态.1930年9月中旬,红军第二次打长沙以后,我们红三军占领了湖南东部的醴陵,并就地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扩红(军)筹款.当时,我在军政治部工作.一天上午,我在醴陵县之渌江桥东边的状元湖上召开群众大会.我讲了穷人要翻身,  相似文献   

4.
喻剑庚 《党史文苑》2007,3(11):47-48
土地革命时期的1931年11月,在今江西省吉水县水南、青原区东固一带,有一个以红军将领名字命名的县——公略县。这位红军将领就是有“飞将军”之称的黄公略。  相似文献   

5.
黄公略,中华人民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1898年1月生,湖南省湘乡县人,黄埔军校高级班学生.早年投入湘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是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此后历任红五军副军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军长.在创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中,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声名显赫,威震四方,1930年至1931年短短一年时间里,毛泽东曾三次赋诗称赞黄公略.  相似文献   

6.
夏远生 《学习导报》2011,(19):45-4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35个军级番号部队中,产生了数以百计军级以上湘籍将领,其中有30位湘籍红军军长,包括彭德怀、贺龙、萧劲光、黄公略、段德昌、蔡申熙、左权、何长工、萧克、宋任穷、宋时轮、陈光、谭希林、周子昆、李灿、伍中豪、王如痴、邓毅刚、李天柱、何昆、贺声洋、  相似文献   

7.
一见如故 毛泽东与黄公略的第一次见面,是1930年2月上旬在吉安破头举行的“二七”联席会议”上。当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兼红六军政委刘士奇向毛泽东介绍黄公略时,毛泽东微笑着把黄公略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但见他个头不高,白而瘦削的脸上布着几颗麻子,上嘴唇微微突出,牙齿不甚整齐。毛泽东开玩笑说:“鄙人以为你黄公略长有三头六臂哩,谁知其貌不扬。这真是‘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哦!”原来,毛泽东早就听说黄公略在赣西南创造了一套游击战术:“彼集我散,彼散我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昼伏夜出,钻山主义”…  相似文献   

8.
邓沛  罗世维 《党史文汇》2003,(10):1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大江后,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一野”司令员、政委的彭德怀,在紧张策划解放大西北作战计划的日子里,仍一直惦念着他的亲密战友、平江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黄公略同志遗属的下落。黄公略(1898—1931),是著名的红军将领,原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军长。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尤其是湘鄂赣苏区、湘赣苏区和中央苏区,“朱毛彭黄”的威名,几乎妇幼皆知,也使国民党反动派恐惧万分。1931年9月15日,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黄公略将军率部转移,途经江西吉安东固六渡坳时,遭国民党军飞机袭击,不幸牺…  相似文献   

9.
黄公略自1930年初从红五军调赣西南组建红六军,直至1931年9月在吉安东固六渡坳牺牲,前后时间虽然不到两年,但这段时间正是中央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一起,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当  相似文献   

10.
(一 )1930年春夏之交 ,方才摆脱红四军党内纷争的毛泽东 ,又陷入了如何面对“左”倾冒险主义高压的困顿之中。他既不能违抗“立三主义”的中央强制红军攻打大城市的命令 ,又不能眼看刚刚壮大起来的红军被葬送。因而 ,当他和红一军团军团长朱德一道 ,违心地率部从赣南出发去攻打南昌时 ,心情一直是沉重的。直到 7月中下旬踏上赣西南苏区土地 ,看到这里一派红火景象 ,又听了红三军 ( 7月前称红六军 )军长黄公略作的红三军和赣西南的情况汇报 ,毛泽东的心绪才有所好转。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词句 (《蝶恋花…  相似文献   

11.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14,(12):35-39
勇夺“汉阳造”,当上了班长 1930年2月底,石首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袁家铺召开,正式成立石首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号召青年踊跃当红军。18岁的顿新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当战士。1930年7月1日,红六军攻占公安。4日,红四军军长贺龙率部队进至公安,与红六军在公安南平镇会师。随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与红六军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7月下旬,部队由府场、峰口等地向东北挺进,相继扫除龙湾、熊口等据点。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时期的1931年11月,在今江西省吉水县水南、青原区东固一带,有一个以红军将领名字命名的县——公略县。这位红军将领就是有"飞将军"之称的黄公略。  相似文献   

13.
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5,(20):29-29
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09,(1):43-43
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16.
林野,1902年出生于龙岩,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他毅然脱离汪部回到闽西。1929年朱毛红军入闽,林野参加了红军,担任闽西红十二军参谋长。1931年,调往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开始任红校四连连长,半年后担任训练部长。1932年下半年红校下分4个学校,林野任公略学校  相似文献   

17.
1926年春,黄公略、彭德怀所在的湘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春,黄埔军校挑选一批优秀的年轻军官到高级班学习,黄公略被录取。临行前,黄公略将自己心爱的手枪送给挚友彭德怀作纪念。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强盛时期曾管辖过30多个县。先后以烈士名字命名了9个县,在闽西有彭湃县、代英县、兆征县、明光县;在赣南有博生县、公略县、太雷县、杨殷县,登贤县。公略县:1931年10月,为纪念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先后任红六军、红三军军长黄公略而命名。公略县位于江西吉安、吉水两县之间,县址设在吉水县的水南,辖陂头、富  相似文献   

19.
马继善 《湘潮》2011,(7):17-20
黄公略曾是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的红军将领。“朱毛彭黄”成了他们统率工农红军的代称。黄公略17岁投笔从戎,经过“立国强兵”之路的探索,经过北伐战争的洗礼.经过广州暴动的考验,不畏腥风血雨,在革命低潮中找党入党;为找党组织自设苦肉计,差点丧命;化装寻访地下党,险象环生;为沟通苏区中央与在上海的党中央的电讯联络,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20.
黄公略,著名红军将领。曾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齐名。1931年9月15日,在江西吉安率部转移时,遭敌机袭击,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黄公略牺牲后,寻找并安排好其妻女一事,一直牵动着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的心,围绕这件事,演绎出一个个曲折感人的故事。毛泽东托付徐特立寻找黄公略遗孀黄公略牺牲后,毛泽东十分惦念战友黄公略留在家乡的妻子刘玉英和爱女黄岁新的安全,多次派人到湖南湘乡桂花树高模冲打探寻找。然而,一次次寻觅,一次次未果。1939年,徐特立、王凌波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时,毛泽东又一次想起了老战友黄公略的遗孀,委托他们设法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