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戈壁深处,他执行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秘密任务1958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的功夫完全可能。”就在这一年,美国进行了66次核试验。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后,美、英、法、苏4个核大国对中国在原子技术上实行严密封锁,中国别无选择,只有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1960年3月,由钱三强“点将”,经邓小平批准,程开甲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另外两位技术副所长是核物理学家朱…  相似文献   

2.
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总装备部高级顾问程开甲。这一刻,距离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总装备部高级顾问程开甲。这一刻,距离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核弹试验赖程君,电子层中做乾坤。"这是中国核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赠给程开甲的诗句。  相似文献   

4.
试验时机,两手准备 早在1962年11月,为了加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领导,经毛泽东批准成立了中共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由周恩来任主任委员.周恩来遵照毛泽东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的精神,从两个方面推进原子能事业的工作:一是抓紧核燃料建设生产和核武器研制;二是抓紧核试验基地建设和核武器试验准备. 1964年4月11日,周恩来主持中央专委第八次会议,根据原子弹研制的进展情况,要求二机部和国防科委在当年9月10日以前做好首次核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会议还决定在核试验基地成立核试验总指挥部,由张爱萍担任总指挥,刘西尧担任副总指挥.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0,(2)
正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册上,有一位20多年不为人知的神秘人物,他就是我国金属物理学家、核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中,陈能宽领导核装置爆轰物理、特殊材料以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且参加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成为我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陈能宽同钱三强、朱光亚等核科学家为祖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1963年12月,鉴于我国原子弹、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的研制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以及美、英、苏三国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后出现的国际形势,中央专委研究了核武器的发展方向问题,责成国防工办、国防科委组织有关部门立即对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作出全面的计划和安排。随后,中央专委决定待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立即开展核弹头的研究设计,并加快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的研制,力争早日用配有核弹头的中近程  相似文献   

7.
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国防科技工作的主要组组者之一,从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起,40多年来一直在核技术领域担任领导工作,先后参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以及同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相配套的几乎所有核弹头的研制工作,为铸造我国强大的核反击力量,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他敏锐跟踪国际核武器发展前沿,先后组织、领导了原子弹小型化、武器化和氢弹的研制工作,并成功组织了核试验从地上到地下的转变,为打破核大国的垄断和禁试阴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45年出国考察原子弹算起,他已与原子弹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如今,他仍清醒地认为,在新形势下核力量的战略地位没有改变,战略核武器仍是大国实力与地位的象征,和平不是乞求得来的,而是在力量的抗衡中取得的。为此,年近八旬的他仍继续在国防高科技战线上辛勘地耕耘着……  相似文献   

8.
正程开甲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武器技术专家。程开甲一生获奖无数。2019年,他又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至此,他成为第一个集国家级最高荣誉五项大奖于一身者。然而,生前对于获得的大奖,每一次他都有自己的诠释和独到解读。  相似文献   

9.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景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64年和1967年,中国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1988年,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中子弹的试爆。到1996年7月29日为止,中国为了改进核武器的技术和批量生产等需要,共进行了45次核试爆。之后,中国政府暂停了核试验,并且宣布加入俄美签署的《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相关专家推测,中国已能通过电脑模拟相关核反应过程来取代传统的核试验。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谈核色变,说核是魔鬼,但每次开展核试验,程开甲都会亲身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他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问,甚至到过最危险的爆心。  相似文献   

12.
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两弹”的研制过程中,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献出了他们的全部智慧和渊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人们把他们称作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之父。但更多的人们,把聂荣臻看作是中国的“两弹之父”,并且得到国际上的公认。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此10年期间,聂荣臻顶着天灾人祸,迎难而上,殚精竭虑,带领科技大军攻坚排难,仅用了5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导弹和原子弹,为发展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孟兰英 《共产党人》2006,(20):52-55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4.
程开甲:江苏省吴江市人,1 918年生.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 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 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几千名参加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正式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天晚上,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了这条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消息。时隔不到3年,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向世人宣告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了。原子弹、氢弹这“两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核武器的历史,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耸立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金银滩草原上。它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它使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振了国威。振了军威,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张强  薛桂坤 《党建文汇》2002,(11):39-39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广岛、长崎遭到美国原子弹的轰炸,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同一时期,日本军方也在疯狂地研制原子弹,只不过美国人抢先了一步,日本研制原子弹的帮手德国又先于日本投降,日本这才没来得及搞出一枚原子弹。  相似文献   

19.
核武器的威力,世人皆知。一颗原子弹,曾经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当是时,日本以一蕞尔岛国,不仅想称霸亚洲大陆,而且企图称霸世界。它四处燃战火,侵略我国达8年之久,又在珍珠港实施突袭,将战火烧到大洋彼岸。大战后期,尽管它国力不敷,却一直顽抗到底,美国在广岛的一颗原子弹,才使行将落败的日本最后屈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的一些强国先后都拥有了核武器。这些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尤其是两个超级大国,他们极度幻想垄断核武器,以便称霸世界。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历来不信邪,他在国际形势的重压之下,下定决心要打破核垄断,他领导中国人民,在我国的大西北开始了核试验……打破了核垄断,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腰杆。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96岁高龄的程开甲走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的时候,在不少人眼中,这位老科学家还是十分陌生。有人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个直观的数字是,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其发表论文数量为零。然而,这丝毫都不影响他辉煌的科技人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核武队伍算起,50年中,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