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线》2010,(3):54-54
<正>历时两年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基本结束,获得了大量反映全市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数据资料,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首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结束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结束,这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基本情况,初步建立了全国第二、三产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并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制度,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以及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2月1日,记者从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历时两年多的全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基本完成。此次普查摸清了我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查清了能源生产及消耗总量和企业科技活动等基本情况,进一步修订并完善了经济总量等核算数据。  相似文献   

4.
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带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邴正  丁晓燕 《新长征》2010,(2):13-14
一、我省产业结构的特点1、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占主导地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开始稳定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开始稳步进入二、三、一发展阶段。到200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4-3:47.7:38.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1%、50.1%、41.8%。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业结构尽管几经调整,但偏差仍然很大,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比重不合理。第二产业结构失调,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使第一产业劳动力收入比重严重偏低,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难以启动,从而制约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宁夏位于西部经济大区域和黄河经济协作区的交集之中,在这两大经济板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宁夏应该依托经济发展焕发出来的优势,即流通业内在发展动力强的产业特点,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业这一新兴产业带动流通业发展,以求二、三产业相互促进,走出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1998年,西苏旗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比例结构为31∶35∶34。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而第二产业比重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个百分点。由于第二产业发展迟缓,虽然畜牧业连续10多年获得大丰收,但是,财政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究其缘由,我认为,主要是工业在旗国民经济中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和作用。西苏旗历史上是单一的畜牧业经济,过去又处于“反修”前哨,加之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投资政策的改革,工业这一块可以说先天不足,后天又营…  相似文献   

8.
所谓“三大农业”是指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和品牌农业。这是把农业与科技、环保、信息、市场、安全、质量、效益等属于第二、三产业范畴的各个领域紧密连在一起,与第二、三产业相对接、贯通三大产业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三大农业”,树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信息农业为手段,以品牌农业为发展目标的战略思想,对于加快富民兴桂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作用。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污染少,传统农业占很大比重,且名特优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一批驰名中外的传统品牌,加上信息技术的支撑,具有发…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最高层次的比例关系。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要使两大产业协调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农业的经营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废除.大锅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传统农业正在向市场农业、现代化农业过渡和转变。尽管如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相反,二、三…  相似文献   

10.
第四产业这个概念,目前人们对它还不太熟悉。在现行统计报表中,它还被混杂在第三产业之内。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把第四产业从内容庞杂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与第一、二、三产业并列的独立产业,并且大力加以开发,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对这种发展趋势认识得越早,我们在战略上就越主动。(-)什么是第四产业?它与第三产业应如何区分?迄今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界说。国内外有的学者,把第四产业定义为“头脑产业”或“信』息产业”,我认为都是不够确切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私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私有企业的出现,对于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尤其是吸纳传统农业大量多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二、私有企业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无论是资产、产值、收益都呈偏态分布,即大多数企业相对接近,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还处于第二产业的中期阶段,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迫切的时代诉求,我国应寻找更高效、更节能的经济发展途径,而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好顺应这一经济发展趋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为文化产品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我们应从战略高度对红色文化产业进行统筹规划,使红色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化步伐加快,但又出现了生产力绝对性、相对性与结构性三者并存的过剩。当前,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是一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即既要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和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又要在第二产业结构中着眼于技术结构的提升,用现代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是,产业升级的前提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与有效需求的增长。所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是把刺激需求、解决过剩同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是以粮为纲,以单一的种植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而农村中的二、三产业仅排在副业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中多种经营开始发展,到80年代中期,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受到伊犁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各县、乡把发展乡镇企业视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下大力气抓乡镇企业,特别是以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标志,我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伊犁地区乡镇企业保持六年高速增长势头,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已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5.
朱旭峰 《唯实》2016,(4):61-62
经济新常态下,对环保产业要有新的认识。宜兴环科园作为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正在积极探索环保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以六次产业理论为指导,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一批有爆发力的环保企业、有竞争力的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品牌,全力构建环保产业发展新体系。六次产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主要是为了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大量综合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而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将在世界范围内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对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夺取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海洋经济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研究滨海旅游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艺术业四大海洋文化子产业,将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且有利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研究了我国四大海洋文化子产业的就业拉动效果,并且针对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在实现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政府引导、企业研发、科技投入、吸纳人才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3,(11):52-53
天津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打造五大龙头产业企业,未来三年,将实现和田地区lO万入就业,人均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据了解,下一阶段,天津援疆指挥部将深入实施“三个一”工程,大力整合天津及内地资源,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第二、三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第一产业,实现五大产业带动就业的整体突破。同时,指挥部将引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种植科技水平,再发展10万亩滴灌类林果基地,5000座农业大棚,实现新增就业6万人,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  相似文献   

19.
李婧斐 《新长征》2009,(1):59-60
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数已逾1.5亿,成为第二三产业的生力军,由此结成的农民工与民营业主间的劳资关系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因此,劳资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胡敏谦 《实践》2007,(1):31-32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从2006年12月31日开始,进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这次普查是在新时期进一步了解农业、了解“三农”状况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步骤,是一项重要的、繁杂的、涉及全局性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