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1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干部绝大多数追求的是革命事业,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在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势力的侵蚀之中,存在着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等贪污腐化现象,面临着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2.
二打长沙     
1930年6月10日前后,红五军在湖北大冶、阳新边界的刘仁八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由从上海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和红军代表会议归来的滕代远、何长工分别传达两个会议的精神.立三路线占统治地位的党中央提出红军的总任务是“配合工人、农民和士兵的暴动,争取革命暴动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直到全国政权的夺取”,要求红军“要集中进攻交  相似文献   

3.
建设苏维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项英在中革军委和红军中没有职务,他主要协助毛泽东,致力于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中央苏区的苏维埃政权象其他苏区的苏维埃政权一样,是靠红军建立起来的。红军初到时,社情不熟,不少乡、村苏维埃政权被富农、流氓和坏人把握着,真正的贫在农和工人很少参加这一政权。因此,许多苏维埃政权不但不能为群众谋利益,反而压迫剥削群众,与群众关系很紧张。群众不把苏维埃看成是自己的政权,不敢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不少政府机构中吃饭的人很多,开支很大,但做工作很少。区、乡、村各级政府的经常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闽东的呼应     
一、中央来信与福州市委紧急决议1932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红军主力会攻漳泉给厦门、福州两市委的信”,要求:“火速派遣大批干部到那些农民斗争特别发展的地方去(如长乐、福清、连江、莆田、仙游等),发展这些地方的农民斗争与游击战争”。4月22日,福州中心市委作出“对于红军占领漳州的紧急决议”。决议提出福州及邻县的紧急任务应该是:“动员福州及各邻县千百万的工农劳苦群众拥护红军的伟大胜利,组织和领导工人罢工斗争,农村的游击战争,士兵的兵变,加紧领导反帝运动的发展,以响应红军争取全省苏维埃的胜利”。在具体工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广州起义80周年,1927年12月11日,广州的工人、农民、革命士兵和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被称为"广州公社".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6.
一、闽西苏区政权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进行的一切革命斗争,都是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这个中心任务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中  相似文献   

7.
艾其茂 《党史文苑》2012,(24):35-36
清末以来,自强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国民革命等系列社会政治改造,均遭失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工农专政国家形态的制度、农村的贫困与农民的觉醒以及苏维埃俄国的震撼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正"当红军是最光荣的事业",那么红军中的生活应该是最光荣的历史了。红军是苏维埃的捍卫者,是与一切敌人斗争最前线的战士。的确,在它执行任务——消灭一切敌人,捍卫苏维埃——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光荣伟大的胜利,牺牲奋斗的决心,艰苦耐劳的精神,与亲爱的团结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实行民主是他的重要政治理念,从参加五四运动开始,他就树立了在中国实现政治民主的理想,在中央苏区建设苏维埃政权中非常重视贯彻德谟克拉西的原则。他认为,在苏维埃政权下,实行广泛的民主——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就要正确把握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群联系;反对以党代政,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完善基层民主选举:重视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承认:“我是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工分子。” 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件大事,就是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1907年革命时期,创造了苏维埃;这个由工人代表组成的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群众政治组织,为列宁所发现、肯定和支持,从而发展很快;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苏联最高苏维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苏维埃从莫斯科走向了欧洲、亚洲和全世界。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子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的巴黎公社,是法国无产阶 级于1871年3月18日起义后建立的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 专政的政权,虽然只存在72天,但是在世界近代史、 国际共运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均有重要意义。它 列中国革命的影响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它的研究与 宣传有很大关系。中共早期重要领袖、广州起义及起 义后建立被称为"中国的巴黎公社"--广州苏维埃  相似文献   

12.
"苏维埃"符号在中国建构过程中受苏联影响严重,过度强调阶级斗争与政权对抗,战争环境下拘泥于国家形态,局限了斗争基础和斗争策略,导致"苏维埃"符号因中共中央及红军撤离苏区而受到削弱;来自共产国际"统战"政策的调整,再加上中国民族矛盾的上升,促使中共最终放弃了作为国家形态的"苏维埃"政治符号。"苏维埃"符号的运用体现着中共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思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曾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条件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1926年6月,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党的主要弱点是无产阶级基础还不宽广,工人党员的成份仅占全党百分之七,重工业工人中党的发展较弱,支部生活多不健全……”针对“几乎完全是农民身份的党”。毛泽东提出要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强调在“红军党内”开展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红军到达陕北后,根据时局的变化.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  相似文献   

14.
王美芝 《党的文献》2017,(2):108-112
中国工农通讯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1930年春在上海创建的宣传机构,《中国工人通讯》为其主办刊物。《中国工人通讯》从1930年开始向世界各国宣传报道中国的苏维埃政权和中国工农红军,不仅在时间上最早,而且在内容上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它报道了苏区在地理、机构、法律、土地、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报道了红军反"围剿"的军事行动及其发展壮大的情况,罕见地原文刊发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文件,报道了农民的自卫武装少年先锋队的组成和战斗情况,等等。这些报道详尽细致、真实可信,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农通讯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1930年春在上海创建的宣传机构,《中国工人通讯》为其主办刊物。《中国工人通讯》从1930年开始向世界各国宣传报道中国的苏维埃政权和中国工农红军,不仅在时间上最早,而且在内容上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它报道了苏区在地理、机构、法律、土地、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报道了红军反"围剿"的军事行动及其发展壮大的情况,罕见地原文刊发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文件,报道了农民的自卫武装少年先锋队的组成和战斗情况,等等。这些报道详尽细致、真实可信,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这个国家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以保障工农利益,彻底改善工农生活状况为目的的。因此,在这个国度里展开的反腐倡廉斗争,其最终目的也就是要维护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的利益。反腐倡廉所依靠的力量,就不仅仅是政府的专门机构,更有人  相似文献   

17.
正长征时期,能否做好信教少数民族的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红军的军事行动。因此,红军特别注意宣传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开展宗教工作。消除信教群众的思想顾虑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宗教问题。早在1931年11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就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真正的信教自由为目的,绝对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建树了丰富的理论,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今天,我们研究列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必须从改善农民经济关系入手来巩固工农的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政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阶段。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苏维埃工农政权的关系问题苏维埃政权是我党独立领导和创立的最早的工农政权,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的发端。那时,我党就提出了处理党政关系的思想原则、组织设施和具体政策。1.关于解决党政关系的思想基础我党解决党政关系的思想是建立在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的学说,发展了巴黎公社的原则,最突出的是,在坚持政权的人民民主性质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1932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穿插和回旋于川陕边、湘鄂川黔边以及渝东南广大地区,运用运动战、游击战消耗敌人,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围剿",保存和扩大了红军,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