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甲:准备请您去参加堂会,您去不去?乙:可以。您准备给多少钱?(甲用乙的杯子喝水)甲:去几个人?乙:单位的人全都去,也有一二十人吧。甲:给单位一个总数,每人4个红包。乙:那好啊!那现在就去吧?!甲:现在不要去。过几天,我通知您。  相似文献   

2.
有个贫困地区,人们安于穷日子,放着挣钱的活儿不愿干。比如上山砍毛竹,外来的浙江人一天能挣二三十元,而本地人砍了三天就不干了:“太苦了,还是让浙江人砍吧!”于是纷纷下山去过穷日子。“穷则思变”吗?看来不一定。賺钱的砍毛竹活儿愣是拱手让了出去,抱住了穷.让出了富,穷而不思变。过去有过“宁要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李天扬在1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思量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句话。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有朋友邀请我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去?答案很肯定,不会!人到中年的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其二,如果我的孩子要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阻拦?答案也很肯定,不会。原因很简单,我无法做到让他永远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孩子,见  相似文献   

4.
家有贤媳     
在四师六十七团三连,只要一提起高燕,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没有不说她好的.婆婆王秀英说:"我这个儿媳妇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 冯新平的母亲王秀莲是一位不爱多说话但明白事理的"五七"家属工,她的丈夫在2008年因病医治无效,当年9月16日不幸去世.现在她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提起儿媳高燕,王秀英的脸上就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总是见人就说:"这哪是我的儿媳妇,根本就是我的丫头,甚至比我的丫头还要亲呢."  相似文献   

5.
腊八那天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曲周县工作,难忘那一年的腊八。1942年1月23日,我和曲周县五区文教助理樊生华查看侯村一带抗日小学,傍晚在高固村分手时,他邀我说“:明天腊八,到我家去喝腊八粥吧?”我谢绝说:“不打扰了,我还是住阴庄。”“那就明天上午在吕洞固碰头?”“好”。樊生华家住侯村。阴庄位于侯村东三里地,是个小村,我这次来五区已在那住了两天了,县政府也知道,有事好联系;还有一层,侯村是个集镇,村大人多,情况比较复杂,不如小村安全。阴庄村长是早已熟识的干部,我一回到房东家里,他就去看我问明天还怎么活动,我告他说明天去吕洞固,区上樊助理…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1,(10)
正1982年的一天,6岁的我跟着大一些的孩子满村跑,嘴里喊着:"大包干啦!分青苗啦!"是队里的大人们让我们这样喊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天,我们跑着、喊着,相互转告着。只靠两条腿跑,不够完成任务!稍大点的孩子一琢磨:"谁家有自行车,咱们借用一下。"大家都看向我:"你家的车子在家,你去推吧。"就这样,我在大孩子的怂恿下,偷偷地把我家的自行车推了出来,我这小个子还够不到自行车的大梁,  相似文献   

7.
我没醉。我想看清牡丹,看清它的枝枝叶叶花花朵朵。怎么形容它的美呢?当然了,赞它的诗文多如牛毛,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字眼大约就是"国色天香"四个字了吧。可什么叫国色?什么叫天香?这本身大概就有很多歧义吧。你看,它叶是叶,花是花,有形有状就在那儿长着,姚黄魏紫就在那儿立着,还有照片就在相机里存着,你随时都可以一睹其芳容,可是要让你用语言去形容,却总是言已穷而意难尽。  相似文献   

8.
正张三到李四家登门求助。李四说:"帮你忙可以,但你可不能给我送礼。"原本没想送礼的张三被提醒了,急忙补充说:"那怎么行呢?我有劳于您,不会让您白受累的。"李四板起面孔说:"现在风声这么紧,送礼的事儿一旦被人知道,以后我还怎么做事、做人?要不……咱俩先签一个协议吧,写明‘我不收、你不送’。以后一旦有人查问此事,  相似文献   

9.
偕老     
正正月初九,对迈入第78年婚姻的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吉乐庄村一组的曹兴启夫妇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今年最安逸的一天。从大年初一开始饱受感冒困扰的曹兴启终于痊愈了!97岁的老汉拉着年长一岁的妻子的手说":炒俩菜,喝两盅吧!"  相似文献   

10.
1964年12月27日上午10时半,一辆黑色“吉斯”轿车停在了北京饭店楼前,周恩来下车后急匆匆向西楼大门走去。周恩来是到此先理发,然后再去接见外宾,时间很紧。谁知就在周恩来快进大门时,前面有三个人慢悠悠走来,挡住了去路。警卫人员许岩和饭店保卫干部周树清赶忙打手势让他们靠边,让周恩来先进。周恩来立刻不满地对许岩和周树清说:“你们懂不懂礼貌,为什么不让他们先进去?”许岩说:“我们是让他们先进去的。”周恩来更生气了:“你明明打手势让人家靠边,还不承认。你不让他们先进去,我就不进。”说着就往后退。那三人忙说:“请总理先进去吧。…  相似文献   

11.
正"邬园长,最近你嘴唇一直发紫,高原缺氧厉害吧?你要组织活动,还要照看好孩子们,身体吃得消吗?我们去和园长商量一下,等来年六七月气候好了再组织观摩课吧?"这是扎西主任第三次跟我说这个话了。11月的玉树寒冷、干燥、多风、少雪,空气中含氧量只有8月份的70%~80%。从我8月份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直属机关幼儿园任职以来,一直饱受缺氧的折磨。11月,我要为全园教师做一堂示范课,但是强烈的高原反应时常让我觉得力不从心。扎西主  相似文献   

12.
台湾印象     
正"去宝岛台湾看看"是我多年的愿望。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了,去台湾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台湾究竟是什么样的?很想亲眼去看看。刚刚退休,带着对宝岛的向往与疑惑,我就匆匆踏上了"台湾环岛游"的旅途。飞机正点降落在桃园国际机场,导游阿海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忐忑不安的心情稍稍平静下来,"各位家人们,您知道我等你们多长时间了?"大家不好意思地说":一个多小时吧?""我等你们都60多年了!"一句幽默的对话让大家非常激动,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拉近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好"儿子" 省肿瘤医院住院处三楼病房.那些日子,夜深人静的走廊里,静得让人胆怯.赵霁强坐在靠墙的凳子上,瞌睡使他的身子一次次失去平衡.值班护士身穿白大褂,轻轻走到他跟前:"你是那个老郑头的儿子吧?就你一个人一天到晚连轴转,也不找个人替替.这么熬着可不行."赵霁强努力睁开眼睛:"不,他是我们单位的老同志."护士瞪大了眼睛:"啥?同志?前半夜我们还说,三床那老郑头儿多有福,儿子一天到晚照顾不离身."赵霁强揉揉眼睛:"他儿女在林区,跟前儿没人,老伴身体也不好,就权当他是我父亲了.  相似文献   

14.
医生的心愿     
一天夜里10点多,我做完手术,照例去看我的病人。我的习惯是,无论下手术多晚,也得看一圈自己的病人再回家,这样才放心。一个老病人看到我大吃一惊:"大夫,这么晚还没走?医院每个月得给你开多少钱啊?"我一边检查她的伤口,一边开玩笑地问她:"你觉得给我开多少合适呢?"病人认真地想了想,"怎么也得万儿八千吧?""那  相似文献   

15.
<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曾胜赞:"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贵州,西南一隅,山清水秀、山绿水美,这样一个中国的宝贝,却有一些不怎么光鲜的"标签":贫穷、落后、交通不便。正是因为这些"标签",当我们贵州人到外地去读书、出差、旅游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那就是当你告诉别人"我是贵州人"时,接下来的几秒钟,大都会让你感觉左脑右脑打结,因为一堆奇葩问题会让你应接不暇:贵州,贵州属于云南吗?贵州属于广西吗?贵州属于遵义吧?我遇到  相似文献   

16.
密码     
<正>那天,我有事外出了一会儿,回到单位,小张立马对我说:"阿健,怎么办呀?"我问:"什么怎么办呀?"小张说:"刚才局长来到办公室,拿出一张银行卡给我,让我帮取5000元钱,他下午要用。然后他就急着去开会了。"我说:"你就去给他取吧。"小张哭丧着脸说:"我到自动取款机上一插卡,竟然想起没  相似文献   

17.
正都说穷日子难过,我从不怀疑这种说法。我过过穷日子。在做知青的时节,常用盐水拌饭吃。那样的夜,非常非常的漫长。知青中的坏孩子说,谁和我去偷老乡的鸡?好孩子们不由自主,纷纷起立。最好的模范知青不起立,小声说:"我不去……我在家里烧开水吧。"坏孩子是真小人,好孩子是伪君子。很惭愧,我是留在家里烧过开水的。不过不是我要求烧开水,而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说服别人,让人家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比如你认为传统节日最美好,他却觉得过洋节更能释放自己,如何让他改弦易辙?这是一门错综复杂的大学问。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亲友中有个妇女,自己无子,对庶子很不好,却偏袒娘家侄儿,谁劝都不听。八十多岁的奶妈听说此事后,弓腰曲背去见她,一拜下就痛哭流涕:老奴已经三天没饭吃了!女主人问:怎不让你侄儿给点吃的?奶妈回答:唉,别提了!起初我有点  相似文献   

19.
今年46岁的孔国礼,22年前带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了农十二师三坪煤矿,当了一名采煤工。采煤巷道不到2米宽,采掘的煤层只有5米多厚,人在黑幽幽且潮湿的巷道里行走,必须弯腰弓背,稍不注意,头就碰到顶板上。两人一组装煤推车,一个班400米长的巷道要往返40多趟,第一天下班,他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不久,他回家向母亲说起了煤矿的工作,母亲劝道:“国礼,世界上的路千万条,你为何要去煤矿呢?煤矿工作苦累脏险,让我好担心,你就别去了吧。”国礼却说:“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去做啊。”  相似文献   

20.
苏丹建馆记     
郑达庸 《党史博览》2017,(12):48-51
正先遣小组成立1959年5月的一天,我在外交部大饭厅吃午饭,同桌的有西亚非洲司一处温业湛副处长。听说温副处长要去闻名全球的炎热国家苏丹,在"火炉子"喀土穆选址建馆,我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要去那里"烤烤"了。听到我有点幸灾乐祸的话,温笑眯眯地说,是呀,第一次去非洲工作就赶上高温国家,接受"烤烤"的恐怕还不止我一个吧。温笑语中似有言外之意。果然,下午一上班,三处处长刘英仙找我谈话,说组织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