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随着红军队伍的壮大和各级苏维埃政府机关的设立,脱产的公务人员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上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粮食连年歉收。奸商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而国民党的"困死""饿死"手段更是加剧了苏区的粮荒和饥荒。粮荒不但造成贫苦工农群众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提出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革命战略,鄂豫皖苏区的地缘优势适应了这一战略。但是从形成之初,鄂豫皖苏区就为粮食问题所困扰,李立三"左"倾错误更加剧了粮食危机。在严重困境面前,鄂豫皖中央分局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缓解了粮食危机。形势稍有好转,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鄂豫皖中央分局盲目执行威吓武汉计划,红四方面军作战失利被迫撤离苏区,粮食问题再次趋于紧张。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要求执行进攻路线。由于粮食短缺,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未果,其军事行动逐渐为粮食所支配,最终也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  相似文献   

3.
陈云与困难时期的粮食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党史天地》2007,(10):22-23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在粮食上高估产、高征购加上办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的浪费,再加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粮荒很快威胁着中国。在严重困难时期,陈云力谏从国外进口粮食,为度过粮荒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广泛的流传这样一首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走山路,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发自苏区人民内心的山歌,形象地表现了当年苏区干部和群众鱼水情深、艰苦奋斗的真实情景。在当今和谐社会背景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仍然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湘鄂川黔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早起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苏区的文化宣传工作,唤起了苏区人民的觉悟,鼓舞了苏区人民的革命意志,在创建和发展苏区的斗争中,发挥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会不会闹粮荒赵修森我国曾经闹过粮荒。长期困扰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直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逐渐得到解决。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8000多亿斤,人均占有粮食接近800斤,从此全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我们达到的温饱是个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是80多年前中央苏区人民称颂苏区干部的赞歌。它如实地记载了当年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生动感人事迹,表达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好作风发自内心的称颂。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中央苏区时期,党内盛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1930年5月,毛  相似文献   

8.
正兴国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重要发源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形成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县积极举办兴国讲堂、开展兴国调查、解决兴国问题、促进兴国振兴,把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把解决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努力再创"第一等工作"。举办"兴国讲堂",入脑入心学精髓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首要问题是加强学习,打牢思想基础。因此,我县把学习教育作为整个活动的基础环节和头道程序,从融入红色元  相似文献   

9.
全球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粮食储备也是“贫富不均”。二战后,全球已发生7次粮荒,每当粮食危机的阴影托长,粮食储备就成了各国比较家底厚薄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国粮食市场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出台的报告显示,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约83%。亚洲、非洲和中北美的一些国家成为本次世界粮荒的重灾区。在这场全球性的粮荒中,作为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的中国,粮食市场却比较稳定。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获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区优良革命传统,作为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苏区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精心培育而形成的;是我们党早期局部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继承和发扬苏区优良革命传统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广泛的流传这样一首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走山路,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发自苏区人民内心的山歌,形象地表现了当年苏区干部和群众鱼水情深、艰苦奋斗的真实情景.在当今和谐社会背景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仍然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模范带头、争创"第一等的工作"的进取精神,构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而这一好作风的形成又与苏区廉政建设过程中的思想教育、法律制度、监督机制、榜样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办合作社阮英平一边以宁德桃花溪苏区为立足点,着手恢复地方党组织和工农武装力量,开展闽东敌后游击战争,一边发动苏区群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自从1938年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反动派连年摧残我宁德桃花溪苏区。敌107师强迫群众拆桥破路,修筑炮楼,烧毁民房,杀戳百姓,苏区群众蒙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谁来养活中国 粮食是人类基本的生活资料。不可想象,当整个世界都陷于粮食的困境之时,人类还能生存和发展,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等人向全世界的人们提出了21世纪粮荒的警告。在谈到中国时,布朗等人提出的报告认为,中国对今后世界粮食  相似文献   

16.
干粮     
正字典是这样解释干粮一词的:含水量较少或经过脱水处理,保存时间较长,便于携带的固体面食,常见的有面包、馒头。相传,干粮是古代进京赶考、出远门的人必备物品,古代军人打仗吃的也是晒干的面食,红军长征吃的就是炒面,江西苏区还流行过一个老歌:"啊呀嘞,苏区干部嘞好作风,自带干粮(那个)去办公。"儿时的干粮,主要指窝窝、煎饼、面饼,馒头则是后来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苏区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距今80多年了。重读这段历史,我们深切地感到,苏区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精神、根本原则、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尤其是苏区时期培养起来的党的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厉行节俭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伟大实践,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不过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15,(4):55
<正>1931年,27岁的邓小平临危受命,被中共赣东特委任命为瑞金县委书记。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是关系到苏区生存与稳定的大事。然而,在当时的苏区存在着"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的倾向,甚至提出了小孩子不分田的主张。邓小平说:"搞土地革命,制定分地的政策。有人说小孩子不应该分地,我就对他们讲,四川俗话说,三岁小子,吃死老子!小孩子吃得也不少呀,因  相似文献   

1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的粮食工作在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央红军长征前,在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下,闽西人民倾其所有供应粮食,满足红军需要,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坚强后盾。因此,本文拟以永定为中心,考察长征前闽西苏区的粮食问题,对于弘扬苏区革命传统、推动新时期的粮食工作具有历史借鉴意义。一、中共永定支部的成立与财政、民生概况根据土地革命前的统计,永定有49514户、201486人,境内丘陵山地多,平原谷地少,山田  相似文献   

20.
湘鄂赣苏区的土地革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共耕制、分耕制甚至集体农场的尝试,到"耕者有其田"原则的平分土地政策的演变。在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湘鄂赣苏区各级党组织领导广大贫农雇农中农群众,探索科学和公平的分配方法,通过坚决的反富农斗争,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使土地革命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