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身边人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这位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毛泽东读书命运的改变者王季范,湖南湘乡县人,是毛泽东的姨表兄,他的母亲文氏是毛泽东母亲的同胞姐姐。王季范是家  相似文献   

2.
自小出入中南海1950年仲秋,毛泽东电邀九表兄王季范进京。在中南海的那次洗尘晚宴后,毛泽东把过去发生的一切告诉了王季范。望着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表兄,极富感情的毛泽东悲从心来:“九哥———”毛泽东不知从何说起。好半天,他才哽咽着说:“你把德恒(王季范长子)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自当难辞其咎啊!”说着说着,止不住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乃人生三大不幸。从毛泽东嘴里吐出来的不幸消息令王季范老泪纵横、肝胆俱裂,悲痛自不待言。当初毅然送子赴延安投身革命亦有不测之思想准备,只是一朝永诀,岂能不痛…  相似文献   

3.
王海容一家,从祖父王季范、父亲王德恒到孙女王海容,都和毛泽东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王季范是毛泽东情深意笃的九表兄,也是少年时代毛泽东的真正蒙师。为了毛泽东得以求学深造,王季范不止一次慷慨解囊,并鼎力支持其从事进步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8,(8)
1951年春节,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住所,握着一位老人的手,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感到惊讶! 这位老人就是毛泽东的亲姨表兄王季范先生。王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后辈都称“九阿公”,毛泽东一直叫他“九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众多的挚友中,有一位非常普通却又很不平凡的人物,他是毛泽东的姨表哥,也曾是毛泽东的老师。建国前,他清苦地耕耘在教育园地上,芬芳桃李,遍布中华;建国后,他以年逾花甲的高龄荣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就是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九哥”的王季范先生。(一)“这批学子志向高远,抱负不凡,我得替他们说说话,撑撑腰”  相似文献   

6.
(三)“从一个国家来说要勤俭建国,从一个家庭来说就要勤俭持家”“九哥,你这件长衫该换换朝代了”王季范一家进京不久,便定居在宣武门头发胡同7号。毛泽东经常派秘书来问候王季范。当时,王季范全家6口人(包括保姆张妈)。本人工资只有300余万元(旧币)。每月除去伙食费、水电房租费以及来往客人的招待费,没有什么节余。毛泽东知道他的钱不够开支,常常让秘书送点钱来。对此,王季范深为不安。有天,毛泽东又派秘书送钱来了。王季范高低不收,说:“主席的用项比我大得多,请把钱带回去,代我谢谢主席。你就说,我的钱够用了。”可秘书不依:“主席知道您手头紧,还吩咐我快点把钱送来呢。季老,您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交不了差。”王季范恳切地说:“新中国成立不久,从一个国家来讲要勤俭建国,从  相似文献   

7.
严农 《党史文汇》2004,(7):13-17
张干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他们之间有一段十分复杂有趣的经历.1956年,我拜访张干在一师时期的学生-著名诗人萧三,他兴致勃勃地谈及这段往事.以后,我专为此事访问了毛泽东的老师王季范,张干的学生,邵阳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苏缙如等有关人士,并参照有关资料,写成这篇纪实文章.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亲家孔从周(一)吕明智1959年8月29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内为他的长女李敏完婚。席间,他向表兄王季范介绍李敏的公公──沈阳高级炮兵学校中将校长孔从周将军的个人经历、脾性和为人时,意味深长地说道:"他是个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他……"一1...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湘乡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清楚地记载着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毛太华是从湘乡迁去的。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曾对他的秘书谭政说过:“我也是半个湘乡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无限眷念湘乡外婆家,深情地回忆了在湘乡东山学校求学的情景。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里,毛泽东多次提及考察湘乡农民运动的情况。建国以后,毛泽东与湘乡的亲朋故旧有着密切的交往。绯紫桥(今菲梓桥)在现在的湘乡火车站附近。然而,谁会知道,毛泽东的祖先500年前是居住在这里的呢?毛泽东的20代祖先叫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开…  相似文献   

10.
1956年秋,乡下刚搞完秋收,文润泉、文梅青两兄弟,便从湘乡唐家圫来到长沙,找到在省城工作的兄弟运昌。兄弟三人商定,一同上北京看表兄毛泽东。在湖南矿冶学院工作的文凤良(文运昌之子),考虑到父辈们曾几次去北京,这次又去,怕打忧太多,便先给毛泽东写了封信。一星期后,湖南省委交际处的同志找到文凤良,说毛主席来电,欢迎文润泉等三位老人去北京,并要文凤良护送。于是,他们4人上了北京,住在西郊宾馆。11月8日下午,毛泽东派车把他们接到中南海住处。客厅里,在座的已有王季范老人和他带去的两个年  相似文献   

11.
博采之窗     
毛泽东与他的英文教师 章含之 1963年对于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来说,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年:她成了毛泽东的英文教师。 这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0寿辰。除了亲属,毛泽东只请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和章士钊四位湖南老乡去赴家宴。毛泽东在邀请时特意说明:不带夫人,但可带一名子女。章  相似文献   

12.
张干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他们之间有一段十分复杂有趣的经历。1956年,我拜访张干在一师时期的学生———著名诗人萧三,他兴致勃勃地谈及这段往事。以后,我专为此事访问了毛泽东的老师王季范,张干的学生、邵阳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苏缙如等有关人士,并参照有关资料,写成这篇纪实文章。1945年,张干驰电毛泽东,“万恳应召赴渝”。盛夏,柳丛中的蝉鸣,使湖南省邵阳市省立六中的校园显得比往常更加燥热。一位年逾花甲、头发微白的长者,匆匆向一位教员的住房走去。他叫张干,是这所中学的校长。他站在房门前,掏出手帕,擦了擦额…  相似文献   

13.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1,(11):39-40
一、毛泽东与表兄王季范的师生情 辛亥革命前,在韶山私塾读书的少年毛泽东,因支持佃户毛承女等人“吃大户”的造反行为,得罪了族长毛鸿宾,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慑于族规,便强迫毛泽东退了学,并决定让他远离韶山,到湘潭裕盛米店当学徒。毛泽东明白,一旦遵从父命,中途缀学,以后恐怕很难再有上学的机会了,他是多么想继续上学啊,然而一想到说一不二的父亲,他又愁绪万  相似文献   

14.
高长武 《党的文献》2011,(3):110-112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约见民主人士周世钊、王季范。当毛泽东将"志愿军已经出国"的消息相告时,周世钊不无忧虑地表示:"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得到解放,这是  相似文献   

15.
王海容,生于1938年.她是王季范的孙女,算起来应该是毛泽东的表侄孙女.其父王德恒,抗战时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回到湖南桃源从事地下工作,被国民党杀害.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时期 ,湖南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影响全国。而湘乡的农民运动又是湖南最突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其组织之严密 ,发展之迅猛 ,斗争之坚决 ,声威之显赫 ,远非其他地区可比 ,土豪劣绅无不闻风丧胆 ,望风而逃 ;革命群众莫不扬眉吐气 ,拍手称快。对此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给予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并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他指出 :“像湘潭、湘乡、衡山这样的县差不多所有的农民都组织起来了 ,几乎没有哪一只‘角暗里’的农民没有起来 ,这是第一等。”全体农民“都应在农会的领导之下” ,“在四个月中 ,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5,(6)
<正>韶山冲的木匠张有成,年纪比毛泽东略大。毛泽东在儿时常和他一起放牛、砍柴、玩耍,建立了深厚友谊。张有成住在韶山通往湘乡的山坳上。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期间,遭到国民党枪兵追捕,匆忙之际,他跑到张有成家躲了起来。枪兵寻到张有成家时,他不慌不忙,应付自如。他告诉枪兵,刚才看见一个穿蓝长衫、蓄西式头的人,从山埂上往湘乡那边跑了。枪兵问他:"你怎么不抓住他?"张有成说:"一个教书先生,我干嘛  相似文献   

18.
走上革命道路我原名李振穆,祖籍湖南湘乡,1920年生于北京。1931年秋,我在北平上初中。开学后没有几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二天看到报上的头条消息:《日军炮轰北大营,沈阳沦陷》。这使我产生了"大难临头"的悲愤心情。1934年夏,我考取了北平师大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13,(8):55-55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8岁开始读孔子的圣贤书,16岁前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所以,毛泽东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1910年秋,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小学读书。次年春,到长沙顺利考入湘乡驻省中学。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长  相似文献   

20.
萧三是中共老一辈革命家和文化战士,国际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国际文化活动家.他1896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南湘乡,从学生时代起就与毛泽东等一起创建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他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与周恩来等组织少年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