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大国垄断的格局被动摇了。1967年6月,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花了7年,苏联是4年,而中国只用2年零8个月。这种速度,不能不引起世界震惊。 了解我国核发展情况的人们都清楚,钱三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黎明 《党的建设》2009,(9):27-27
1954年,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铜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1956年,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成立,它是新中国诞生后建成的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1957年8月,"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中核四○四公司是国家1958年定点建设的我国规模最大、建设最早、体系最完整的特大型核工业联合企业。建成后,四○四克服重重困难和技术难关,研制生产出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部件,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随后,又研制生产出第一颗氢弹相关配套的核心组件,使我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12):107-107
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自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科技人员激发出向研制氢弹奋斗的极大热情,但当时也只知道氢弹的一般原理,即用原子弹当扳机,先将原子弹起爆,爆炸产生的百万度以上的高温,将使氢弹的热核材料产生剧烈聚变,释放出更大的原子能,使温度和压力极度升高,因而产生更大当量的爆炸。但中国科技人员不信邪,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无数的计算,终于将氢弹的原理奥秘揭示出来。随后,投入到紧张的研制中。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终于爆炸成功。在当时离氢弹爆炸试验的靶心十多公里的位置,有一排半人高的观…  相似文献   

5.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记住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自己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震惊世界!而仅隔两年零七个月,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再次创造了世界上从原子弹试验到氢弹试验成功的最快记录。无数中国人尽情抒发内心的兴奋...  相似文献   

6.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1945年7月16日5点30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尔多,升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朵蘑菇云。19年后,1964年10月16日15时,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自己的刀量,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使我国跨入世界核大国行列。那天试验场区一片沸腾,从将军到士兵,从科学家到曾通工人都颀喜若狂,热泪双流。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科学家亲眼目睹了这一撑腰杆振国威的壮观景象,激动得诗兴大发。他,就是为中国研制"两弹"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著名核科学家-陈能宽。几十年采,陈能宽和这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走过…  相似文献   

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仅仅两年零八个月后的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两弹”的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5,(16)
中国军备震撼世界的第一次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  相似文献   

10.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几千名参加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正式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天晚上,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了这条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消息。时隔不到3年,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向世人宣告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了。原子弹、氢弹这“两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核武器的历史,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21)、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是.年减立的国防部第研究院,院长是(22)、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训练基地是年在省创建的。(23)、中国第一枚空对空导弹是年月试制成功的。(24)、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是年月日成功发射的。(2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年月日时成功爆炸后,成为继、国家之后,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6)、中国第一颗氢弹于年月日成功爆炸后,成为继、两国之后,第3个拥有氢弹的国家。(2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的“”,它以20009兆周的频率循环播送《》…  相似文献   

12.
杨正泉 《党史文苑》2007,(12):51-52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纵览》2010,(4):13-15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人世界领先水平。在这一震惊世界、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成就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王建柱 《求贤》2006,(7):30-32
彭桓武的名字是与新中国在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上的辉煌成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人之一;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反应堆理论与反应堆计算人才;他是核潜艇动力方案的领导者;他领导并参加了原子弹设计方案的制定、氢弹的设计试验以及我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理论领导工作。他培养了周光召、黄祖洽等一大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叶慕安 《世纪风采》2014,(11):36-4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今年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为空投原子弹试验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有卓越贡献、有广阔视野、有超凡魅力的人,他的智慧就能迸发出炽热的能量与光芒。对照他的科学生涯,对照他赤诚无私的爱国情怀,会映射出我们这个民族慷慨奋进的生命质感。20世纪60年代中叶,中国相继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其间隔时间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为中华民族揭开氢弹秘密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核物理学家,就是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有卓越贡献、有广阔视野、有超凡魅力的人,他的智慧就能迸发出炽热的能量与光芒。对照他的科学生涯,对照他赤诚无私的爱国情怀,会映射出我们这个民族慷慨奋进的生命质感。20世纪60年代中叶,中国相继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其间隔时间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为中华民族揭开氢弹秘密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核物理学家,就是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敏。  相似文献   

19.
叶学贤 《世纪风采》2014,(10):20-27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张兴军 《世纪风采》2014,(12):34-37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西方核垄断、核讹诈,捍卫了国家尊严。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记住那个年代,就要了解那个年代的环境,那个年代的艰辛,并自觉传承那个年代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