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 ,印度追求大国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印度试图在周边地区扩大影响 ,以加快其“大国化”进程 ,印度能否实现其大国战略 ,同它的中亚战略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分析印度与中亚历史关系的基础上 ,主要就印度对中亚的战略考虑作了基本判断 ,并预测了印度参与中亚地区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印度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主要呈现以下特征:聚焦大国目标并塑造印度的南亚主导地位,外交战略范围广阔,强调“软实力”的作用,以及注重自我发展与外部环境并举.莫迪的大国战略理念深受印度现实主义国际政治观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人民党的执政理念.大国战略的实施与莫迪的执政基础和执政风格密不可分,并融入了莫迪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大国战略的影响下,中印两国经济合作空间加大,公共外交形式拓宽,地缘政治碰撞凸显,印度制衡中国筹码加重.  相似文献   

3.
严怡宁 《南亚研究季刊》2012,(2):33-37,110,111
中国在印度的大国诉求战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又极为复杂的角色。那么印度媒体是如何在印度大国梦的框架中审视中国并呈现中国形象的?论文对印度的重要英文报《印度斯坦时报》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印度媒体既承认中国的发展现实,又担心中国崛起的国际影响,对中国的认知也受到了西方大国的影响。因此文章提出了向印度释放合作共赢信号,努力构建世界体系转型期的集体身份的建议,以跨越所谓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4.
核试爆后,印度的外交环境先是恶化后又逐步改善.以核大国身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印度当前及今后外交追求的目标.在21世纪初印度外交战略中,中国具有重要地位.印度的对华外交政策是通过接触与遏制相结合的两手策略开展对华外交,使之服务于实现印度外交战略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既存在面向未来的需求,也具备现实条件,但印度态度左右摇摆,采用制衡性对冲策略,并将对接限定在功能性领域,这严重影响了双方战略对接的发展。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印度对中国缺乏战略信任,存在较大的"对接鸿沟"以及"战略平衡"考量。尽管印度对中印战略对接存在诸多疑虑,但也存在着广泛基础和积极因素。两国共同发展意愿、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区域合作的外在驱动将为实现双方更广泛领域的战略对接提供动力。可以预见,印度将随自身诉求的变化而不断拓展与中国对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印度全球大国梦的主要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强大、统一的印度,成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为实现这一梦想,印度几代政治领袖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建设强大统一的国家、领导不结盟运动、追求拥有核武器和力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印度走向全球大国的"四重奏"。印度力争要实现全球大国梦,其直接原因是长期殖民统治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而辉煌的文明和日渐强大的国家实力则是其根源。印度走向全球大国之路的波折历程带给我们诸多启示:精英与民众的脱节、国内与国外两个维度的脱节、国际目标设计与现实的脱节、周边外交利与义的脱节等。  相似文献   

7.
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拜登政府正式提出并实践“一体化威慑”战略概念。“一体化威慑”意味着通过跨越领域、区域、冲突域、部门、盟国和伙伴等五个维度的“一体化”调度,统筹“拒止性威慑”“韧性威慑”“直接和集体施加成本进行威慑”三种威慑逻辑,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和安全问题施加威慑。在战略逻辑上,美国以“不对称多极”格局为基础,以海洋特别是西太平洋为主要场域,以中国为主要威慑对象并以“印太”为建构区域,通过“网络化”的作用方式,灵活统筹并“量身定制”地施加威慑。在“印太战略”推进下,“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成为美国实施“一体化威慑”的范例。AUKUS由美国联合最亲密盟友发起,针对美国所谓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以西太平洋特别是南海、台海、东海为战略前沿,通过将“欧洲—大西洋”引入“印度—太平洋”来加强跨区域威慑,并以“全政府”方式运作,囊括核潜艇、高超声速等先进能力、网络和太空等重要领域,考虑不同冲突形态,不断取得进展。然而,AUKUS的进一步推进将面临诸多“一体化威慑”固有的内在和外在困难,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21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首访印度”之际,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与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印度‘东向政策’与中国‘西进战略’”学术研讨会,近30多位专家学者就印度“东向”政策的新走势、中国的“西进”战略及其影响以及中国与南亚合作的前景三个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透析印度崛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幅员大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都有重大发展,又有着较为稳定的政治结构,为未来成长为世界大国奠定了良好基础.印度崛起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将对亚洲以至世界地缘政治和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印度崛起与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并行不悖的,两国不会变成战略竞争对手,而将成为共同前进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治大国”战略目标更加明确。1992年,日本驻联合国大使波多野敬雄明确提出,日本“争取在五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果这一目标实现,“等于日本被承认为政治大国”。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深度调整了对非洲的战略,明显加大援助力度,并藉此争取非洲国家对其“政治大国”战略诉求的支持。目前,援助已经成为日本拉近同非洲战略关系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n aspect of white South Africa’s efforts to promote itself as its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started deteriorating in the 1950s. The instrument on this occasion was an articulate 76-year-old English-born immigrant who had done well in South African politics, was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ies the country had given him, and ostensibly wanted to give something back. The article also provides a practical example of longtime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Robert Menzies’s affection for white South Africans and their country despite the bad odor in which the latter’s government was held by much of the Australian media and public even though Australia was itself a racist society at the time.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04年与2007年两度东扩,欧盟与中亚五国在地理上越来越近。2007年6月22日,欧盟通过了第一份系统全面的中亚战略文件——《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显著提升了对中亚的战略关注。新战略出台以来,欧盟与中亚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标志着欧盟已成为中亚地区新的"战略玩家"。对中亚实施援助是欧盟与中亚关系的主线,本文拟将欧盟对中亚援助的总体情况及具体援助计划和工具等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主党主政后为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在强化对华关系的同时,也会赋予对华外交更多战略性的色彩.然民主党既和自民党同为保守政党,也坚持把对华关系定位为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对外关系整体的一个局部,加上日本国内外诸要素和自身条件的制约,其对华政策的转换不仅空间有限,且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n aspect of white South Africa's efforts to promote itself as its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started deteriorating in the 1950s. The instrument on this occasion was an articulate 76-year-old English-born immigrant who had done well in South African politics, was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ies the country had given him, and ostensibly wanted to give something back. The article also provides a practical example of longtime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Robert Menzies's affection for white South Africans and their country despite the bad odor in which the latter's government was held by much of the Australian media and public even though Australia was itself a racist society at the time.  相似文献   

17.
18.
难忘的拜林战场最近 ,柬埔寨政府与联合国工作小组就审判红色高棉的经费和场地等具体问题达成协议。如果顺利 ,审判将在2005年年中前后开始。在审判红色高棉的风声越来越紧的情况下 ,前红色高棉领导人的情况如何 ,他们将如何应对可能的审判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笔者专程前往拜林 ,并在那里见到了前柬埔寨共产党(柬共)中央副书记农谢 ,听他讲述投诚后的生活和对审判红色高棉的看法。拜林市是个只有3.6万人口的群山环抱的小城镇 ,地处柬埔寨西北部 ,离泰国边界只有20公里 ,曾经是红色高棉的重要基地。1996年柬共3号人物英萨利率部脱离红色高棉…  相似文献   

19.
福田的突然辞职再次引起日本政坛的动荡。麻生太郎接任首相,其内阁班子组成除政治世袭和寻求派系平衡外,更体现与麻生个人关系的亲疏,日本政局如何发展还要拭目以待。近些年日本政坛之所不断动荡,除国内经济、社会问题难以解决导致首相支持率下降外,政治制度的缺失导致政治运营的变幻不定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结构性社会难题将使日本政坛继续处于多事之秋。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油气田首度对外开放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30日,伊拉克公开对外拍卖8个大型油气田的开采权,在为数众多的国际石油巨头中,英国石油公司(BP)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简称中石油)的企业联合体赢得一项位于伊南部鲁迈拉(Rumaila)油田的竞标.这是伊拉克自1972年实施石油资源国有化政策30余年来首次对外开放能源开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鉴于伊拉克尚未出台相关石油法律,近来美军从伊城镇撤出后,伊恐怖暴力活动增多,政局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未来油气开发等经济重建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