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是苏共二十七大确定的,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战略方针。为此,苏联当前新领导十分强调劳动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强调直接参加企业生产管理的劳动集体自治。与此相应,职工全体大会这一作为实现集体权力的直接民主的形式提高到了显要地位。本文试就苏联劳动集体全体大会这个问题作些简单的介绍和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加强企业内部的民主,扩大劳动集体参与管理,实现经济管理的全面民主化,是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苏联东欧各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扬企业民主,不仅仅意味着劳动人民通过劳动集体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来参加管理,而且还需要有一种工人群众直接参加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使劳动人民能真正实施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在解释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方面,象解释一切民主制度一样,自治是日益改造整个社会及其人民的最有意义的社会手段。这里形式是重要的,因为形式的社会内容是重要的。如用简单概括的形式来说明一下,可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自治和民主是社会生产(不论是物质生产或者是精神生产)发展的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因素。至于谈到传统上已形成的组织中——国家(苏维埃),社会(工会、共青团等)和国家——  相似文献   

4.
德国统一社会党在民主德国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的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列宁关于“不实行充分的民主,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取到胜利”的英明论断的正确性,因而把自己全部工作的重点放在不断加强和深化社会主义民主上。在党的纲领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主要方向,应是进一步发扬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公民以各种方式参加对国家事务和经济工作的管理,愈益成为社会主义生活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已历尽三十八载风雨,在其间他们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自治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自治的精神和原则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从安德罗波夫提出迄今亦已几年。过去苏联一直把社会自治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将其排除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并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作为现阶段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战略方针。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列专章论述了人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匈牙利全国有数以百计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它们代表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会、共青团和爱国人民阵线。下面则对匈党联盟政策的具体典范——爱国人民阵线作一介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劳动人民可以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不同形式组成大规模的群众团体组织。它们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各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劳动人民通过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行使公民职权,参加政权工作,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民主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苏俄社会组织发展的"黄金时代"。苏维埃国家在这一时期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921年3月-1924年5月,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初创,建立了宪法框架下社会组织部分自治的管理体制。从1924年5月至1928年2月,随着在经济领域运用市场经济机制措施的收缩,开始构建苏共主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930 年 8 月通过了关于社会组织的新的条例,明确地将社会组织的宗旨与苏联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该条例的颁布和实行,标志着宪法框架下部分自治的管理体制终结,苏共主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时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初创与确立,是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摸索和建立治理国家模式,从相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一个缩影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今日的缅甸,是一个在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领导下,正在从事“缅甸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的国家,全国各族劳动人民按照自己和愿望,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制的国家,为了使全体劳动人民掌握丰富的知识,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建设事业中去,首先必须让每一个劳动者接受最起码的读、写、算等基础教育。 因此,为了帮助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学文化,以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缅甸从一九六四年开始进行了扫盲和掀起读书热潮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是为实现国家任务和行使其管理职能而设置的国家机构。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任务的变化、职能的转变,国家管理机关的设置、职能、权限、任务和工作方式都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家机构,使之适应国家职能和任务变化的客观要求,使在级机关能更有效地组织国家事务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当前社会主义各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解决的一项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公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依法保障公民的积极有序有效有尊严参与。公民依法参与社会管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自治理论的发展。只有积极依法发展和规范基层民主,不断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社会管理创新才能有序有效地推动,并且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依法疏通公民有序有效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依法引...  相似文献   

11.
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学术界加强了对本国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政策的研究。在报刊杂志上,有关社会政策的文章与日俱增。《政治自修》杂志从一九八二年第八期起辟出“苏共社会政策“专栏,系统地介绍宣传讲解提纲。在苏共的一些代表会上,社会政策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到议事日程上。政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鲜明地体现在自己实施的政策中。列宁指出,“政策是指群众参加国家事务,指国家的方针,指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1971年勃列日涅夫谈到苏维埃时说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并最充分体现民主特性……人民权力的机构……它自下而上地管理我们整个全民国家的事务”。那么,苏维埃的工作是否没有改善的余地了呢?并不,苏联学者发现某些弱点,表明它们的职能并非如宣传家和某些领导人所说的那么完善。勃列日涅夫本人也说过“必须在进一步民主化的基础上改善苏维埃的活动”。事实上,1956年的苏共20大以后,政府当局着手消除苏维埃国家机关中的“个人崇拜的后果”,并发起“民主化过程和在今后几年内进一步改善苏维埃国家机关”。以1957年1月22日发表题为“论改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的活动和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的权威性声明作为开  相似文献   

13.
在监督机构方面,工农检查院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和东德部长会议的监督机构。工农检查院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积极助手,直接受着它的委托和根据东德政府的任务,实施其保证高度的国家纪律和巩固社会主义法制的活动,从而决定了它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地位。工农检查院始终不渝地贯彻列宁的关于人民监督的思想,把国家监督与工人、合作社社员以及全体劳动者实施的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在这方面,东欧一些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东欧国家的社会协商对话,是在社会主义民主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健全起来的。多年来,东欧各国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根据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各自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吸取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民主形式和做法,建立了相应的协商对话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简称,是指人大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主张,指出问题,发表看法。代表提出建议,是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接下来的两期,我们继续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原党支部书记、一级巡视员兼副局长陈庆立就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办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底和1990年初,东欧发生政治大地震,各国纷纷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许多国家打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随后,社会主义的第一块阵地——苏联也在戈尔巴乔夫推行全面政治经济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后不久而瓦解。由此,人们自然把苏东剧变与民主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矛头直指民主社会主义和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各派社  相似文献   

17.
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不久,在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去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他对这一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并得到代表大会的确认,成为苏联进行改革的行动纲领。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改革时指出,不单是要在经济领域里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执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和完善社会关系,“消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切东西”。换句话说,苏联的改革还包括政治、社会以及其它一切领域。他还强调,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加深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全面民主化,他把“公开性”的原则,看作“政治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群众的创造性和参加管理”。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公开性”原则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要公开化,即党政各级机关要定时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通报信息,而人民群众有权对各级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并  相似文献   

18.
一、苏联意识形态工作改革的概况 1.积极实行公开化原则 1977年的苏联宪法中明文规定:“扩大公开原则”是苏联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公开原则”跟戈尔巴乔夫的名字连在一起,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提高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戈尔巴乔夫主张党和国家“应当将更多的事公诸于众,我们的人应当知道劳动集体、区、市、州、共和国、全国正在发生的一切。”第二、让人民有充分的机会公开发表意见。戈尔巴乔夫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因此,有必要让群众公开讨论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李志明 《欧洲研究》2012,(4):109-122,7,8
自治管理机制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组织原则,它是基于德国社会与政治领域深厚的自治传统以及政府对于直接介入社会保险治理的谨慎态度下产生的,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德国著名的"1881年11月17日帝国诏书"。作为一项不断经历变革的机制,自治管理在整体性质上保持了连续性,只在具体内容及生效空间上发生一些变化。时至今日,虽然在各个社会保险项目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自治管理机制仍包含着诸如法律上独立管理主体的存在、相关方的民主参与以及社会保险机构内部事务的自治三项基本内容。尽管中德之间在现实国情以及历史传统上迥然不同,正处在社会保险制度定型并走向法制化关键时期的中国仍能从德国社会保险自治管理体制中汲取养分,用以改善中国社会保险的组织治理。  相似文献   

20.
德国建立了极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二元制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该制度具体体现为劳动者参与管理的两个制度层面:企业层面与公司层面;三个领域:社会事务、人事事务、经济事务;两种权限:参与决定权与参与协作权;三种功能:保护功能、均衡功能与社会福利功能。德国学者从人的尊严保护、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民主理论、制约权力等方面对这种参与管理的正当性进行了论证;但也有论者从侵害所有权、妨害结社自由、累加性参与管理导致劳动者一方处于优势地位等方面对其提出批评。目前德国司法机关多通过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和《基本法》规定的社会国原则论证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正当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资协议中的开放条款、企业结构变迁以及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都在影响德国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的发展。德国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对中国制度完善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