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大度读人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  相似文献   

2.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3.
大度读人     
冯骥才 《党的建设》2009,(11):48-48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  相似文献   

4.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可以明理,读史可以明智,"读"不同于"看",读是对话,是思考。我们需要读书,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让我们坚持下来才能把书读进心里。一个人的阅历总有限,借别人的眼和笔,欣赏了不同的生命的风景,确是件好事。但是有些书,你一读便放不下手,且还不愿意读得那么快,要好好享受,慢慢品味。现  相似文献   

6.
阅读如吃饭,阅读很重要,因为阅读事关国民素质。但要读什么书是个问题,人生有限而知识无涯,我们不可能什么书都读。如果要专家推荐一个书单,也是在难为专家,而且,你也未必就喜欢专家推荐的书。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专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的书,不一定你也喜欢。对我有用的书,对你或许毫无用处。在我看来,现在已进入阅读3.0时代,读什么书事关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到比尔·盖茨的一篇博客。他在博客里认真介绍一本叫做《生活由你创造》的书。他对这本书充满好感不仅自己读了,他的妻子梅林达也读了,他们还打算和已经成年的孩子一起读。  相似文献   

8.
<正>读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有的可泛读,有的可精读等等;书也有不同的类型,有严肃的书、轻松的书、消遣的书等等。我在此要说,无论什么类型的书,无论何种读法都要尽可能地读原著。尤其是对于严肃的书、经典理论书更应如此,更应读原汁原味的原著。辅导书绝对不能代替原著。一本著作,有多少人读就有多少种理解,搞辅导的人未必不想忠实于原著,而是他所对原著的理解有些不见得是原著的原意,况且也不能否认有肆意歪曲者存在。你读了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一名北大毕业的学生趁到耶鲁读暑期课程的机会特地跑到波士顿来求见,还拿着一本我的书恭恭敬敬地请我题辞。我在受宠若惊之余劝他:"你掌握两门外语,怎么了解美国还要看我的书?难道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难道你不知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道理吗?难道你不应该有更高的起点吗?"最后我给他的题辞是:"几年后如果你还能看得起我,那实在是让我意外地受宠若惊。不过,我更希望  相似文献   

10.
读书人语     
我非常喜欢李乐的一句貌似平淡的惊人之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句近似禅语的话,包涵了多少人生的玄机啊! 周作人也在《闭门读书论》中说道:“关起门来努力读书,翻开故纸,与活人对照。死书就变成了活书,可以得道,可以养生。“我认为读书除了可以得道、养生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与书为友的那一份心灵的默契了。我认为书是红尘中最好的朋友,只要你善待她,用心去感悟她(当然要有选择),你脆弱的思想就会坚强,你漂泊的情感就会有所寄托。我不愿意刻意地去读自己并不喜欢的书,不论它是名著还是非  相似文献   

11.
王鹏飞 《奋斗》2011,(6):53-53
近日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受益匪浅。书中提到“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相似文献   

12.
正1909年,朝鲜壮士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击毙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轰动世界,竖立起无畏强暴的爱国旗帜。28年后,一个叫查子香的中国青年壮士,在大连,用利斧毙伤日酋各一人,成就其不朽的英雄壮举。壮士曾经是儿童团长查子香原名全保,小名三腊,1912年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梅川镇一个农民家庭。查子香自小资质聪颖,由于家境贫困,读了4年书就辍学在家放牛,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他不愿意糊里糊涂度过人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17,(12)
<正>老家有句俗话,叫"淋湿的都是有伞的"。小时候,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伞多少能遮些雨吧,为什么有伞的比无伞的更容易淋湿呢?后来长大些,多经了些世事,认识到生活的复杂,才感到这句俗语里包含的生活智慧。认真想想,面对下雨,一个人有伞与无伞,心态的确是不一样的。没有伞,你会千方百计躲雨,一直躲到雨停了至少是雨小了不再淋湿衣服才走。有伞在手,你不会将外面的雨当回事,你会觉得一把伞足以  相似文献   

14.
我是伴着《星火燎原》这部书长大的。记得上小学时有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一本破了皮的《星火燎原》,同学们都围着他,一人读,大家听。书中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一直刻印在脑海中。当兵了,在全国闻名的"铁军"部队,从连史馆、团史馆、师史馆,我一遍遍温  相似文献   

15.
红色故事     
《支部生活》2015,(3):48
毛泽东:"反面的东西"也要读阅读相同题材内容的书,毛泽东习惯把叙述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著述,对照起来读。例如,他读美国历史,就让人到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去借,专门写条子说,不光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他研究拿破仑的书,就找来苏联、法国和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仑传》和有关著述,对照起来读。为读《楚辞》,1957年12月,毛泽东一次就要了50余种古今对《楚辞》有价值的注释和研究书籍。为研究《老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相似文献   

17.
书讯     
读这本书,你需要空间,心灵的空间。不然,你会觉得心里很堵,毕竟,太多的东西需要你过滤。在晚上,一个人,静静地读,深沉地思,这种方式属于这本书。 书的名字叫做《史无前例的年代》,作者纪希晨,人民日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读朱自清的《背影》,那个为了给孩子买几个桔子、努力翻爬火车月台的父亲的形象,至今烙印在脑海。"……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初识深沉父爱的感动,竟让不知愁滋味的我,和当时的作者一样落下了眼泪。长大后,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父母目送我们长大离开的背影,我们目送父母垂垂老去的背影。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2月,浙江绍兴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辑出版了《血脉深情忆总理》一书。书内收有绍兴周尚麟的一篇文章《回忆敬爱的周总理》。文中说:我10岁时(清宣统三年)的3月底,下午从尚德学堂放学回来,母亲对我说:"七少爷回来了。今天由王家(指王子余先生家。王子余是周恩来的堂姑父)派人送来的。"我问:"七少爷是啥人?"母亲说:"他是攀龙公公的孙子,比你大四岁,属狗的,住在二妈家  相似文献   

20.
彭雪枫不仅能征善战,而且酷爱学习.他曾刻下两枚印章,一枚是"书有未曾经我读",另一枚是"有书大家看".这两枚印章浓缩了许多彭雪枫读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