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巩固中,存在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泛化、淡化、儒化等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和思潮。它们的存在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对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要积极地应对这些挑战,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就必须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全球范围内所谓的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也随之而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异常活跃,各种思潮发生着面对面的交锋.“新自由主义”思潮就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异常活跃且具有很大诱惑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西方社会思潮,科学而理性地回应这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有助于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视角看,在近年来的资本逻辑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应重新审视的倾向性问题。其一,将资本逻辑研究等同于资本逻辑批判的倾向,无法满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资本文明作用的实践要求;其二,将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进行二元对立处理的倾向,未能意识到现代社会中理想化的生活逻辑本身就是资本逻辑建构的产物,难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合理的说明与引导;其三,默认资本逻辑具有抽象同一性的倾向,脱离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主体性的特点,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步伐,等等。有鉴于此,精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文的基础,分析上述倾向性问题,重构资本逻辑研究的前提预设,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学理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5.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重要探索和理论创新,是无产阶级革命观的新发展。葛兰西认为国家政权的夺取与巩固离不开对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领导。历史性集团的获取与巩固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通过夺取和加强对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进而开辟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一定思考,我们要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多途径、多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内在地包含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综合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文化特质。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前提,也是"中国道路"、"中国形象"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表征。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科学的意识形态"来指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它所代表的方向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现实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具体细节上也有可能出现与"科学的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样存在"能否保持科学性"的问题。"科学的意识形态"只是为我们保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提供了可能性,而要具体实现科学性,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握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切实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的"虚假成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要"回到马克思",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加强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直接研究成为学界共识。哲学诠释学对读者地位、文本意义及解读的历史性的新见解,为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也引发了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等问题。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尊重文本自身意义的前提下,联系文本产生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本来之义,并且与当代实践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9.
10.
加强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内涵模糊和权威认同被弱化的问题。因此,应围绕"四个自信"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建设,并拓宽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一个理论认知前提在于指认当下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观念,特别是其义利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处于转型之中的现代工业市场化社会。在这样的认知前提基础上,对身处于传统文化网络之内的义利观念(仁义观念)重新进行审视,并提出“利用”说,进而阐明了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由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和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以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改革为主题,主要围绕当前改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政治理论与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以来,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当代适用性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之一。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帝国主义论”的理论“硬核”,这也是评判该理论当代解释力的重要标准。帝国主义发展历史与现实显示,垄断形式变化并未改变帝国主义的垄断本质,垄断程度随着帝国主义的发展不断加深。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列宁所指出的帝国主义的垂死性与帝国主义的调整能力并不冲突,两者无法相互否定;由于帝国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寄生性、腐朽性及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必然向更高级社会形态过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帝国主义国家糟糕的防疫表现与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的战“疫”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将很可能是大势所趋,列宁“帝国主义论”并非“明日黄花”,反而会“历久弥新”,成为解释和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原则和本质特征,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只是一种逐步实现的过程,它不能作为判断当代中国是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党史学科领域,应当鼓励和支持理论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联系几十年来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勇于探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郑谦这篇文章,从横向进行比较,将中国的改革放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的宏观范围去研究,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很有启发。作为学术探讨,一家之言,缺失难免,还望党史界的同志多多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和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经验、基本规律和最新成果,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几年,人们经常能在媒体上看见有关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绳之以法的新闻其中有些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很会伪装自己,甚至能蒙蔽一些人跟着他们走。但不管怎么伪装,终究改变不了他们以非法手段牟利的本质近期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和秦志晖(网名"秦火火")等网络"大谣"们,虽然他们不是暴力犯罪,但其犯罪手段和形 相似文献
19.
以民生为视角,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民生的社会主义。民生的社会主义,就是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常议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以民生为研究范式,民生的社会主义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民生的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再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拓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深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