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高放老师是我素来景仰的大理论家,也是我引以为傲的闽籍乡贤长者。在他九秩寿辰之际,我向高放老师献上深情的祝福、致以诚挚的庆贺!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值此祥瑞美好的日子,我想起了他所给予我的很多深刻影响的事情……——我崇敬高放老师,早在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读书的时候。那是1979年大学课程的最  相似文献   

2.
<正>高放教授是我真诚敬重的师长,是当今中国学坛享有很高声誉、拥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人物。我认为,对高放教授的众多评介中,有两位学者的话值得我在这里加以引用。一位是中央党校著名教授赵曜先生,他说:“从高放教授的渊博学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以及培养出众多的追随他的学生和弟子,可以说我国学术界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我已经八十二岁了,在这漫长岁月中,内心深处始终深深怀念着两位同志,一位是胡耀邦同志,一位是当时他直接领导下的余建亭同志。胡耀邦同志不幸早已离世,余建亭同志仍然健在,他是国务院的一个部级离休干部,我称他为老师,并经常同他保持联系。他们曾经平反了我的政治冤案,热情地帮助我走上参加革命工作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我与高放教授相识已久,20世纪80年代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曾认真拜读过他的《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深受教益。怀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满腔热情,高放教授立志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这样"首要的科学领域"奋斗终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数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已在报刊上发表文稿300多篇,撰写、主编、参与编写论著47部,个人成果约计500万字。1994年高放教授汇编文稿115篇,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吴象 《瞭望》1998,(45)
我同陈大斌同志相识,是80年代初期在淮北农村,当时对农村改革争论颇多,莫衷一是,但是我们很谈得来,颇有一见如故之感。当然也因为他是新华社的,我早年也曾在新华社工作过,有一些共同的熟人,很容易彼此沟通。后来,他任《望》的总编辑,不时有文字上的交往,逐渐...  相似文献   

6.
<正>高放教授九十大寿,很值得庆贺。他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实际总领队,六十多年来,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仍在不懈奋战。据我所知,目前他除了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连载国际共运史纲之后,还在主持两三个大项目。每次见到他,我总是劝他“悠着干”,把精力用在更尖端的课题上。看来他似乎不以为然。这种精神确实很值  相似文献   

7.
<正>我与高放教授相识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35个年头。在1982年,我所在的江苏省委党校举办了全国党校系统第一个科学社会主义大专班(两年制),由我具体负责。因当时校内专业课师资力量不足,我们从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聘请了一些名师来我校授课,其中就有高放老师,他主讲的课程是专为研究生开设的  相似文献   

8.
悼耀邦     
李锐 《瞭望》1989,(18)
耀邦同志遽然辞世;举国震惊。我在15日上午电话中听到这一消息,犹如晴空霹雳,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就在他发病前三天——4月5日——我还同他有过一次长谈,从下午两点半一直谈到晚上九点半。  相似文献   

9.
他走了,走得似乎有些 突然,也有些过早了 点。这只是我们的一种心愿,不希望他离开我们。其实,他走得是那样从容,那样平静,安然入眠似地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我听到说,陈沂同志走了,我还是不禁一怔,还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我们不愿他真的就这样走了。记得在为陈沂同志九十岁生日祝寿时,他招手叫我坐到他的身旁,很高兴地同我合了一张影,尔后抓着我的手说,没想到我陈沂能活到这么大年纪。我能理解他讲这句话的意思。以前,他多次讲过,要抓紧时间,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他还讲过,我们耽误的时间太多了,要…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接到徐俊同志家中电话,告诉我徐俊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已于今年3月20日清晨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4岁。记得今年春节前夕,听说徐俊同志得了癌症,我曾随同全国政研会副会长曾群同志去他家中探望。那时他已离开医院在家疗养,虽然形体消瘦,体重只有90斤,但说话底气还很足。谁料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却突然惊闻噩耗,令我悲痛不已。从1982年到1988年,徐俊同志先后担任国家经委基层政治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并被选为全国政研会第一、二、三、四届常务理事。在此期间,我也在政工办工作,开始担任综合组组长,…  相似文献   

11.
因工作之便,我有幸同陈毅同志有几次接触.他的卓越的见解、风趣的谈吐和绚烂的文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正>我曾两度在谷牧身边工作,算起来也有近10年时间,但我们之间的交往却有近半个世纪之久。回想起来,谷牧是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令我非常敬佩的人。他有很强的亲和力谷牧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工作务实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工作要求严格,对犯错的同志也会严肃地批评,但从未见他声色俱厉地训斥人。他和人谈话,眉眼间总是流露出自  相似文献   

13.
喜读高放同志新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十分振奋、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我们和高放同志共事已半个多世纪,对他的治学态度、学术观点、思想发展轨迹以及坎坷经历都有比较深的了解。高放是中国人民大学一位著名的资深教授,长期从事研究和讲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学等,是一位十分勤奋、喜爱思考的学者。他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对有关专业的重大问题,敢于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过去“左”的路线的影响下,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为了追求真理,依然默默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他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关系我们党和国家成败的根本战略问题上。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他的新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中,集中地反映了他在这一学术领域的新成果,同时也体现厂他的赤子情怀,赤胆忠言。正如他在此书的“自序”中写道:“我时常想起宋朝诗人王今在七绝‘送春’中留下的千古绝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同’,……但愿我呕心沥血,忧思含泪呼唤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得到东风的回响。”读后感人至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一书,除“自序”外,共汇集了作者从1979年以来在公开和内部刊物上发表的以及在当时重要研讨会和座谈会上所作的发言和报告与答记者问共42篇,分为五编。即:第一编,政治体制改革总论;第二编,民主、法治与政治文明;第三编,关于共产党党内民主;第四编,关于人民民主;第五编,关于多党台作的党际民主。此书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掌握的资料翔实,观点鲜明,论证精辟,严谨务实,给人以深刻地启示和沉思。可以说,这本书不愧是当今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力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可读性。第一,作者在第一编“政治体制改革总论”中,首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是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具体提出了政治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治丧期间的电视报道中,我曾在送别邓小平的人群中看到罗棣庵教授。罗棣庵深沉悲痛的面容,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此后的一次会议上,我遇到了罗棣庵,他讲起了两次见到邓小平同志的经历,往事令他终生难忘。第一次是在1957年,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5.
行健同志是我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兼课时教过的学生。当时对他没有什么印象。1958年他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科学院语文研究所工作,才时有同他个别谈话的机会。因为当时中国科学院(社会院还未分出)对地方的科学院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加上他从事的河北方言词汇调查研究课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上于光远同志的文章《从世界和中国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我感到颇受启发。但文中说,“斯大林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他要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他建立起来的模式,……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又说,“把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宣布铁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叛徒,是由此而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我认为,这个说法同史实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高放同志,应我校邀请,于九月二日和四日,先后以“社会主义改革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为题,向我校全体教师、干部和学员作了两次学术报告。 他在“社会主义改革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报告中,集中论述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社会国家要进行改革;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他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改革要以古典的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古典的马克思主义其中许多基本  相似文献   

18.
高放同志主编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部分教研人员参加撰写的《社会主义大辞典》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选登若干条目,供教学参考。列宁主义弗·伊·列宁思想的科学体系。列宁从1888年参加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活动起,到1924年逝世前,35年之中一直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同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现象和国际工运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传统观点认为列宁主义诞生于1903年,实际上列宁于1894年春夏写成并随即出版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中,批判了自  相似文献   

19.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但它究竟怎样形成,其实质是什么,理论界说法不一。高放同志的《民主集中制的由来和实质》和《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以下简称《实质》和《经验》)提出,“民主制和集中制是水火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的组织原则本来是民主制”。“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是主张民主制,反对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和核心是民主制”。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愿与高放教授商榷并  相似文献   

20.
耀邦同志突然去世,给千千万万正直的共产党员和亿万人民群众带来了深沉的悲痛。人们怀念他,赞颂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对他生涯中遇到的各种坎坷,深表同情,并为之慨然,是很自然的。 我对耀邦同志,认识他以前就很敬重;在他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