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到全国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其腐败成因,健全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县委书记岗位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县委书记作为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一头代表执政党形象,一头连接着基层百姓,对县委书记权力的规范和监督需要继续加强。一是要分解书记权力,防止县委书记权力过大。为了分解县委书记的权力,建议参照一些地方的做法,实行不直接分管的权力制衡机制,即书记不直接分管财政、物资、人事和工程,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支配性和扩张性预设着权力腐败的空间和可能,腐败治理自始就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对于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这个突出问题的分析和解剖不能仅仅局限于权力监督制约的视角,在全面、透彻地分析后,还应看到它与政治生态之间二元相向的关系,从政治生态的角度研判其权力腐败的内在机理。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概念,包含体制、文化和过程等三维要素。体制浸润在政治生态深层,对政治生态发挥根本意义上的规制作用;文化既型构着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也构成政治生态的外在表征;权力行使过程则对政治生态的形成和运行及其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就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而言,体制层面的制约主要集中在权力高度集中体制和压力型政府体制;文化层面的规制主要集中在滞后型文化和断裂型文化;权力行使过程层面的影响则体现在公器私用和硬权力大行其道上。这三大要素虽然共同对县委书记权力腐败施加影响,但并非等量齐观,而是存在分殊差异。相比较而言,文化的影响是更深层次的,体制的影响是中观层面的,权力行使过程的影响则更为显性。  相似文献   

4.
潘洪其 《民主》2010,(8):51-51
<正>河北大名县委书记王晓桦自2009年春节前上任后,连续出台10份文件变更干部任用制度,甚至专门出台《大名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规范》,规定县委书记"不临时提出调整干部动议"。这些举措直接限制了王晓桦本人的权力,是典型的"自我限权"(2010年7月7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5.
电子监察是指行政监督权力的主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造权力运行流程,规范和监督权力行使,以实现提高行政效能和预防腐败的目标的一种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监察,电子监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丰富"预防腐败体系"的内涵和效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预防腐败。构建"电子监察预防腐败分析框架",要从清除腐败的权力基础、减少腐败机会、弱化腐败动机这三个方面着手,利用电子监察、电子政务等科技手段清理行政权力,消除腐败的权力基础;规范权力行使,减少腐败机会;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弱化腐败动机。青岛市电子监察在预防腐败方面存在着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不够全面、依然受到现行监察体制的制约和缺乏全面的绩效评估三方面的不足。因此,青岛市电子监察还需要拓展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改进监察点设置,优化权力监督;完善廉政监察体制;构建电子监察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越界和失控,是反腐败的核心问题。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是科学配置权力。通过适当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形成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结构,离不开运行机制的保证。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二是要用覆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来保证;三是要"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7.
公共权力异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新 《行政论坛》2011,18(2):9-14
腐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毒瘤",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异化。权力腐败与公共权力异化互为表里。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工程,既要科学设权,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又要改良权力运行的土壤,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更要加强权力主体的自身建设。消除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呼声,也是我国构建和谐政治体制,建构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权力结构失衡是权力腐败的根源,集权体制是当前中国权力腐败的"总病根"。制约权力腐败,首先要构建理性的权力结构,以权制权,然后以权力结构理性助推包容性制度建构,用制度控权。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构建具有逻辑同构性:权力主体力量平衡既是权力结构理性的保障,又是包容性制度的核心。通过提升实际政治实力来带动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的构建。捋顺三者关系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9.
权力结构失衡是权力腐败的根源,集权体制是当前中国权力腐败的"总病根"。制约权力腐败,首先要构建理性的权力结构,以权制权,然后以权力结构理性助推包容性制度建构,用制度控权。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构建具有逻辑同构性:权力主体力量平衡既是权力结构理性的保障,又是包容性制度的核心。通过提升实际政治实力来带动权力结构理性与包容性制度的构建。捋顺三者关系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0.
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与防止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运行机制是关于国家公共权力运作和行使的一套具体程序和基本制度安排。权力被滥用、以权谋私得以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运行不规范、权力内部缺乏有效制约。本文结合腐败的成因分析了权力运行机制的缺陷将导致腐败,认为我国当前在权力运行方面所存在的主要缺陷是:1.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2.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运作存在缺陷;3.有关权力运行的法制化建设滞后;4.权力运行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发生扭曲。之后又对如何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观点: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权力配置,加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2.规范权力的运行程序,将权力运行纳入法制化轨道,减少腐败机会;3.完善激励惩罚机制,抑止腐败动机。  相似文献   

11.
日益强化的监督体系与不断加剧的腐败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了监督控权的效能失灵。究其成因,关键在于监督控权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提供了腐败的结构性条件。监督控权的单向性、随时介入性、主观性、可选择性,决定了被监督者或监督者都存在着实施腐败、且规避惩罚的机会。尽管存在效能失灵,监督控权却由于适应体制需求而得到不断再生产。绩效合法性逻辑催生了压力型体制,而监督控权则作为支撑这种高压体制能够有效运转的一种效率机制。缓解监督控权失灵对政治体制带来的冲击,迫切需要推动权力结构的制约转型。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权力运行的变异及其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力变异是指行政权力在运行中偏离了公共权力设置初衷的方向,而出现的违背公共利益的现象。现实中的以权谋私、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等都根源于此。行政权力运行变异的机理在于: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失灵会导致行政权力实际行使中的“内部人控制”;我国现阶段行政权力运行所处的环境是双轨制的“体制”漏洞为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提供了可能,同时政府无处不在、无不干预的权力经济背景为权力腐败提供了温床:政府官员的“经济人”特性在前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导致权力运行的变异。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变异总体上需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体制建设,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及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的法制约束三方面对行政权力的运行范围和运行过程实施强有力的制约与监控。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安徽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近年有18名现任或原任县委书记因腐败被查处。其中,定远原县委书记陈兆丰,以受贿283.7万元、800美元,不明财产545万元、美元0.6996万元、港币1.677万元,被号称为"千万县令"。由此引出一个话题:管管"县太爷"。  相似文献   

14.
建立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力腐败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思想原因、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体制原因。从当前查处的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看,权力的腐败都与权力体制的弊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从体制上建立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机制,是当前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涵义及构成要素的研究 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孙柏瑛、郭济等人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界定颇有见地,为我们科学的定位和思考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孙柏瑛认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是指各级政府组织在推行国家事务和政务、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与层级之间在政策制定权与资源支配权、法律或政策解释权、执法权和行政事务管理权归属等方面权力的划分与权限范围,以及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组合、配套、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腐败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人类社会健康肌体上的毒瘤 ,正吞噬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当前的腐败主要表现为权力的腐败 ,而权力的腐败与制度、体制上的弊端有着直接联系 ,只有从制度、体制的变革中才能找到医治的良法。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进行制度体制创新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7.
腐败与权力主体在利益冲突中不中立、甚至直接成为利益冲突的一方有密切关系。由于非公共利益的驱动,权力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摆脱监督和规范,从而形成腐败的温床。防范利益冲突,避免政府直接成为利益冲突的一方。应当坚持服从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利益、尊重私人利益三项基本原则。回避利益冲突,确保政府在各方利益冲突中保持中立,应当坚持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三项基本原则。应当积极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加强党纪政纪监督、强化人大监督、严肃行政诉讼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冲突防范与回避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的"惯习"有正负之分,前者对于腐败有抑制作用,后者对于腐败具有诱因性。社会转型期,权力在社会空间中处于中心位置,场域中的体制表现为显性与隐性,腐败的产生来源于隐性体制与负面惯习的共同作用。从根本上治理腐败,一方面要从隐性体制转向显性体制,通过将显性体制落到实处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从负面惯习转向正面惯习,通过重构健康的社会关系抑制腐败发生。  相似文献   

19.
县委书记职务犯罪是指县委书记以贪利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或者非为贪利而亵渎职务,给国家、社会或集体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行为的总称。县委书记职务犯罪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干部使用与招录、重大工程招投标及招商引资、生活作风及亲情关等方面。为有效防控县委书记职务犯罪,省级以上党组织应探索制定党内特别法规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及监督,上级党组织应建立健全提高县委书记法律、道德素养制度等,积极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力屏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廉政治理现代化成为了反腐败工作的新目标。这就需要建构基于制约与监督均衡的控权模式,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惩防依法,监督有力"的国家廉政治理体系。基于"制约-监督"均衡理念下的反腐败权力运行机制具有体制适应性、功能协同性、操作可行性与效果持久性的基本特点,可以在战略层控制、策略层控制与技术层控制的基础上建构多层协同的反腐败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