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王萍 《理论探讨》2019,(2):83-8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哲学面临着现代西方理性文化与本国传统精神的双重危机,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俄罗斯思想精英立足民族宗教文化,批判西方理性文化带给人类的并非是生活的美好而是"无神无信的梦魇";纯粹理性的思辨哲学所追求的并非是生命的真正自由而是对个体精神欲求的遏制;抽象片面的思维形式所获得的并非是真理的知识而是对完整人完整认识的割裂。哲学家们反思抽象理性对完整认识的独霸、拒斥思辨哲学对现实生命的冷漠,诉诸直觉信仰和神秘体验,以俄罗斯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回应西方理性主义所遭遇到的现代性问题,并试图建立将理性与信仰、主体与存在、认识与生活"两种真理结合为一个活生生思想"的真正的现代自由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2.
价值是政治哲学的主题."美"作为政治哲学不可或缺的价值向度,是人类精神层面表现出来的与直观、情感相联系而又超越直观、情感的政治认知能力和政治实践能力."美"根源于人的存在,人的存在的双重生命构成了对"美"进行政治哲学诠释的逻辑基础;"美"在与政治理性的合理性张力关系中,确立其空间存在和功能定位;"美"在与政治道德的合理性张力关系中,确立其形式存在和功能定位;"美"在与政治自由的合理性张力关系中,彰显其现实存在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指向性.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古希腊、古罗马肇始以来便对西方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无数的争论.这些争论源于自由本身所固有的限度,由于这些限度自由先天地具有两种面相.要准确理解自由,我们就必须把握好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单一"自由与"多元"自由这些概念及其关系.基于这些认识,才能使得对自由的追求在新的时期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凤海 《理论探讨》2007,55(3):38-42
揭示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和最高理想。然而,受恩格斯影响,列宁在哲学上表现出的“自然哲学”倾向,使他在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与马克思存在差异,并对日后苏联哲学的面貌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大林以政治权力和特定的哲学模式强势介入哲学领域,造成苏联哲学向否定自由从而否定自身演变的必然逻辑。苏联“解冻”时期领导人和哲学界挽救苏联哲学的努力,并未使其从旧框架中“突围”出来。而苏联哲学长期充任当政者“强迫自由”的政治工具,最终导致其曲终人散的历史命运,为后人看待哲学与自由的关系留下了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研究的是世界历史本身,属于一种"精神"世界体系范畴,而观察这一世界的思想就是"理性","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以此为核心论点贯穿始终,着重从理性是什么、世界发展合理性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实现理性对世界的主宰,以及这一精神世界历史行程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来详细地说明世界历史就是精神外化的发展史,是自由意识不断由隐到显的实现过程,而国家则是精神在世界上的实现,理想的国家便是绝对精神最终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是一场话语革命。从话语视角看,西方传统哲学历史是形而上学话语的发生史,马克思的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根本性颠覆和改造。从话语逻辑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思辨逻辑转变为现实逻辑;从核心范畴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中的知性范畴转变为生活范畴;从话语受众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的小众话语转变为大众话语;从话语功能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解释世界的话语转变为改造世界的话语。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津津乐道地享受黑格尔的逻辑学,抑或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等,忽略了黑格尔哲学的真正主旨.在我们看来,被誉为传统形而上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哲学,根本主题应是对自由原则的"重新"论证.首先,黑格尔哲学的理想是建构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思辨自由原则;其次,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中,详尽阐明了自由自我运动的意义;再者,黑格尔为超越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的现代性自由观,实现个人与伦理共同体的内在统一,构筑了以"伦理实体"为基础的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8.
法学家与哲学家对法哲学学科主旨的理解应该是相同的。就黑格尔法哲学而言,黑格尔法哲学的学科主旨是追求社会秩序和谐。从哲学基础理论的视域看,自由问题既是哲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哲学家构筑社会运行机制的核心理念问题。唯物史观阐释范式中的社会秩序和谐就应该是根源于对自由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黑格尔的自由观称之为思辨理性自由。从社会良性运行机制的构筑看,公平与正义是法学家的学科逻辑,也是哲学家的法学逻辑,唯物史观阐释范式中的社会法则的公平与正义就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谐,黑格尔法哲学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是近现代西方消极自由理论的重要基础;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以个人自由为出发点,落脚到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法制度设计上;德沃金和罗尔斯的自由理论返回法的形而下,试图寻找国家权力在个人自由实现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行路径;中国传统自由观强调权力与自由的关系,以严复为代表的近现代自由话语开始触及自由的主体性、平等性等法治要素。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立场出发的自由理论及其实践表明,“人民自由”吸收借鉴经验自由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合理因素,吸取中国传统自由观优秀基因,整合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公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形成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同生共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序格局。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1)
以康德《历史理性批判》八篇论文中关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以康德话语中关于自由和理性的阐述为中心,把握康德关于如何建立未来世界历史、民族和个人间德福一致的问题和永久和平发展的问题。通过对文本的梳理,得出的结论是康德晚年关于历史哲学的论著仍旧贯穿了三大批判中对于理性和自由所悬设之事。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4)
进步观念是历史哲学的重要思想主题,也是历史运动科学解释的一个普遍观念,也是一种理论设想的假定这一假定是基于认可正面价值的积极性和理性行动的现实意义。在确定历史进步的前提下,对于历史进步的评价准则的探讨是多元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来探讨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高鸿 《理论导刊》2007,2(3):42-45
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成和凸显经历了一个从原始社会主客混沌不分到古希腊哲学通过本体论的建构初步区分人与周围世界,再到近代哲学在认识的主客体关系中突出主体性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把主体性理论发挥到极致的过程。主体性哲学在确认人的主体地位和理性力量、将人从中世纪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又因对人的主体性的极端强调而陷入理论上的“唯我论”困境和实践中的人类中心论困境。  相似文献   

13.
陈泽云 《学理论》2009,(27):106-107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核心问题。萨特的自由观是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之上的,是一种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具有自主选择性且与责任紧密联系。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由观,因而注定是孤独的。不融于世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站在新世纪的水平线上,我们更应该全面而理性地看待萨特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4.
诺奇克的理论在当今政治哲学的对话中居于显要位置.长久以来,学界对诺奇克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其对罗尔斯的批评.深入分析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诺奇克实际上阐发了自由的另一雏度.传统自由主义理论认为,自由仅意味着无干涉;但对诺奇克而言,自由同时意味着义务无强制.干涉之阙如与强制义务之阙如一起构成自由的完整逻辑.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2)
主要讨论康德哲学中的"疆场""地域"和"领域"的概念,康德试图用它们来阐明理性的两种认识能力及其先天概念的应用范围。根据康德思辨理性的先天概念即自然的诸概念,也就是知性的诸范畴;同时,实践理性的先天概念就是自由的概念。这些先天概念的领域都局限于可能经验的对象。但是,自然的诸概念的领域是作为认知对象的显象,自由概念的领域是理性存在者在经验世界中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冯婷 《学理论》2010,(18):100-100,102
近年来自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十分提倡自由。它把自由建立在人性善基础上,价值取向上倾向于获得内在精神自由,在对待自然上倾向于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自由观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侧重于获得现实的个体自由。由于科技化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所以特别崇尚科学理性。二者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当代,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西方的自由观并积极探索中华文化中的自由精神,发挥自由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康德"思辨理性体系整个建筑的拱顶石",而只有在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的关联中才能真正理解康德的自由.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为自由留下了一种可能性,但是对自由的实在性的论证却是在道德哲学中完成的,具体地说,康德是通过自由和道德法则的相互印证即"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理由,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证明了自由的实在性问题.康德的自由的实在性论证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和超越,更为后人研究自由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且具有普世性的价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实质自由发展理论表征西方发展理论范式的现代转型。实质自由发展理论建立了以人为着眼点、以自由为导向、以制度为依托的全新理论框架。实质自由发展理论遵循严格的政治逻辑推理程序,重新建构个人自由和社会结构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逻辑,将人的道德伦理属性重新纳入经济学的考量范畴,重归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的研究路向。实质自由发展理论是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有益理论参照对象。科学发展观是人自成目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批判地吸收实质自由发展理论的合理之处,更好地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1)
马克思说"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中可以看出自由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改造和利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不断实践着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经过笔者对改革开放以来部分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围绕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观念演变过程,从"理论观点初步奠定"、"理论观念的完善与发展"、"理论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丰富"、"当代国内学界关于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研究趋势"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21,(6):16-20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作为"新时代"精神的精华,"生命共同体"理念在本体论上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认识论上将生态上升至生产力的高度,拓展了系统整体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共生共荣的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