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法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当前,首先要明确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定位与目标,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综合实施路径。其次,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要遵循实践性、综合性等八个原则。最后,要整合法治教育课程资源,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构建专业化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青少年在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香港廉政公署不仅负责打击贪腐,还对香港市民进行廉洁教育,其中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是其重要内容。廉政公署的社区关系处专门负责培育社会伦理道德。多年来,香港廉政公署通过学校推进德育计划,普及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学校课堂、课外活动、学生家长、教师的参考资料等都成为推进廉洁教育的重要场域。香港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是青少年廉洁教育的主要对象,反腐败、正义、诚信、金钱观、守法、权利意识等各个方面都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目标。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于香港青少年廉洁教育都给予了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3.
多元视野下的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途径、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在美国公民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教育特点在于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法治教育模式,注重行动与实践参与,注重法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完整性、连续性、科学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突出情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整合教育、家庭与社会资源,构筑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其教育特点启示我们,法治教育不是单一的课堂灌输,而是多元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陈美娇 《法制博览》2023,(26):139-14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得到遏制,但中小学青少年仍然是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体,农村中小学的法治教育资源薄弱和农村社会法治环境的缺失,使农村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犯罪诱惑或者遭受犯罪侵害。随着党和国家不断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资源投入,针对农村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外部双重困境,如何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法治教育举措,在农村形成学校、社会与家庭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多元协同路径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法治教育对培养合格公民,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基础性的特殊作用。经过30年的普法教育,青少年法盲犯罪尽管已经不多见,但知法犯法仍时有发生。针对学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目标偏离、力量薄弱、内容零碎等,以及由此导致的学生知行脱节、惧法而不信法等问题,灌云检察院牵头精心打造的集犯罪预防、法治宣传、心理矫正、安全教育、学习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精神家园——"青苹果"法治乐园,以教育力量的整合,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教育的衔接;以法治教育内容的渗透,推动了法治教育与思想、文化课的融合;以维权机制的构建,促进了学生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有别于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有所发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要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之外,应当培养其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意识,从而建立青少年的法治信仰。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不是一蹴而就的,法治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需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是培养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第二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第三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疆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其产生是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相互交错的结果。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关键靠教育。为此,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富有成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8.
影响我国公民民主宪政观念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宪政观念发端于西方 ,而非我国传统文化所固有。我国传统的经济形式、政治法律制度和文化都不利于近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宪政观念的生成和发育。培养我国公民的民主宪政观念 ,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积极推进以法治和宪治为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还要动员宣传和教育资源加紧进行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9.
民主具有三种使用语境,即作为价值观念的民主(民主精神)、作为实现形式的民主(民主制度)、作为实现过程的民主(民主运动)。民主化理论不是鼓动人民起来造反的理论,而是规制民意的制度化改革和建设理论。推进民主化,不应该成为敏感的禁忌,而应该成为一种积极改革的战略。民主化意味着"双边进程":一方面要让公民尽可能做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要让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成为国家主人。公民要做自己的主人,意味着公民自主和社会自治作为民主拓展的空间是有价值的;公民要做国家的主人,意味着政治权力来源和行使要受到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中国民主建设具有广阔的空间,如何让既有的正式的制度发挥有效作用;如何贯彻协商民主的精神,开拓民主参与或沟通民意的新渠道或新方式;如何管束党政公权力,使其能够依法施政;如何确保公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害,这是中国民主建设的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10.
学校和单位对违纪违法青少年如何处理,历来就是一个十分敏感且相当困难的问题。随着公民法治观念的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更加浓厚,处理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法律纠纷,尤其是当今青少年的主体是独生子女,处理的本身不仅与其本人和家庭有关,还涉及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学校和单位对违纪违法青少年的处理要慎之又慎,同时还要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幸福的层面,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从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来科学审视对违纪违法青少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校青少年犯罪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在校青少年自身考察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教育、预警和应急三个环节探讨了预防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校方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实现法治目标的三大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在观念意识方面,包括公民要具备"善法"与"恶法"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覆盖于全社会的法的统治意识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全社会权利文化的形成;在制度设计方面,包括权力的控制与制衡,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权利义务一致性基础上的平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系统的健全与协调;在技术操作方而,包括法治的统一,法律的效力,司法的中立和独立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是产生社区青少年的“源头”,教育的不足决定了大部分社区青少年的弱势地位。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权的保护,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政府的一种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破除了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制度门槛,但高职教育实现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重大突破,还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尤其在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培养误区。为此,本文从加强法治课堂建设、加强法治实践教育、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全方位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培养途径,以促进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改革,使高职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施玲慧  张桂花 《法制博览》2023,(20):154-156
法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及意识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其法治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影响着社会全面发展和总体稳定。青少年法治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因此本文以中小学法治教育重要性为基础开展研究,探讨中小学法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要求。中共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需要以三个层面、六种工具性手段为依托,构建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三个层面为:物质层面、民主法治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六种工具性手段分别是:机会公平、防护性保障、透明性担保、权利公平、建设和谐文化和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徐迪锋  陈磊 《法制博览》2015,(7):71+69-70
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而言,其权利的保障并未得到充分的彰显,主要体现在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公平教育机会不足、民工子弟学校师资与教学设备欠缺以及子女学业成绩和心理状态方面的问题。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需要从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改革、教育资源倾斜性配置、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等方面的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18.
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由马其顿共盟演变而来,在马其顿独立后曾两度联合其他政党执政,在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民盟以社会民主、法治、平等和公民社会权利等理念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是把马其顿建设成发达、自由、公正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经济体制,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赵媛 《法制博览》2023,(22):163-165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性工程。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是提高法制宣传效果的重要抓手。本文着重从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及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有效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提升区域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古巴,《宪法》确立了青少年权利保护的基本框架,以《青少年法典》为中心建立起一系列青少年保护法律体制。以宪法的相关规定为中心,形成了青少年政治权利保护法律体制;以《家庭法典》的相关规定为中心,形成了青少年家庭权利保护的法律体制。青少年的劳动权、休息权、健康权等则通过劳动法律、社会保障法等得以保证。古巴还建构起一整套的教育法律体制,以保障青少年受教育权利的落实。古巴青少年保护法律体制存在着政治色彩浓、重义务轻权利、缺乏执行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