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是"就地城镇化",其重点在于推进县(镇)的城市化,而后者的推进需要改革"市管县"、"县管镇"的行政体制,这就必须调整行政区划,以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即邻近较发达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区"或"撤镇设区";而远离大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市"或"撤镇设市"。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是“就地城镇化”,其重点在于推进县(镇)的城市化,而后者的推进需要改革“市管县”、“县管镇”的行政体制,这就必须调整行政区划,以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即邻近较发达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区”或“撤镇设区”;而远离大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市”或“撤镇设市”.  相似文献   

3.
创新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是调整幅度、减少层次、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修订行政区划设置标准,总体规划,合理布局从严控制县改区、暂停乡改镇的审批、严格控制增加机构区划调整  相似文献   

4.
采用历史制度主义视角进行分析,对撤县设市政策曲折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后发现:我国撤县设市政策自1983年正式确立实施以来,至今已走过探索高潮期、冻结冷静期、规范复苏期三个阶段.随着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以及对中小城市发展的支持,该政策在2016年新标准制定发布以来逐渐趋于理性并适应发展中的国情.在各个关键节点的作用之下,行动者非对称性的权力配置、外部环境带来的断裂均衡变化和路径依赖下的渐进转型重启,共同构成了这一制度的演化变迁逻辑.撤县设市政策在未来应当将严格坚持标准与适当放宽程序相结合,并尝试探索其他多样化的设市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行政区兼并目前已成为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类型。尽管在官方话语中行政区兼并属于多方共赢的策略,但学界对其真实效果的评价并不一致。基于A市撤市设区的案例研究可发现,行政区兼并对于被兼并地区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并不明显,且在宏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受既有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影响形成了难以精确识别的模糊绩效,而行政区兼并中行政建制的名实分离以及行政权力与行政建制的分离,又共同导致政府组织在行政区兼并中表现出逆区域一体化而动的制度黏性。这进一步削弱了行政区兼并对地方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在更为广阔的制度层面上重构着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体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未来五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把城镇化列入"一统三化两转变"的重要战略中。重庆的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农村,是重庆市推进城镇化的薄弱环节。对此,笔者认为,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两翼农村城镇化重要性的认识;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推进两翼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要强化落实,以政策法律制度保障两翼农村城镇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7,(3):80-85
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项国家制度性重大决策,是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必然结果,其在实施过程中也蕴藏一系列风险,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威胁。基于制度性风险理论分析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可能引发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政治层面上,行政区层级变动和经济增长的目标导向会导致政府合法性危机;在社会层面上,易诱发失地农民生存风险和企业搬迁成本高等社会风险;在生态层面上,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使得生态风险逐渐加重;在文化层面上,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文化认同性危机促使文化风险日渐凸显。要想保证行政区划调整顺利有效地实施,必须从提高政府合法性、建立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生态风险防控体制和完善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等四个方面防范制度调整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部署,笔者认为:要加快陕西经济发展,使政府机构能够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精简政府部门和调整行政区划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本文拟从调整行政区划方面对政府机构改革作些探讨。一、我省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9.
44岁的葛森林,1993年8月任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97年11月当选为检察长,2000年10月县改区后,当选为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领导岗位8年中,他身体力行实践着,“人民检察官为人民”的誓言。  相似文献   

10.
乡镇与街道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其设置与调整关乎基层城乡治理。基层行政区划的城乡二元制度与城市发展特征产生了一定矛盾。北京市在基层行政区划设置与调整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创新,在乡镇政府的基础上设置地区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城乡结合部区域进行管理,为基层行政区划的设置与调整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适应城市化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基层行政区划设置标准和边界调整适应城市化,以及适当打破城乡分割是基层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费强 《瞭望》1997,(37)
怎样认识区划调整后四川的发展新走势●本刊记者费强1997年6月18日,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揭牌。至此,四川这个长期以来一直以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和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被称为“中国第一大省”的行政区划调整落下了帷幕。原来属于四川...  相似文献   

12.
对哈尔滨市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是实现哈尔滨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哈尔滨市下辖地区规模大、数量过多,存在管理规模和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管理体制二元结构特征突出,治理任务十分繁重;哈尔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资源禀赋和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差异大;哈尔滨市县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也存在"职责同构"问题等。要合理调整哈尔滨行政区划规模和相应的管理幅度,做到适时适度,与地区发展新局面相匹配;哈尔滨市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改革中应该打破"职责同构",应加强"大农口"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服务县域经济的发展;继续推动哈尔滨市撤县(市)设区工作,推动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推进"强县放权"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加强府际管理职能,促进区县(市)良性竞争;完善区县(市)干部选拔任用交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经济起飞条件的完善,必须走借势发展的道路,在区域规划、本土名企和名品培养、市场开拓、旅游开发等方面实现大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要想走上起飞通道,实现赶超式发展,必须在产业选择和城镇化建设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培育一个或几个能起带动作用的引领产业(部门),使产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城镇化速度,正确处理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间关系,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注意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对于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社会全面发展的先进典型──张家港市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陈兆德张家港市原名沙州县,是1962年由常熟、江阴两县各划出一块地方组建而成的,1986年撤县建市。过去这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在苏州专区八个县中是最穷的一个县,人称“苏南的苏北”。现在,张家...  相似文献   

15.
热词     
《党政论坛》2013,(14):52-52
◎超级县城 这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指大量的县级城市向大城市规模发展,人口目标是50万~100万人,以达到撤县建市的目的。由于超级县城的发展过快,导致一系列城市病扎堆出现,成为新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伟珂 《学理论》2012,(11):71-72
1988年以来,河南省设立县级市以整县改市模式为主。1991年,巩义市在撤县设市之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整县改市对巩义经济和城市建设方面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以2004-2005年中国22个省区相关的经济增长和行政区划特征数据,实证分析了现行(地区、县)行政区划规模和结构(行政中心城市设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现行(地区、县)行政区划的数量(规模)与经济增长呈较弱的反向变化关系;中心城市的财政支出与整个区域的人均GDP呈倒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结果支持目前的改革趋向,即减少地级层级的行政区划规模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国家空间的结构调试:中国行政区划70年的变迁与功能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行政论坛》2019,(4):5-12
行政区划并非仅是对地理空间的简单划分,更是关乎国家权力配置、经济运行效率以及尺度重构倾向的重要命题。以往调整实践表明,行政区划不再是局限于国家空间结构的制度安排,更成为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常见方式。在新国家空间理论视角下对于行政区划调整实践展开历时性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行政区划实现了由"纵向—配套"到"横向—框定"再到"嵌套—协同"的功能转型,权力、资本与尺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切实变革着我国行政区划的调整逻辑:上下级政府间的权力互动始终是区划调整的关键性因素,生产要素的流向转换是推动区划调整的内在要素,国家战略的尺度选择也逐渐成为区划调整的抉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行政区划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在讨论行政区划本质涵义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系统分析了目前该区现行行政区划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这些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丰台区目前的行政区划不仅使行政管理遭遇重重困难,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丰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已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0.
杨宇泽  叶林 《行政论坛》2023,(1):61-68+2
近年来,尺度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城市治理议题包括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之中。基于对尺度概念的多重本体论认识,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尺度重构同时存在作为规则、实践与理念的三维面向。不同维度的尺度重构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其中的复杂互动对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进程和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在此框架下从微观层面剖析尺度重构不同维度的表征及其差异,并对其中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深化对行政区划调整运作逻辑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尺度重构理论体系,推动其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