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小春 《法制博览》2023,(31):88-90
刑事法律援助的本质是国家保障法律规定的特定对象,即那些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者存在其他困难的公民获得辩护而制定的一项制度。为保障刑事法援案件质量,各地司法机关纷纷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探索提高刑事法援案件辩护质量的新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法援案件辩护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刑事法援案件辩护质量的建议。作为法律援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司法救助制度,其设立目的是保障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中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获得律师辩护。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定律师作为辩护人提前介入诉讼活动,其辩护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审查起诉阶段的辩护;其二,审判阶段的辩护。法律又同时规定:法院可以或者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被告人提供辩护。由此人们理解为,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只能在审判阶段介入诉讼活动。鉴于这种理解,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使法律援助辩护难以充分发挥其维护被告人诉讼权益的作用。一、法律援助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介入诉讼活动,面临缺乏准备的问题看不到完整的证据材料。法律援助律师由于在审判阶段才介入诉讼活动,只能到法院…  相似文献   

3.
张伟 《法制博览》2023,(10):94-96
法律援助制度的核心是为了弥补当下我国在刑事辩护领域的空缺,以使得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能够在面对控方的指控时,通过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律师的帮助,更好地行使辩护权。当前我国在坚持辩护律师全覆盖的大背景之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仍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创制的时间较短,目前仍然存在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不高、经费不足以及供需矛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辩护律师全覆盖的研究视角出发,着重分析自《法律援助法》出台以后,我国在法律援助方面所进行的有效改进,以及现阶段该制度尚存的困境和问题,以此对于今后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意义借鉴。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构成的特殊性、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法定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专业化与独立化,以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的有效性,要求未成年人律师辩护应具备专业化水准。我国未成年人律师辩护的专业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整体上辩护效果不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辩护质量更是不容乐观。未成年人律师辩护专业化的实现既需要国家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又需要开展未成年人专业辩护律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赵璐 《法制博览》2024,(1):100-10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案件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律师辩护是案件处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当前司法案件的律师辩护率和法律援助相关法律规定比较分析来看,通过法律援助提升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还有较大空间。相关人员需要加强法律模式的创新,有效发挥出律师在庭审中的辩护作用,进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司法程序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6.
就我国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援助的现状而言,该领域仍存在很大的推进空间。我们从问题视角切入,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现状展开实证分析与量化研究,结合现实制度运行问题的原因,基于制度分析的一般原理,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展开原理层面的建构,通过回应实践层面的需求,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提供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7.
曾泽东 《法制博览》2022,(12):54-56
修订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律师的职业伦理、准入机制、刑事辩护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完善,同时,针对法律援助和值班律师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我国刑事诉讼的发展到了新阶段,刑事有效辩护的推进进一步得到保障.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律师进行刑事辩护的质量,限制了当事人辩护权的实现和权益的保障.本文结合我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67条进一步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律师辩护权,然而司法实践中仍有大量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获得律师帮助或者有效辩护。有鉴于此,反思《刑事诉讼法》第267条之性质,缺少程序性制裁要件是强制性指定辩护与强制辩护的关键区别。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强制辩护会损及未成年人的自主权与选择权,但强制辩护在保障未成年人利益及维护司法正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合同制度和专职律师制度,实现强制辩护的制度功能,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  相似文献   

9.
14到18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人,18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也容易频繁遭受违法犯罪的侵害,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功能的发挥对于保护其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应当弥补农村留守儿童诉讼能力、诉讼制度和家庭、社会支持的缺位。国际准则和我国法律均要求应当及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全程性法律援助。司法实践中,我国各地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也出现地域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的援助队伍和难以保证全程参与等问题。因此,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应当加强专业化建设、全程性构建和和辐射功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李文华 《法制博览》2015,(2):223-224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政府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工作人员,为经济困难而请不起律师符合援助对象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较晚,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经费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从事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法律援助立法体系不完善、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等。本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争取政府财政拨款、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提高从事法律援助专职律师人数,提升整个法律援助队伍素质;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援助法;深入宣传,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姜婷婷  谭丽 《法制博览》2024,(9):145-147
农村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法律援助是由农村律师或者其他基层农村法律援助机构工作者为家庭困难的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但我国农村法律援助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经费紧张,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总体不高,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群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不足等问题。本文从农村法律援助的特点和现状入手,分析农村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村法律援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少年司法中律师作用发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律师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应担负法律服务和心理帮助双重职责。未成年人案件讯问时应率先实现律师在场权,律师应积极为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中请取保候审,并发挥在社会调查、法庭教育以及社区矫正中的作用。应把未成年人作为法律援助的“优先群体”,扩大人民法院未成年案件指定辩护的范围,合理界定指定辩护的时间,切实推动“有效刑事辩护”。  相似文献   

13.
纪建斌 《法制博览》2022,(14):66-68
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权,实现公平正义,满足刑事被追诉人最低限度的保障.我国刑事诉讼正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诉讼程序也越发规范.2017年,我国开启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辩护权,推动了控辩平等,促进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我...  相似文献   

14.
曾沫睿 《法制博览》2015,(6):216-217
本文从指定辩护制度之缺陷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指定辩护制度之现状,借鉴德国的选择辩护人制度,尝试性的进行我国指定辩护制度中被告人参与权与选择权的构建与设计。  相似文献   

15.
刘超 《法制博览》2024,(8):106-108
法律援助是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法律援助律师是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力量。《法律援助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法律援助律师可以承办法律援助案件,2023年8月司法部公布新修订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进一步将法律援助律师纳入服务承办人员范围进行管理。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法律援助律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提供法律援助的效能。本文旨在探讨法律援助律师的发展困境,从基层实践的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将刑事法律援助活动延伸至公安侦查阶段,即在公安机关一立案,经过第一次讯问后就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实际情况为其申请法律援助,可以真正的实现全程的法律援助,能够更好的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全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还可以拓展至特殊的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盲、聋、哑人及可能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这对于惩罚犯罪,宣传法制,保障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辩护存在着法律援助辩护为主、专业性不足、缺乏救济机制等问题。要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面维护,必须构建未成年人有效辩护体系,可以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把握:一方面构建适合刑事辩护的执业大环境和符合现实情况的法律援助小环境;另一方面辩护中贯彻国家亲权理念、儿童福利理念,同时建设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专业辩护队伍。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告人有权获得律师援助或者代理(1egalrepresentation)已经成为西方刑事司法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特别是在关国,确保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获得律师辩护被认为是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四规定的正当法律程序(dueprocess)。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司法领域先后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多次重大修改,其中一个重要的修改内容就是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辩护权。本文根据西方与中国对刑事诉讼辩护的相关理论及从中国公开发表的刑事审判中搜集的数据,对三种严重刑事犯罪,故意杀人,抢劫及故意伤害案件中刑事辩护的内容及效果予以论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三类刑事犯罪中,刑事辩护并没有对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明显的正面效果。相反,有刑事辩护的案件反而更易获得较重的判决结果。本文作者希望未来的研究能进一步探讨刑事辩护内容,法院对刑事辩护是否认可,及刑事辩护可能对案件结果产生的影响等相关内容。文章最后认为独特的社会结构与法律文化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中的问题,包括刑事诉讼代理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杨慧宇 《法制博览》2024,(1):127-129
本文研究了法律援助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通过对法律援助概念、程序和资格要求的概述,以及律师角色和费用问题的讨论,揭示了法律援助在保障被告权益和提供公平审判方面的重要性。针对刑事案件中的法律援助效果,评估了其对案件结果和被告的影响,并分析了评估方法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提升律师培训和改进政策等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优化刑事案件中的法律援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第23期《杨佳案的"技术型"辩护》)看到贵刊报道的《杨佳案的"技术型"辩护》一文,我如刺在喉,不吐不快。如果通过"辩护"能使法庭采信杨佳是精神病人,确实是可以使杨佳死里逃生。但是,二审辩护律师应知道一审法院驳回重新鉴定申请的理由,是认为辩护人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杨佳有精神病。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