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维方法,奠定了理论厚重的哲学底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其思想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达到认识社会规律与提高主体实践自觉性的统一;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连续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阶段性成果的统一;彰显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统一,奉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7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深层实践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自觉。作为一种政治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价值-信仰、认知-解释、行动-策略三个层面与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时期皆有对应的实践。"站起来"时期集中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建设运动的创造性建构;"富起来"时期通过思想解放、理论开创和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持续推动;"强起来"时期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进程体现了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中介作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开始了中国化进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在哲学上主要体现为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反贫困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进一步中国化,就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好历史已然、现实应然与将来必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实现理论抽象、逻辑概括与实践具体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其逻辑表现在出场逻辑、在场逻辑和未来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和出场具有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内蕴着民族工作的"五个认同",体现了我国民族工作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工作的需要,反映了各民族的迫切愿望,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必然性和人民群众主观选择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进行理论创造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叙事中,"创新"和"创造"话语表达的意思相通,但在意蕴上有所不同。理论创新为理论创造作铺垫,理论创造是理论创新的结果,是具有原创性价值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形成了党的指导思想五次与时俱进的发展,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理论创造而实现了突破性的飞跃,新的理论主体诞生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入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不仅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而且以一个新的理论主体创造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版本。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主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新时代理论主体的时代开创性、主题综合性、体系重塑性、范畴再造性等主要特征。深刻把握和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从新的理论主体加以进一步的认识,形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原创性贡献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提出,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论,丰富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学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既是对现时态的深邃洞见,又是对历时态的入微回溯,体现了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我们要从理论、文化、历史、现实、实践等维度进行全面探讨,深入解读,全面系统地领悟其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7.
徐军  李文雷 《学理论》2022,(7):53-5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重要论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因此,深入理解这一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厘清与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科学理论、社会主体和价值层次、世界历史视野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等5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全面系统掌握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对深化理论认识、强化行动自觉和推动实践发展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发展。它在发展阶段论中坚持了"变"与"不变"的统一,在观察坐标上注重"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的统一,在解决矛盾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人民利益、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哲学意蕴。而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凝聚人民大众的力量共识,并提升"中国方案"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切入,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总结,剖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体现的当代意义以及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完善,初步认识到实践发展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逻辑基础上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人近100年来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历史逻辑、近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在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实践逻辑基础上,谱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准确把握这"三大逻辑"对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一思想包含了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以及共赢全球观,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严密的系统思维,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2.
“人民至上”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和时代表达,它内在地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体现了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并在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中,激发出新的理论意涵和实践活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索中国人民的主体精神和主体力量,形成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并以构建中国式美好生活为现实途径,通向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愿景,这一价值理念彰显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本体论与方法论、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活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徐俊 《理论视野》2023,(1):45-52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深刻体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性、必然性、可能性和战略性。深刻领会并系统阐释这一重要论断的逻辑理路,对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履行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党和国家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党情国情社情世情正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分化西化陷阱""塔西佗陷阱"这四大陷阱是我国面临巨大挑战的现实而突出的表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如何跨越四大陷阱有着深刻思考,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呈现出严密的逻辑性。通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四个自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良性互动,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四大发展陷阱的跨越逻辑。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8)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在理论上深化拓展了人民观的价值逻辑、梳理概括了政党观的治理逻辑、总结提炼了历史观的实践逻辑、丰富发展了真理观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高度概括,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8,(2):5-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生态科学理论和中国优秀生态伦理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时态与共时态辩证关系的视角考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体现出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科学地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轨迹,分析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对于在实践层面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多次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要求;契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契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价值与实践的良性互动需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发展彰显了其三个方面的内在理论逻辑:树立科学时代观,坚持"大时代化"与"小时代化"结合;树立理论与实践结合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时代化的统一;树立与时俱进观,坚持时代精神和时代语境的统一。正是这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内蕴着自身特有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也体现着对其生成逻辑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涵盖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效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其鲜明特点主要体现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坚持物质基础与文化建设相促进的内在诉求、坚持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融合的时代视野、坚持民族特色与开放包容相贯通的胸怀格局。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新发展,民族复兴的新驱动和世界文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二十大的突出理论贡献,必须从其出场逻辑把握其理论方位,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六个必须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本位,以其相较于“两个结合”三个要素的独特优势,成为实现“两个结合”的桥梁和中介。“六个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世界观为本根,从六个维度构建其实践世界观,又从六个维度将其实践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使其方法论沿着“六个必须坚持”上升为实践世界观,实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六个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本质,是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而作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立场观点方法,又有其必须分别把握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