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宁 《法制博览》2015,(3):19-22,18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创新给货币的发行、流通带来了新的理念,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被其拥护者称为"面向未来的一场实验",但其去中心化及匿名性等特点使自其诞生始便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给现行的货币监管及法律体系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应当明确比特币的法律地位并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以比特币为突破,制定虚拟财产单行法,构建比特币价值认定办法,明确比特币合同效力认定思路,构建司法预警机制,才能化解其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使比特币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由"虚拟财产"引发的法律现象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但迄今我国在虚拟财产的立法领域等方面尚存在真空地带,导致"虚拟财产"相关案件成为司法实践中一大难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虚拟财产性质的认定和价值量的评估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虚拟财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型网络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在案件数量、地域分布、被告人情况和刑罚情况等方面均具有较为独特的特征。具体考察该类犯罪的司法适用情况可知,在主观"明知"、被帮助者所实施的犯罪、帮助行为、情节严重等构成要件要素的认定过程中,司法实践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应当通过合理使用推定"明知"的判断标准、加强对被帮助对象的行为所构成犯罪的查证、完善对"帮助"行为含义的解释、严格规范"情节严重"的司法认定等途径予以解决,从而实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4.
赵世茹 《法制博览》2024,(2):130-132
近年来,随着数字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区块链技术逐渐兴起并迎来了应用时代。区块链技术为智能合约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区块链智能合约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在司法、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得到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区块链智能合约作简要介绍,明确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特征和属性,进而主要对区块链智能合约履行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断卡"行动开展以来,严厉打击了"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象予以震慑,但在司法实务中关于涉卡人员的构罪标准、罪名认定、一罪数罪认定等问题五花八门,最终导致同案不同判、打击力度不够、扩大解释司法解释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伊冰茜 《法制博览》2015,(7):76-78,49
近年来,家庭暴力案件频有发生,但在司法实践中,实务人员在对这类案件定性时存在这样的误区:凡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经常性地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重伤或死亡,首先考虑虐待罪,但如果伤害或者死亡的结果是一次性造成的,就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这种先入为主的定罪观念以及以实施暴力的次数区分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实践误区往往会使实施暴力的家庭成员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本文从一起典型的家暴案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分。办案人员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应排除惯性思维,避免先入为主做判断,同时不应仅局限在两罪的一般性区别,应结合具体案件,准确区分两罪。  相似文献   

7.
随着虚拟货币涌入中国市场,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从最初的未置可否转变为当前的全面禁止。虚拟货币不仅增加了市场风险,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征给刑事工作也增添了多重障碍,虚拟货币的国内禁止流通与涉案货币变现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也未能调和。司法实践中,刑事涉案虚拟货币在扣押、追缴、保管、变现等处置环节遭遇了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的挑战。鉴于此,本文提出可通过完善扣押措施、探索追缴路径、优化存管机制、破解变现难题以及统一价值标准等举措完善刑事涉案虚拟货币的管理,以更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第一次将"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增加"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的罪名。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从而改变了交通肇事犯罪的构造变化,从而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影响为基础,结合涉及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相关的理论与问题,将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展开比较分析,重新梳理整理在认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莹 《法制博览》2013,(10):164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租赁诈骗犯罪日益增多,而且已经发展成复杂的连环租车系列诈骗案件。实践中,司法机关对连环租车诈骗的认定存在很大的分歧,尤其是对连环租车诈骗的性质认定上难以统一认识,导致各地司法机关判决不一,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田彬 《法制博览》2013,(9):153-15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强迫交易罪的发生频率大幅增加。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强迫交易罪进行了修订,进一步细化了强迫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根据刑法"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某一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法律的明文规定。就强迫交易罪而言,其犯罪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产生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其客体和客观方面,这对于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案件遇到的问题,对相关困惑和难点加以分析,补充性的对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加以分析,对强迫交易罪在司法实务环节与他罪的区分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生产、销售假药的现象频频曝光,各地制售假药的案件层出不穷,但是在定罪方面却不能达到统一标准。民间偏方不能一概认定为假药,药用辅料应当认定为药品。本罪的主观上行为人须以营利为目的,同时要明确本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本罪与其他相近罪名的区分,最终达到准确认定本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宋军强 《法制博览》2013,(3):83-84,82
集资诈骗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与发展之间矛盾的产物,属于常发性犯罪。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地集资诈骗案件频发,手段翻新、形式多样,严重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基于此,本文正是在最近发生的吴英集资诈骗案的背景下,对该罪司法实践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认定等方面的难题进行分析,并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多重检讨,以期提出可供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邹雪娇 《法制博览》2022,(6):100-102
本文以涉"两卡"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务为视角,阐述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思考及注意的问题.实务中,认定本罪主观明知多适用法律推定认定,明知仅需认识到被帮助对象实施了客观方面行为要件即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被帮助对象行为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等不影响定罪量刑.本罪中的涉案财物应返还上游诈骗犯罪被害人,但就如何确定返还比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究一个具有争议的刑事案例的定性问题。该案例大意为:被告人于某,胁迫赶走公路收费人员并假扮其身份收取过路费。由于对于被告的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已属于刑事犯罪,但对于行为人行为的性质却难以得到定论。作者希望通过对案件当事人所做的违法行为的性质、罪数形态来多种角度论述,对该案件希望做较深入探究,以帮助弥补司法不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高校实行人事聘用制已经常态化,高校与教师之间以人事聘用合同为纽带,建立人事聘用法律关系。教师违反服务期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案件备受关注,但由于人事聘用合同中对违反服务期约定如何承担违约责任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导致对教师所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高校人事争议诉讼案件的梳理,首先,对案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指出目前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在立法上,应当弥补现行法律的缺漏,细化有关服务期的相关规定,完善违约金的认定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人事聘用合同中引起违约责任承担的服务期条款应当接受公平和合理原则的审视。  相似文献   

16.
陈霞 《法制博览》2015,(7):145-147
非法经营罪作为"口袋"罪在司法实践中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学界较多关注,其中诟病最多的就是其兜底条款的解释适用问题。针对该现象,在立法尚未修改的情况下,笔者通过分析两农民因受委托代制水稻种被判非法经营罪的案例,从保守的实质刑法观从发,对非法经营罪的认定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张珂 《法制博览》2015,(7):20-24
"婚内强奸"问题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热点,最高院虽确立了基本规则,司法界也还是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各地针对妻子起诉丈夫强奸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一。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主流观点是"婚内强奸"不能纳入强奸罪。本文首先对"婚内强奸"的概念进行辨析,然后指出"婚内强奸"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想象不应被忽视,继而从女性主义法学的角度探索"婚内强奸"入罪的理由,最终得出"婚内强奸"应当入罪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暴力性犯罪,司法实践中适用抢劫罪时,对"暴力"的认定是极为重要的。对于抢劫过程中致人死亡的情况如何定性的问题在理论界都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将对抢劫罪中"暴力致人死亡"情形的司法认定作以深入研究。抢劫罪作为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在对其认定时必须合理、准确地把握立法意旨,做到罪刑相当,法当其罪。  相似文献   

19.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使美元逐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了中心地位,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则使美元进入一个相对无责任的自由之境。美元中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与不可持续性,并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不断上升。超主权货币构想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案。数字货币的兴起则为实现超主权货币数字化提供了重要契机。超主权数字货币不仅是打破美元霸权的一种重要途径,还是大国未来竞争的重要赛道。当然,作为一种推进全球货币合作的中间路线,超主权数字货币将有助于资源交互的国际平台与信任机制的构建。为此,我们可以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套以"数字货币—数字金融账户—数字身份验证"为基本结构的E-SDR超主权数字货币体系,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全球合作的开展创造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为增强与新《证券法》之间的协调性,《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进行了联动修改。其中,本罪三项新型操纵市场行为的增设是对其行为方式的明确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修正前本罪行为方式的规定违背了明确性原则,仍有必要对明确性原则的具体内涵、判断标准与实现路径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澄清。此外,在体认立法上的犯罪化与司法上的犯罪化的语境下,犯罪化的概念应当重新界定。本罪增设三项行为方式虽系刑法修正,但并非立法上的犯罪化。在刑法修正与刑法解释的关系问题上,刑法解释的终点,即为刑事立法(刑法修正)的起点。但是,刑事立法(刑法修正)的起点,不一定是刑法解释的终点。在刑法解释所能辐射的范围内,除非基于价值上的重大考量,否则刑事立法无需加以修正,给予刑法解释足够的空间。本罪中兜底条款的规定为新型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行为的刑法规制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供给,同时也是本罪适用的难点所在。主流观点关于兜底条款的解释规则存在概念混同、标准混乱、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难以兼顾等诸多缺陷。应重构兜底条款的解释规则,提倡兜底条款相对从属性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