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回放:报载,某县委书记为防止底下干部在班子换届之际“跑官要官”,防止各方“说客”,在其大门上张贴了一张“告示”,敬告“要官别找我”。另据报载,某县不久前通知全县干部,今后凡是找县委领导或组织部“跑官要官”的,一律记录在案,并将其名单在电视台曝光。——要制止“跑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伊春市日前为七种“官”亮了黄牌。他们是:心里没数的糊涂“官”、照搬照转的传令“官”、维持局面的太平“官”、光说不干的架子“官”、见风使舵的忽悠“官”、欺上压下的霸道“官”和贪赃枉法的黑心“官”。  相似文献   

3.
一个局长的平常心杨文锁侯群波一个城市公安局的分局长,只不过是个科级大的“官”,在一些大机关里,这样的“官”是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基层,一个转业军人,从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奋斗到这个“官”位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有人靠的是“门路”,有人靠的是机遇,魏玉科自...  相似文献   

4.
实施“治庸计划”,目的就是要让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们,再也难以混下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千年古训用在今天深圳的干部队伍建设上,意义尤深。实施“治庸计划”,实现庸者下能者上,目的就是要让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们,在深圳再也难以混下去。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结合公安工作特点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建立“日提醒、周谈话、月通报”的治安工作责任制度和民警素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队伍执行力建设。通过“治庸计划”,提高队伍素质,实施打防结合、警民共治,使刑事案件大幅下降,首次实现“三个必破”,社会治…  相似文献   

5.
古书中有“官管官”之说,“官者,管也”,还把官分为“管官的官”和“官管的官”,说明官是要管的。管是权力的象征。不管,权力就会越轨,就会膨胀而导致腐败。 我们的领导工作中。选“官”任“官”已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然而对于管“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不大被人重视,更谈不上管好管严,管出成效来。由于只任不管,或管而不严,往往勤的变懒,廉的变贪,谦  相似文献   

6.
过年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相互恭贺,以让亲情、友情在年节的温馨中得到升华。然而,近几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已被某些人“异化”成“每逢佳节倍思官”了。“思官者”情形有二:一是无官思有官,二是小官思大官。这些人大都借年节气氛和谐,时间宽裕之机,以“拜年”之堂皇名义,纷纷到“官家”亲近亲近,联络联络,为日后晋级升官向上爬打基础。“思官”者进得官家门,彼此寒喧一番,不显山不露水,献上礼盒,然后静候佳音。之所以出现“思官”现象,原因在于有极少数掌权人对“思官”者特别偏爱。他…  相似文献   

7.
为“官”与做人,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探讨的两个既有所不同又相互关联的话题。讲究修身养性,重义尚德,主张先做人,后做“官”,只有会做人,才能当好“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今天,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迁,为“官”与做人在内涵上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的方面甚至是质的变化,但怎样做到既当个好官,又做个好人,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之很好地结合起来,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值得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通过前一阶段的“三讲”教育,尤其是研读中央三代领导人阐述“讲…  相似文献   

8.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吟黄河的诗句。这形象而生动的诗句一语道破了黄河上游地势高、落差大的特点。如今,这种特点正在被人们利用来开发水电。今年二月中旬,建于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段的大型水库李家峡水电站第一台400兆瓦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青海省从80年代开始进行的黄河上游水电梯级滚动开发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和巨大成功。发源于青海省内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青海省境内的1982公里的河段上,天然落差高达2915米,仅龙羊峡到寺沟峡的276公里长的河段上,落差即达865米。由于落差大,黄…  相似文献   

9.
朱惠民:不简单的“七品官”刘玲1991年5月,朱惠民担任了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职务。四年多来,这位当初上任伊始在干部大会上仅凭几句“就职演说”就赢得了一片“这个人不简单”评价的“七品官”,留下了一串串“不简单”的足迹。1995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10.
一、“官”念作祟影响沟通。在企业领导班子中有些人“官”念比较重,总在名、位、权上绕圈子。有的班子成员觉得谁主动沟通,就显得“官”小了,或屈“驾”了。有的正职则认为,我是正职,“官”大一级,“权”大一等,我说了算,不需要与副职沟通。还有的认为,我们“官”一般大,你不主动与我沟通,我也就不与你沟通,较起了劲;还有党政正职相互比“权”大。认为我“权”大,我说了算,不愿意向对方沟通,等等,直接影响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  相似文献   

11.
静水流深,“海归派”不要老是起浪花必须承认,现在大家对“海归派”的期望值比以前降低了很多。我的感觉是,“海归派”有时使命感太强,好像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全得靠他们才行。一些“海归派”从国外回来,感觉自己有个从高到低的落差。这个落差可能是信息落差,也可能是事业落差。于是,他们就像牧师布道一样,在中国指手划脚。有的人什么都没做起来,却已经写了一本书,大谈中国的电子商务应该怎样、怎样做。一些“海归派”不是踏踏实实地做生意,而是热衷于追求个人的功名。今天和克林顿合个影,明天和那个领导拍张照。生意做得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官”字,就其字义而言,有八种解释之多。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想就“官”字的含义做学究式的考辨。当我细细玩味起“官”的影响时,忽然发觉其间有别具一格的魅力。有感于“官”中学问的奥妙无穷,颇有一吐为快之感。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官”的历史自然十分悠久。但“官”的最初职守,大概只不过是传说中的那位部落首领——黄帝——身边的一名观测天文地理的司四季的官,颇  相似文献   

13.
考勤问题     
<正> 笔者五官多疾,唯有一双亮眼,每到一个单位,总喜欢盯住考勤表,借此弄清姓名,方便采访。这也许是职业习惯吧。看得多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单位的考勤表上压根儿就没有领导的姓名。考勤表考“兵”不考“官”,此乃考勤问题之所在。分析此问题,可发现三种情况:一是不能考。“官毕竟是官嘛,这也算特殊化?”(我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李清照的“改嫁”问题,多少年来争执不休,原来肯定与否定的两方都对李清照专为此事写的《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中一些词句理解错了,“词”主要指“宫文书”,“句”主要指“岂期末事,乃得上闻”。 “官文书”一词最是关键。对“改嫁”持否定意见者俞正燮《癸已类稿·易安居士事辑》解为“官告”(见其文“复与官告”句),而肯定李清照改嫁的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依韩愈《王君墓志铭》“粗若告身”句,解为“告身”。双方都把“官文书”解作委任状。可是请问,张汝舟持作了官的“告身”来,与清照何干?更何以因此就能“强以同归”呢!  相似文献   

15.
巧对张之洞 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由国外归来,途经武昌,想见一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走到总督府前,递上名片,上写“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门官将名片呈给张之洞,张看了很不高兴,问“来者何人?”门官回答:“是一儒生。”张之洞便在名片上写了一行字,交门官退回。孙中山一看写的是:“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微微一笑,也在名片上写了一行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再请  相似文献   

16.
“官僚管理体制”这一词目,是根据《苏联大白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翻译出来的。一词的释义,在该书的第二版中是在词目下进行的,而在第三版中未见立条。以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使用的一词,国內曾有“官(亻了)权构”、“官(亻了)主义”、“官(亻了)政治”、“官(亻了)”等不同译法。这些译法在一定的上下文中都是贴切的。现在此处暂译作“官(亻了)管理体制”也不一定十分准确,待以后占有大量材料时再仔细斟酌。  相似文献   

17.
为“官”者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权力。有权就有个用权问题。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德法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德,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官”之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德才兼备,两者缺一不可,并且把“德”放在“举官”标准的首位。大思想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官”是人民的表率,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可见,“官德”决定民德,“官风”决定“民风”。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年轻干部要重“接班”轻“接官” 陈晋川 蒲松林(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接班”和“接官”的问题,是重接党的事业的班,还是重接象征权力的官,不是一般的思想认识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重“接班”与重“接官”,其实反映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做“官”是领导干部的本份,做人是做“官”的根本,做事是做“官”的天职,做学问是做“官”的基础,四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躬身践行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说官架子     
万锦 《现代领导》2001,(2):31-31
官架子来源于官本位。中国社会,万事万物,唯官为大。古代“官”之上还有“君”,就更了不得。如果儿子足君,父亲去见儿子,也要“先行君臣礼,后叙父子情”.不当官没架子;一当官.就来架子;官越大,架子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