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重大特征和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运动在多方面呈现出双重发展趋势,即经济增长轨迹上升和波动趋势并存,区域集团化和经济民族化趋势并存,新经济技术迅速发展和不平衡加剧趋势并存,世界经济格局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各国强化市场机制和发挥政府作用趋势并存,国际经济合作协调和对立冲突趋势并存。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趋势,可使我们认清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一、制定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的重要性首先,要在法律上确立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总方针。我国经济多次出现大起大伏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脱离国情,追求产值和速度。其二是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其三是经济发展忽冷忽热、忽高忽低,存在明显的波动。党和政府提出的持续、稳定、协调“六字”方针是我国四十年的经验总结。所谓持续,是指追求长期性的经济发展和全面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生物经济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经济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法律在生物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发展的过程中,不会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旁观者;相反,在生物经济发展方面,法律必然会充当起生物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正面影响与负面效应之"调节器"的角色。生命法学是因应生命科技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法学新学科,生物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这一法学学科大放异彩。面对生物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生命法学应当承担起推动国内生命法制建设、培养生物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生命法律人才以及加强自身理论建设三项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法制建设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转换经济模式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变革还远远赶不上经济生活本身的发展速度,别特是当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我国的经济性质定义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这种旧的法律意识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愈益突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法律观,已成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9,(2)
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农村或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1984年我国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后出现的严重波动与新的徘徊,如不改变,势必对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本文试就怎样打破徘徊、2000年登上新台阶进行经济法律探讨,供专家、学者和决策者参考。一、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实行合同定购制,这是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商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道 《法学》1984,(11)
最近全国经济专家云集上海讨论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要从力求稳当转变为积极进取,时代赋予上海经济的使命要成为开拓创新的开路先锋,树立上海速度、上海思想、上海方式的形象,可以预计,上海经济即将出现突飞猛进的局面,上海的企业家、经济强人们要到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去纵横驰骋。在这种形势下,上海法制建设的战略是什么,上海  相似文献   

7.
如今国际经济交往日趋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国不规定自然人企业破产制度,就会在发生纠纷时产生法律适用上的冲突,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所以在我国建立自然人企业破产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已成为各成员经济体的共识。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强的国家,日本对促进东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日本的这种作用有其内在局限性,在克服日本的这种局限性上中国具有天然的潜在优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旗 《法制与社会》2014,(12):48-49
我国的分税制财政管理机制是1994年正式开始实施的,到目前为止,这种财政管理机制同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营的协调性仍然较差,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不平衡现象更是日益凸显。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财政和事权相协调为原则,合理解决地方和中央的分配问题,创建地方和中央互不干扰的、具有独立性的税收体系,同时使地方税收体系在国内社会经济体系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已然成为税收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针对我国地方税收法律体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地方经济的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要依赖于人力资源,所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就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要实现这种可能性,就要把握好高等职业教育实用的本质特性,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阐明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01年经济法学研究概况 在2001年度,经过经济法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经济法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法学研究概况 2005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济法学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年度的学术活动主要有:5月31日,北京市法学会和北京市法学会法理学、经济法学、金融与财税法学研究会共同举办了"和谐社会法制论坛";10月26至28日,由中国经济法学会主办、江西财经大学承办的"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南昌举行,就"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等四个主题进行了研讨;11月5日至6日,主题为"财税改革与财税法理论创新"的"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举行;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经济法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经济法前沿和热点问题高级研讨班";12月15至17日,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召开了"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财税法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1999年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1999年经济法学研究概述 世纪之交的1999年,是经济法学研究总结、反思和继续发展的一年。经济法学作为本世纪对法学研究的一大挑战,显示出其生命力、感召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缘此,本年度的研究反映了以下特征:一是经济法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各路观点趋同、共识日益增多,渐显经济法的客观规律和本质。二是具体制度研究与基础理论相辅相成,同步并进,以具体制度的发展反衬其与基础理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四宝  盛建明 《中国法学》2006,6(3):118-12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发展有以下新动向: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趋势明显加强;国际经济立法与其它各领域立法的联结和互动;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融合日趋加深;国际经济法立法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新法律种类的“软规则”的出现及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一、学术研究概况 2004年,经济法学研究和探讨的气氛活跃,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年度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主要有:4月1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高校财税法教学改革研讨会";5月11日至12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北京联合召开的"中德反垄断法研讨会";5月15日至16日湖南大学法学院举办的"中国青年经济法博士论坛--‘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联动中的经济法'";6月19日,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会召开的"市场主体法制论坛研讨会";8月15日至17日,辽宁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在沈阳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华  张雪楳  马志毅  王伟 《法学家》2001,(1):64-71,129
一、2000年经济法学研究概况 2000年,经济法学研究蕴积着中国经济法学产生、发展二十年的底蕴兼具新世纪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学术探讨和研究气氛活跃,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18.
2002年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际春  姚海放  龙毕敏  肖竹 《法学家》2003,(1):61-68,127
2002年度,经济法在学术与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本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政府采购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使我国的经济立法更趋完善.这一年召开的学术会议主要有:2月3日至7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在京主持召开"破产法草案修改论证会";6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一、2003年经济法学研究概况 2003年度中国经济法学界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的任务,学术研究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与经济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转型与经济创新对经济法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面对经济转型和经济创新中新情况与新问题的挑战,经济法必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有效回应.经济法具有“刚”与“柔”两个属性,通过对经济法相关理论的分析和现实生活中具体实例的验证可以发现,经济法的“刚柔并济”的差异性适用理论能够较好地回应经济转型与经济创新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构建经济法的“刚柔并济”的差异性适用长效机制需要从理论体系、立法层面、执法层面和司法层面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