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平 《民主》2014,(6):46-49
<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这句古诗来形容唐弢在文学研究方面的追求再合适不过了。1987年我采访唐弢先生时,唐弢已经74岁高龄,早已"功成名就",是全国瞩望的著名学者。可他人老心不老,仍在孜孜不倦地搜集资料,忙于完成他的毕生夙愿——鲁迅传记的写作。"我不想写第11部!"当时,陆续出版的鲁迅传记已有10部之多。唐弢要写的这部按顺序排列应是第11  相似文献   

2.
对材料要去伪存真靳树鹏我曾写过一篇短文──《传记作品三忌》,指出吴晓所著《陈独秀一家人》一书中的若干错误和不妥之处。吴晓写了答辩文章,也刊登在《库望》周刊上,认为找的批评是“不实之词”。但究竟什么是“实”?即以关于毛泽东因《每周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郁斌 《瞭望》1990,(41)
丰子恺先生在《琐记》一文中记了这么一件事:“从前有一书商,欲刊一部《中国文化名人传》,通告一百位文人,请其自写传记,并购买预约书十册,每册十元。文人想藉此出名,皆乐从。” 古往今来。某杂志社拟编一本  相似文献   

4.
伏琛 《瞭望》1990,(46)
远在30年代,简又文先生已是国民党政府的“立法委员”,不过,人们只记得他研究过太平天国史事,还以“大华烈士”为笔名写过许多幽默小品,更使人迄今难忘的是他主办过文史刊物《逸经》;对于他究竟在“立法院”立过什么“法”,却一点儿记忆  相似文献   

5.
论杨绛散文的写人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险峰 《理论导刊》2005,(10):95-96
杨绛散文备受读者青睐,而关于杨绛散文比较系统的赏评文字并不多见。杨绛散文在写人方面有独到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忠于生活的真实美,特征鲜明的个性美,节制笔墨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6.
“红学”成为“显学”后,“探佚”之学亦随之兴旺,故而在《干校六记.小引》中,钱钟书先生以“在收藏家、古董贩和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今天,发现大小作家们并未写过的未刊稿已成为文学研究里发展特快的新行业了”刺之。“无中生有”,或曰“作伪”,是为“探  相似文献   

7.
好几个月前,有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来看我。他是通过颜文梁先生哲嗣振康君,探听到我的住址的。他正在写关于颜文梁的毕业论文,特来收集有关的资料。他说我写的发表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颜文梁》一书内的《颜文梁先生年普》,是目前唯一的记载颜文梁生平事迹的完整传记,他希望我提供更多的有关材料。他还问我对颜老的评价如何,特别提到了同刘海粟、林风眠的比较。我很惭愧,自从写了那份年谱,  相似文献   

8.
陆士华 《民主》2011,(7):54-54
爱炫美似乎是女人的天性。好多男性以为,女人的炫美是炫给男人的,其实不是,起码大部分女人并非“为悦己者容”。她们较劲的.大部分是她们的同类。她们是要她们的同类认同、赞许,  相似文献   

9.
傅艾以先生来找我,说曹聚仁先生的纪念馆在他家乡建成、开幕了,要我为它写一幅字去,我说我的毛笔字见不得人,不能写,他说他们希望我一定写,我这个人面子薄,经他这么一说,就不管献丑不献丑,答应下来了,而且跟着想好了十六个字:“行万里路,无愧记者;写百本书、不负此生。”我想用此也足以对曹聚仁先生表示敬意了。可惜我到现在为止,还在拖,还没有把这幅字交出去。  相似文献   

10.
有朋友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节粮节钱”,下联是“节水 节电”,横批是“天天过节”。“天天过节”,是时下的一句流行 语,指的是现在生活好了,天天有“鱼肉”,出门穿“时装”,吃 穿不愁。的确,比起过去商品匮乏的年代,我们现在确实是 “天天过节”。但不要忘了,天天过节也意味着天天过“节”,即 天天讲节约。我认为,洁身自好是文明,“节”身自好也是美 德。而要做到“节”身自好,恐怕得有两条“座右铭”。一是厉行 节约。节约就是增收,这对普通百姓更有务实的意义。俗话  相似文献   

11.
黄裳 《瞭望》1984,(29)
整整五十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两篇谈“京派”与“海派”的文章。时移世换,那一场论战已成为历史陈迹,不再有多少现实意义了。但先生的有些话,在今天看来,依旧很有味道。一说起“海派”,人们大抵首先会想起京戏。既名“京戏”,可见这是北京的土产。但它一离家门,来到外省,例如上海;不久就开始变了样,和旧式不全同了。偏爱“纯种”的人看了不舒服,虽然不能不承认它还是“京戏”,但要在前面加一点  相似文献   

12.
一位探索历史科学五十余年,本不曾想过要写自己历史的史学家,却写出了二十余万言的回忆录,这就是侯外庐同志的《韧的追求》。 为何取此书名?作者说:“大半生来,在我追求、研究的不平坦历程中,鞭策力是共产主义拯救中国的理想,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并非时时部靠宏大口号支撑。坦白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6,(2)
正序一以心为眼看世界朱永新朋友告诉我,他的好友培松先生写了一部非常好的人物传记,希望我能够写一个序言。当我知道传记的主人是杨佳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一次见到杨佳,就被她感动得热泪盈眶。记得是2012年年初,在中央统战部的大会议室,为推进民主党派学习践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东京专电.新年伊始,记者走访了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先生。这位有着40多年外交官生涯的“中国问题通”,现在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担任社长室顾问。他向记者畅谈了1997年他“眼中”的中国。年过七旬的中江要介先生,思路清晰。在了解记者的来意后,中江要介先生说,1997年,围绕着中国问题有三件大事令世人瞩目:一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二是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三是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相似文献   

15.
杨无忌 《各界》2010,(10):83-84
到了2010年,那场曾经改变了我们很多同学命运的所谓“1958年寒假高中毕业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已经过去整整52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些专以坑害百姓为终极目标的所谓“政治运动”人们听说过,经历过不少,但公然把矛头指向未成年人的还闻所未闻。因而,朋友们要我写一写我们七中同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谈谈数学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之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美: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对立与统一美等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到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数学课堂上。同时,发挥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去年省级劳动模范中有私营企业主当选。2000年1月 26日的《人民日报》作了正面报道。对浙江的做法和《人民日报》的报道,周新城先生在《真理的追求》2000年第6期上著文表示不悦。周先生的文章题为“资本家能当劳动模范吗?”,结论是:不能。 资本家能否当劳动模范,另当别论,我们感兴趣的是周先生的论据。为什么资本家不能当选劳动模范呢?周先生认为,根本依据是“私营企业主不是劳动者”,并且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 周先生宣讲的也许真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只可惜,这个基本常识与那个写过《资本…  相似文献   

18.
实录     
《瞭望》1988,(52)
两百多年前,曹雪芹以“假语村言”敷演《红楼梦》,却特特地申明;“此书不敢干涉朝廷……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唐突朝廷”。 张伯驹先生“饱经风雨阴晴之变”,“以为文采风流皆是罪障”。晚年写《红毹纪梦诗  相似文献   

19.
朱正 《瞭望》1995,(41)
《瞭望》周刊先后刊出了几篇讨论《陈独秀一家人》的文章,有批评,有反批评,颇为热闹.有朋友见我写过一点传记性质的作品,怂恿我也参加讨论,以此为例,研究一下传记作品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对于时下流行的传记作品很有些看法,也愿意谈谈自己对于传记写作的意见.只是觉得这本《陈独秀一家人》并不适宜用做讨论传记作品的标本.一个作者著书立说,首先总得具备驱遣语言文字的能力吧.翻开这本书一看,就会发现他还不具备此种能力.要同他讨论的,是通不通的问题,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里说:“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书卷气就是这样一种内外一致的气韵美、动静结合的灵动美,可以作为年轻人培养气质的目标.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书卷气采自于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