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理论视野》2008,(2):63-64
《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4期刊登记者专稿说,近年来,大、中、小学生伤害自己(自杀)和攻击他人(群体青少年抢劫、杀人)的案件时有发生,且有上升之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据重庆公安机关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在公安机关抓获的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青少年占到总数的48.79%。重庆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研究发现,从作案手段看,青少年犯罪手段呈现成人化、凶残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报载:广州一位曾经组建我国第一个防止自杀机构——广州市“培爱”防止自杀中心、著有《珍惜生命——论中国的自杀问题》一书的陈云清先生,却突然悬梁自尽。许多人感到迷惑不解。广州著名心理专家施梦娟副主任医师认为,自杀是一种病,陈某因患了忧郁症而自杀。她告诫人们,凡有悲观、消沉与自杀意念的人,不要简单地认为他是“思想上的问题”,而应该警惕患忧郁症的可能,并及早用药物治疗。另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自杀与人类基因有关。科学界一直怀疑自杀与精神抑郁之间存在某种基因联系,并受家族遗传因素影响。他们在对众多企图自杀…  相似文献   

3.
周红 《民主》2010,(9):44-46
周恩来总理抗战时在重庆8年。每逢南开中学校庆,均以校友的身份到校祝贺,尊称他为老师:1957年周总理出访亚非11国归国途经重庆时,专程到南开中学看望他;在全国政协招待宴会上,席间周总理走到他面前向他举杯敬酒.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集中讨论两大问题:其一涉及到法国社会学大师埃米尔·迪尔凯姆的自杀学说。笔者认为,迪尔凯姆的自杀学说在论及性别问题时带有浓厚的男权主义偏见,他的分析偏移了他所大力提倡的社会事实研究法;其二民国时期京沪两地的青年女性自杀格局。根据笔者的分析,京沪女性的自杀问题在当时非常严重,两性自杀死亡率相近;两地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的自杀已遂和未遂事件中女青年所占的比例最高;诱因多是家庭矛盾或情感纠纷。本文意在厘清古典社会学自杀理论的局限,也在将中国近现代的自杀问题纳入到社会性别分析框架中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爱米尔·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一书中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因素对人类自杀起到的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个人与社会间特有的平衡失去、原有的社会规则逐渐打破、社会转型期的制度错位等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自杀现象,我们必须转变心理咨询和精神医学治疗的单一模式为强化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模式,让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相似文献   

6.
从“清廉总统“到“受贿罪嫌疑人“再到“涉嫌受贿“接受检方调查直至跳崖自杀,卢武铉的一生有着太多让人感慨的时刻。他是一个平民总统,是无数老百姓通过一张张选票累计选上去的,这样一个近似完美的总统,怎么会选择一个罕见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老百姓眼里,他是一个纯朴善良的伟人。为何他会选择自杀呢?让我们看看他的遗书,通过心理学的角度看看卢武铉自杀前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7.
老李船长 《各界》2010,(1):56-60
前115年,刘彻第25年,霍去病死后隔年,长安发生一件大案,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自杀了。张汤是司马迁着重点名的酷吏,班固没觉得他是酷吏,单独给他写了传记。今天的小说或者电视剧,提到张汤,一般是阴狠冷酷的反面角色。  相似文献   

8.
王恺  王烁 《各界》2010,(3):83-87
抗战胜利后的张澜 抗战胜利的消息在1945年8月10日晚不断地通过广播在重庆街头流传,当时已经73岁的张澜老泪纵横。他和老朋友鲜英在重庆的特园居住,张澜的孙女、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回忆,特园是“鲜英(字特生)在重庆的住宅,也是民主人士在重庆聚会和议事之地,董必武赐名‘民主之家’,冯玉祥将军手书题匾。张澜每次来重庆都借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型会使行为定性更加精细和准确。受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劝说帮助型自杀关联行为并不具有可罚性;在欺骗、强迫他人自杀的场合,只有当欺骗、强迫达到了剥夺他人自主意志的程度时,才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相约自杀的情况,即使相约自杀的发起人未死亡,也同样不能将其定罪。  相似文献   

10.
艾英旭 《各界》2011,(6):81-84
于会泳有音乐天赋,曾经是优秀的教师、有才华的音乐专家,“文化大革命”后期当上了文化部部长。粉碎“四人帮”后,他被隔离审查,最后自杀。于会泳走的是怎样的人生之路呢?  相似文献   

11.
张朝政 《学理论》2009,(30):232-233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解读海明威自杀之谜。从后现代主义看,传统的成功观表现为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这必然使人产生担忧失败的焦虑感。海明威深受传统的阿尔杰主义成功观影响,对他而言,名声是成功龋标志。但随着年长体衰,他无力以硬汉形象维持自己名声,只好以死来摆脱对失败的沉重焦虑感,维持名声。  相似文献   

12.
洛华 《瞭望》2000,(45)
自杀盛行,是日本社会的一个顽疾。据日本警方统计,自杀人数已经是交通死亡人数的 3倍,其总数自 1998年首次突破3万后,一直呈上升趋势,去年更是达到了 33048人。统计显示,今年突破 3万人也在意料当中。 形势逼人,对于这一增再增的自杀人数,厚生省已表示,情况已到了“不能无视的程度”,为此将采取措施,减少自杀人数。根据规划,到2010年,政府将尽力将自杀人数控制在2.2万人以下。不久前,政府决定,明年拿出3亿日元(约280万美元),深入调查自杀的原因。 一般认为,在自杀的日本人当中,大约一半是因为健…  相似文献   

13.
李兴濂 《各界》2010,(2):55-58
李贽(1527—1602)原名林载贽,因林李同姓,后改名李贽。号卓吾、宏父,又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著有《焚书》、《藏书》。李贽崛起于晚明,他把明代个性解放思潮推向高峰,作为异端领袖,他非圣反儒,离经叛道,是对假道学构成的世界最勇敢的冲击,他大胆的怀疑精神与批判意识自庄子、嵇康以来无人可比。他生得奇,死得亦奇,是屈原之后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少数敢于自杀的哲人,他的死成为明代思想文化的绝响。  相似文献   

14.
最近闲暇时,卒读旅澳华侨袁玮一篇题为《无待的悉尼》的小说。小说反映一个地老天荒的情爱主题。主人公与一位叫杞的女人打得火热,难舍难分,但杞是有失之妇,难以与他琴瑟和鸣。无情的现实使之颓丧、悲哀,使之坠入了一片“无待”境界中,于是他“真诚地考虑过自杀”,甚至考虑了上百种自杀的方法,诸如用剃刀割腕、上吊、吃安眠药之类……虽然主人公后来死去活来,但作家刻划的主人公心态──“什么也没去思考,什么也没期待,什么也没干”的“无奈”境界,倒使我在这个故事未免俗套的表象背后,窥视到了作家的良苦用心,也使我顿悟生命…  相似文献   

15.
青年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今天,自杀作为人类自我毁灭的一种行为,正在奏出越来越不和谐的悲调。当世界各地不断惊呼自杀率急骤上升,自杀正占据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以至第一位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周围,自杀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多,来自自杀的威胁正日渐严重。自杀,已经成为世界性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尤其是正值生命力旺盛时期,被视为希望和未来的青年的自杀,更是令人感到担忧和难以接受。他们为什么要自杀?自杀的动机可否逆转?用什么方法才能阻止他们走向自毁? 一、青年与自杀问题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美国心理学家G·斯坦利·霍尔把青年期称为“大动荡”时期,他认为:“十几岁青少年的情绪通常很不稳定,十分孤独。那是一种不能自控、剧烈变动的精神状态,感情胜过一切。可见,这时的不稳定极为突出。青少年的情绪就  相似文献   

16.
当网瘾形同毒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道么?他因为家里不让上网打游戏,曾经自杀过6次,还用菜刀砍伤了父亲”  相似文献   

17.
李根亮 《学理论》2010,(24):186-187
古代小说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自杀方式,这些自杀方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自杀者的地位和性格有一定关系,也有助于认识古人面对死亡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杀原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碧云 《学理论》2010,(19):121-122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认知存在偏差、学校教育呈现异化、不能正确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和就业压力下家庭教育的严重缺陷四个方面。面对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增多的情况,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独立组团的重庆代表团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重庆团58名代表绝大多数是在重庆工作的同志,在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七位代表中间,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又以他多年在语言学界和教育界的影响显得引人注目。许嘉璐不记得自己第一次到重庆是什么时候了,但他在重庆学界的许多朋友和学生都还记得八十年代初期,为了尽快恢复和普及训诂学,他曾经发着高烧从贵阳赶到重庆师院讲训诂学。数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鸦雀无声听讲的情景对许嘉璐来说也是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宋福祥”案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于夫妻间是否存在救助义务,违背救助义务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众说纷纭。通过深入分析可知,我国婚姻法规定了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那么夫妻间就更加有救助义务。在其妻子自杀的情形下,宋福祥应当竭尽所能的阻止其自杀,但是宋福祥当场却没有采取任何的救助措施,违背了他对妻子的救助义务,其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同时在认识到自己的见死不救会导致李霞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宋福祥既没有劝阻,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救助措施,就充分暴露了其放任李霞死亡的心态。因而宋福祥具有故意杀人的主观心态,齐备了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