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嵬 《人大建设》2005,(5):15-16
2004年以来,在中央多项惠农政策和农产品大幅涨价“双拉动”下,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可农村消费市场依然处在“冰冻期”之中,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农村消费水平要比城市落后10年。农村消费不旺,“三个农民抵一个市民”的低消费水平,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农民“增收钱”为何不敢花?  相似文献   

2.
秦海霞 《小康》2006,(8):28-29
《小康》:您对中国农村时遭受假货侵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李国祥:看中国农村的假冒伪劣现象,应从产地和消费地两方面看。从消费地来看,农村的消费心理和可控资本决定了农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能力极强。同时农民出于维权能力等因素,要单从农村来净化消费环境现在经过市场的选择和淘汰,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所以对地方来说,主要是如何避免靠这种假冒伪劣产品起家的“宿命”。但现实却是,地方政府无形中在纵容着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我们在做乡村调查时,发现不少地方领导层都乐意对当地制假造假睁只眼闭是不太可能的,最主要的还是要…  相似文献   

3.
在晋西北老区宁武、神池等县的农村调研时发现,老区农民对中央建设新农村的举措非常欢迎。但与此同时,他们认为要加快老区新农村建设步伐,首先要来一场“消废”革命。2005年,晋西北八县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左右,农村市场已开始成为拉动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农村消费环境以及广大农民消费维权意识令人堪忧。农村消费品市场几乎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以致农村消费品市场被戏称为消“废”品市场。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已成为广大农民难以承受之痛。调查表明,农村消费变成消“废”的成因主要有五个:一是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4.
林憧 《小康》2006,(8):32-32
建设新农村是国家实现小康战略目标重大举措,其核心是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9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构建好农村消费安全环境,才能有效保护这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农村的消费环境的恶化,给新农村建设大打了折扣。换句话说,农村消费环境安全问题的显性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民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农民消费者戏称为农民“消废”者,从中不难看出农村“消废”市场之严重。因此,新农村要建设好,首先就要“消除”农村的“废品”,开展一场农村消“废”运动。大量的案例表明,曾经荡漾在农民脸…  相似文献   

5.
作为扩大农村消费主导力量的政府重中之重是要加大政策资源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财政政策资源。广东农民消费水平低、区域差距大等特征决定了需要调整收入分配、健全农村社保体系、改变消费理念以及改善消费环境。以财政政策分析,扩大广东农村消费需求在于完善支农政策、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将财政向民生转移、培育消费市场、完善补贴政策以及调整收入结构。  相似文献   

6.
张杰 《创造》2001,(5):42-42
开拓农村市场仍面临一些制约性因素,值得重视并研究解决。据笔者在农村走访调查,当前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有“六盼”——   一盼加大开拓农村买方市场的力度。随着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逐步缩小,农村商品日渐丰富,城里卖的东西农村也能买到,昔日农村“买难”的现象在农村大多地方基本消失,但与之相反,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卖难”问题,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制约农民购买力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商家应把着眼点从急于开拓农村卖方市场转移到先开拓买方市场上来,多渠道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唯有此,才能增强农民购买力。  …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2,(2):64-65
2012年1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中国消费小康  相似文献   

8.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而实现文化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投入逐渐加大,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忽视农民文化权益,农村文化呈现边缘化趋势、农村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有效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消费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文化娱乐选择,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提高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水平,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 现代主义是一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 ,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的西方思潮。在经济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文化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反中心、反主体性的哲学思潮 ,它从根基上拆除了一切带有总体性倾向的终极希望 ;在艺术方面 ,“后现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前卫艺术运动 ,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在后现代消费社会 ,文化艺术可以拿来消费 ,文化亦难免逃脱被消费的命运 ,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切商品消费又都可以美其名曰“文化” ,在文化的氛围里捕捉…  相似文献   

10.
河西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打假维权工作。3月12日,围绕今年“3·15”消费与服务的主题,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河西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到河西环卫垃圾处理场,现场监督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行动。为搞好这次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行动以及“3·15”活动,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区工商分局的汇报,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 (一)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2009年、2010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12.
提到假冒伪劣商品,作为消费者,人人都恨得咬牙切齿,它使消费者防不胜防,倍受其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大,从日用消费品到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数量越来越多,有的假冒产品数量已超过真品。特别是烟酒、自行车、家用电器、医药、农业生产资料的假冒伪劣产品更是难以数计。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下了很大的决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1992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问题依然突出。如:几乎所有的全国名酒和地方名酒都深深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二十年,湖北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二千元大关,达到2102元,比改革初期的1978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2.4倍,年均递增6.6%。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力地拉动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消费水平由改革前的温饱不足,达到目前的温饱有余,进而稳步向小康迈进,到本世纪末农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将能够变为现实。一、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农民生活消费变化的特点l、各项消费支出成倍增长,农民生活全面改善,整体消费已实现贫…  相似文献   

14.
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而且呈迅猛发展蔓延之势。目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大,从日用消费品到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数量越来越多,有的假冒产品数量已超过真品。特别是烟酒、自行车、家用电器、医药、农业生产资料的假冒伪劣产品更是难以数计。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下了很大的决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可谓是天天喊,月月抓,年年搞,1992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问题仍然突出。如:几乎所有的全国  相似文献   

15.
范晓光 《青年探索》2005,(3):18-22,27
本文利用“在宁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资料,主要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等维度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方式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之间存在的异同,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智慧 《创造》2001,(2):18-18
改革开放 20年,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偏好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以“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为标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方式正逐步向小康型过渡,居民消费内容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扩大内需,近几年,我国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消费贷款项目,如汽车贷款、住房贷款、旅游贷款等,数额从大到数十万元的购房贷款,小至数千元的个人消费品贷款,贷款消费正逐渐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但是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消费信贷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其拉动内需的效果也并不明…  相似文献   

17.
陈抗行 《小康》2005,(7):3-3
“消费小康”是个什么概念?窃以为,可以对其作大体的量化界定:这是摆脱了“短缺经济”时代物质匮乏困境的消费层次,人们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这又是受制于现实市场和资源环境因而相对缺乏弹性的消费层次,适度、节约、平衡仍为消费者不可忽略的关键词。“消费小康”曾是国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便是历史上那些传为美谈的“盛世”,其实也从未达到过这样的消费水准。封建社会的巅峰之期“康乾盛世”,在当时抵达过中国的西方人留下的文本中,却是一片充满饥饿与贫穷的苍凉景象。而今天,中国的广大地区已然陆续进入“消费小康”时代…  相似文献   

18.
刘青 《时事报告》2006,(2):51-51
据北京晨报最近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消费分为四档:“贫困型”消费.每月三四百元,“经济型”消费.需要七八百元.“小康型”消费为千元出头,而奢侈型消费则达万元。在校大学生到底该如何消费?一月化多少钱才合适,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其实,这并不是一件纯粹个人的私事。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5,(7):9-10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不再满足温饱,而把目光投入到更多的消费领域,逐渐呈现消费多元化的发展状态。鲍富海合肥德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生活消费主要包括衣、食、住、行,我认为这些生活消费都该注重品牌,因为任何一个成功品牌背后都蕴含着该公司的实力、品质、诚信和社会公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就目前而言,百姓家庭一辈子或许只拥有一套住宅,选择品牌公司显得尤其重要。在住其屋的70年中无时无刻的体味着环境、这房子所散发的文化、精神清香,真正享受小康生活,体验小康的生活。我们作为房地产…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