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网络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信息具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功用,对公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素质具有广泛培育的功用,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效益具有显著提高的功用。发挥网络文化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功用,应通过建立其民情信息的网络资源库、内容信息的网络发布平台、活动的网络交互平台、相关知识的网络学习平台等路径来实现。同时,应实行以下基本方略: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坚持循序渐进、加强网络立法、缩小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技术互联网向政治互联网的变迁后,网络之于协商民主也由早期的工具辅助作用转为更深刻的政治价值建构,呈现出从最初的协商中嵌入网络技术到发展网络公共领域协商民主的趋势。但是,与这一进程相伴随的还有困难与阻碍,既包括信息超载、信息异化、信息鸿沟等技术性障碍,还包括政治参与有限与失序、协商遗失与"巴尔干化"、公共责任与激励匮乏等政治性障碍。鉴于此,至少可以从技术发展、制度建构与文化养成等三个递进的层面来推动未来网络协商民主之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芳 《当代世界》2009,(4):48-49
作为拥有相对独立的所谓“第四种权力”的一支社会力量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媒体的特殊地位赋予了其参与政府决策包括外交决策的可能性。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传播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公众参与外交政治生活的需要,媒体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获得国内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来源,从政府和民众两个向度对政治和外交生活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并最终影响一国外交决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人们参与舆论的话语权得到很好的行使,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解决中来,他们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互联网技术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事件处理的热情,同时也加强了公民与政府组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由于互联网平台的隐蔽性和技术特性,使得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给广大公民原本平静的生活增添了忧虑和不安。本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今大马》、《独立新闻在线》、《马来西亚内幕者》和《今日马来西亚》等新闻网站以及大量的网上论坛,正在成为马来西亚选民尤其是年轻人获取政治信息与进行政治参与的新渠道。这无疑对马来西亚政治系统的开放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很多,主要有网络政治表达、网络政治监督、网络政治结社和网络政治动员等。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参与形态的分裂性、参与目标的复杂性、参与过程线上线下的联动性等特征。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扩大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凸显了大众政治的重要作用;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和紧张情绪,增强政治系统的弹性和柔韧性;有助于塑造新型政治文化,推动中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革命既提高了互联网普及率,也增加了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并正在改变传统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作为当代政治学研究的新拓展,网络政治学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吸引了学术界的积极探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英文文献中有关互联网与社会个体及群体的关系、网络政治学研究的衍生理论分析框架等成果进行全方位评述,以期客观认识当前网络政治学的发展现状、研究焦点及未来走向,为中国学术界相关知识的增进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民主"一般是指以公众的网络空间为场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字互动,积极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活动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由于其所凭依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形式所具有的非物质性、非接触性、隐匿性、分散性,"网络民主"在形式上具有虚拟性、秩序上具有去权威性、组织上具有非正式性。目前"网络民主"还只是一种不健全的有限民主,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既有积极、正面、有利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五育”与“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美国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十分普遍的新形态。按照知识体系分类的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公民教育、历史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等五个方面,并呈现出隐蔽的政治性、较强的拓展性与明显的针对性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视野中的民族地区政治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政治资源是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财富。政治参与是民族地区的重要政治资源。政治参与膨胀或冷漠所形成的并发症是民族地区政治资源流失的突出表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文化落后、民族意识狭隘、参与制度不完善等是政治参与并发症与政治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加强政治参与的治理,主要包括以顾客为导向,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以参与为理念,引入政府竞争机制;以有序为前提,优化政治参与制度;以创新为动力,提升政治参与水平;以发展为要务,夯实政治参与基础等路径选择,最终能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民族地区政治资源,从而推进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发展,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网络化趋势给政治发展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政治生活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挑战 :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受到冲击、公民政治参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公民权利的保障遭遇困境、国家安全的维护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梳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民主政治实践的期望价值指向与现实需要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依次选择了与特定历史时空相耦合的动员型模式、大民主模式、组织化参与模式与社会参与模式。从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实际落差来看,以人为本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必须同民主政治的价值相吻合,必须置于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框架内,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世俗社会中不存在完美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我们只能在从人类一切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中汲取创新的灵感与资源的同时,依凭政府、学术研究与社会形成的有机合力,不断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行为的主要方面,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往往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民主化的标志,然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往往也是过度政治动员的结果。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转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参与随着选举活动的增加而不断扩张和深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社会陷入高度政治参与的时期,这与台湾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2008年对山东省莱西市东大寨和牛溪埠村的调查数据和访谈笔录,对农民政治参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充分说明,经济收入与政治参与程度之间相关性最弱,文化程度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最强,年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比较显著,性别和政治面貌与政治参与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美国“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明显两极化、主体向左的趋势。一方面,这种两极化与两党意识形态、政策立场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两极化也显示出新的代际特征,即鲜明的道德色彩与强烈的对抗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政治认同两极化的原因包括信念激情期的周期性再现、美国大学校园成为政治认同极化的孵化器、安全空间建构与微侵犯观念隔断大学不同政见者的沟通与交流、社交媒体强化“Z世代”同一阵营内部的政治认同等。“Z世代”大学生以“对抗共同敌人”的方式参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并使投票率创下新高,这成为其政治认同极化公开表达的明证。这一态势引起了专家、学者等的警惕,重建大学校园政治生态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也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社交媒体的运用将使“Z世代”大学生对华民意更具敌意,受害者心理将使美国舆论在人权等相关问题上对中国持更负面的评价,安全空间防线将使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受到进一步干扰。“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趋势及大学校园政治生态将是评估美国政治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星 《台湾研究》2016,(4):31-37
在战后台湾的政治变迁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社会结构变迁冲击下及与西方式政治制度的冲突中实现了现代转型,其核心部分如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关系网络等结构均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台湾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台湾政治变迁产生了持续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民主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的民主,网络民主的兴起是推进民主政治的强大动力.从网络特征来看,大力推进网络民主是发展民主的重要途径;从国际民主政治大势来看,网络民主已经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形式;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来看,网络民主与其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从我国民主政治的现有基础来看,网络民主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吴迪 《工会博览》2011,(8):292-292
民主政治的发展,显著地表现为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现代国家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因此,如何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一场新的传媒革命的来临,也使媒体与政治的关系这一经典学术议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集中体现为关于互联网与政治参与之间关系的探讨。迄今为止,国外互联网政治参与研究已经走过20余年的历程,并基于"互联网"和"政治参与"形成了两条主要的研究线索,二者在研究方法和模型设计方面既有一些较为成熟的做法,也面临尚待突破的难题。总体而言,互联网对于政治参与水平的提升作用得到广泛证实,但是其隐含的问题与困惑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中国互联网政治参与研究起步较晚,一方面需要以丰富的本土研究成果与国外学界展开对话,并力求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中国议题的特殊性也为国内外学界提出了值得共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其政治社会化最通常和广泛意义的实现,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技能,丰富其政治参与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