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6,(11)
正1935年8月底,红军在长征中历经千辛万苦走出草地,决定休整几天。趁这个机会,总部机关的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整顿,改选了党支部,随后各党小组又选举了新的小组长。机关党小组里有副主席周恩来、参谋长张云逸、司令部的几个参谋,以及警卫员魏国禄。在一次党小组会上,张云逸提议选魏国禄当小组长,周恩来笑着点头说:"很好,同意。"大家也都表示赞成。魏国禄感到很难为情,心想:党小组里有副主席、参谋长,还有参谋,自己是个警卫员  相似文献   

2.
事例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周恩来同志询问他所在党小组的组长魏国禄 :"这个月党费我还没交吧?"得知自己被"代交"党费后,周恩来同志严肃地说 :"国家大事重要,交党费也重要,因为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交党费似乎是组织生活中的小事,但其蕴含的义务和责任却不小,反映出党员对待组织生活是庄重还是随意.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与王尔琢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视察筹建中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时,发现没有王尔琢的照片。便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千方百计征集王尔琢的照片。"现在我们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看到的那张照片,就是在周总理关怀下找到的。王尔琢祖籍湖南石门,黄埔一期学生。正是在军...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学习导报》2012,(14):40-41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归来,第二天在报纸上有消息说“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看到此,周恩来找来写此报道的记者,指着报纸上的消息说:“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现在,天灾人祸搞得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我周恩来作为国家总管,居然还“神采奕奕”?这样宣传“上不合于国情,下不安于民心”。  相似文献   

5.
驭曦 《新湘评论》2011,(8):12-13
对妻子:"她就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 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在紫光阁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站了起来,向周总理告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就在张爱萍站起身来,刚准备离去时,周恩来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堵住了张爱萍的去路,关切地说:“爱萍,你带核试验的...  相似文献   

6.
正红军进入云南省马龙县,敌军地面部队、飞机对红军围追堵截,当地老百姓也都吓得躲藏起来了,村里见不到人,警卫员们跑遍了村庄都弄不到吃的。这时,警卫员魏国禄在一个老乡家里发现了两碗苞米和10个鸡蛋,赶紧拿回去做成饭,给十多个小时未进食的周恩来端去。周恩来严肃地问:"这些东西是从哪儿弄来的,多少钱?"魏国禄答不上来,只好说:"老乡家里没有人,直接拿回来的,想让您先吃上饭。"周恩来把  相似文献   

7.
驭曦 《学习导报》2011,(8):12-13
对妻子:"她就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 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在紫光阁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站了起来,向周总理告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就在张爱萍站起身来,刚准备离去时,周恩来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堵住了张爱萍的去路,关切地说:“爱萍,你带核试验的文件了吗?”  相似文献   

8.
张璐 《党史纵横》2012,(5):47-48
周恩来少年时期曾在东北求学3年,并立下了著名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多年后,他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说:"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可以说,周恩来的革命生涯启自东北,而曾作为党在东北地区统一领导机构的中共满洲省委,其在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时刻和危急关头,也都与周恩来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决策筹建中共满洲省委  相似文献   

9.
吴志菲 《党史纵横》2010,(12):45-49
1954年12月31日凌晨,周恩来还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秘书轻轻地走进来,低声说:"总理,黄镇大使从雅加达来电。" "哦,茂物会议有结果了?"周恩来接过电报仔细看后高兴地对秘书说:"好。黄镇大使给我们送新年贺礼来了。" 原来,亚非各国人民呼吁联合起来共同反帝反殖、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独立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亚非一些国家领导人也希望坐下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1995,(Z2)
周恩来谈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1967年4月,周恩来在北京和越南总理范文同会谈时,谈及1945年先后发生的两件事。"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周恩来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支持蒋介石。那时,苏联打得损失很大,签订了雅尔塔协...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故事:新中国成立伊始,百业待兴,作为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同志日理万机,一天他刚刚走出办公室,工作人员走上前说:"总理,有几件事向您汇报一下。"周恩来马上打断他的话,郑重地说:"不要叫总理,我们党内还是称同志好。"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在"两个务必"前加上的"同志们"一词,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使命感、重托感。  相似文献   

12.
惊心动魄的“九·一二”之夜──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处置林彪叛逃事件述实于南林彪阴谋政变证据确凿1970年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集团用"和平过渡的办法"篡权的阴谋失败后,林彪感慨地说:丘八斗不过秀才。8月27日晚,他对吴法宪说:我们这些人搞不过他们,...  相似文献   

13.
执法应学卫嗣君王文红据《韩非子选》载:卫嗣君时,有一囚徒逃往魏国,为襄王之后治病。卫嗣君派人拿五十两黄金去买那个囚徒,连去了五次,魏国都不肯交人。卫嗣君便决定用左氏去换那个囚徒,大臣们说:“以一座城去换一个囚徒,值得吗?”卫嗣君说:“这是你们所不会想...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恩来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廖心文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总编辑采访,谈到台湾问题时曾说:"我们一直主张通过和谈实现中国统一,这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事实正是这样。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长征路上,在陕北窑洞,周恩来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留着长胡须。是因为没有时间刮吗?诚然,时间对于当时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来讲是极其宝贵的,但周恩来留长须却另有原因。1927年,蒋介石在叛变革命时对周恩来说:“在黄埔时,我是校长,你是政治部主任。现在,我是总司令,你还是来当政治部主任吧!”周恩来立即说:“我劝你还是跟革命走吧!假如你把我抓住了杀我的头,我跟共产党走的意志还是不会变。你要靠国民党发家,如果我们把你抓住了,我就把胡子刮掉!”从那以后,周恩来一直留着长须。有人不知其缘由,…  相似文献   

16.
至孝周恩来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儿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洪流。可以说在他心中,始终是将"大家"放在"小家"之前。他的一生,始终在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着、拼搏着、奉献着。不过,周恩来也常说,共产主义者并不是六亲不认。在这方面,周恩来所表现出来的至孝情怀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17.
董保存 《湘潮》2014,(5):34-38
两颗"种子"成勇士每年新兵入伍后,第十六集团军都会组织新兵参观军史馆。走进军史馆,老同志都会对稚气未脱的新战士说:我们是著名的勇士部队,知道吗?勇士部队是从两颗红色的"种子"成长、发展起来的!这两颗"种子"就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走进红五团的营区,你会看到镌刻在汉白玉墙上的周恩来题词:"模范红五团是全军的模范,但你们不能骄傲,要一直当模范,直到把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消灭,你们还要当模范。"这是1933年8月,时任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在江西滕田授予他们“中国工农红军模范红五团”荣誉称号时的题词。在此之前,红五团中的骨干经历了八一南昌起义的战火,坚持了井冈山斗争。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12)
正1935年8月底,红军在长征中历经千辛万苦走出草地,决定休整几天。趁这个机会,总部机关的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整顿,改选了党支部,随后各党小组又选举了新的小组长。机关党小组里有副主席周恩来、参谋长张云逸、司令部的几个参谋,以及警卫员魏国禄。在一次党小组会上,张云逸提议选魏国禄当小组长,周恩来笑着点头说:"很好,同意。"大家也都杨子华,1908年出生于陕西麻谷县,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临河县委委员、伊盟工委委员、鄂托克旗和杭锦旗两旗工委书记、绥西特委组织部部长。他与王森、韩是今、王逸伦、李贵、闫定础、魏思文、刘进仁、侯进国等同志,为河套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和秘密斗争,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1932年春,他们办起"农业合作社""穷人会",以渠工罢工、借粮、抗税、抗粮等多种形式与反动当局、地主进行斗争;1933年,  相似文献   

19.
孟菲 《世纪风采》2008,(11):40-41
建国初期,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曾多次提出,周恩来在西花厅的住房和办公室都是旧式建筑,砖木结构,方砖地面,阴暗狭小,且年久失修,因此主张翻修一下。但是,去请示周恩来时,却碰了钉子,他不同意翻修。他不仅连图纸都不看一下,还说:“当年的袁世凯、段祺瑞都能在这里办公,而我们共产党人住进来了反而要翻修,这不是自毁名声吗?”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村口立着5位世纪伟人的塑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粥时。塑像上的伟人行色匆匆,像是要到哪里去。当地的老乡说,他们是要进京去“赶考”…… 解放战争时期,西柏坡因中共中央曾住在这里而名扬四海。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的五大书记就要离开西柏坡进北京了。临行前,毛泽东严肃地对其他几位书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接着说:我们都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让我们把时间再追溯到抗战胜利的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