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近日在探讨“新形势下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难在哪里、新在何处?”时指出.应当看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腐败现象在不断蔓延和加剧,体制转轨中的漏洞给一些人钻了空子,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遏制办法。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也养起了自己的“小厂”,而且,比较普遍。厂长这样干。你怎么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说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其次,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脱离实际,跟不上当前的形势发展的问题。许多地方做思想工作就是读文件,职工…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遏制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不少地方的相关部门绞尽脑汁想点子,八仙过海显神通,相继出台了五花八门的反腐措施。可惜大多“叫好不叫座”,无疾而终。比如,为制止公款大吃大喝,先有开征“筵席税”,后有把公款吃喝与抽取扶贫资金挂钩,其效果都是以搞笑收场  相似文献   

3.
基层商业企业直接和钱物打交道,货币交换中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腐败行为无不对其产生影响。如有的人钻改革的空子,大搞权钱交易;有的人借业务往来之机大吃大喝、挥霍公款;有的人以承包或优化组合为名拉帮结派、优亲厚友、分配不公等等。这些腐败现象严重腐蚀党员干部队伍,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妨碍了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现实要求我们纪检监察机构要研究新问题,构筑新的工作思路。目前,对企业领导干部失律失察的问题比较普遍,事实表明,基层商业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只靠主管部门的纪委和监察部门来管,很显“鞭长莫及”、“手大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抓思想教育、查办案件、检查监督、刹风整纪的同时,努力探索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路子。一、改革管理体制,减少以权谋私的机会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是消极腐败现象难以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权力越集中,求之越多,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的机会就越多,一些独揽大权而又心术不正的人,乘机搞权钱交易就越容易。我市的体制改革在简政放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以后,该放给企业的权,大…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其中,纪委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促使反腐败合力的形成,这是党章赋予纪委的重要职责,也是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好的体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反之,不好的体制,则会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敏 《法制与社会》2013,(32):145-146
信仰缺失是党内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廉政,先正心。本文从诠释真善美入手,探讨了产生腐败的主体因素,展示了真善美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进而强调信仰真善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唤醒公众的反腐共识,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并且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腐败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难以医治的顽症,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信心通过健全制度和体制创新来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至于如何通过健全制度和体制创新来遏制权力腐败,由于这个问题刚刚提出来,其设计方案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才能拿出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案来。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在班子,关键在“一把手”。只要各级党委“一把手”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本班子做起,从分管的地方、部门抓起,洁身自好,守土有责,自己不打倒自己,就不会被腐败现象所攻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的有关廉政建设的条例、规定很多,也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为什么有些地方腐败现象仍在滋生蔓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个别地方、单位的“一把手”没有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好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台上讲富民安民,台下却害民坑民;台上讲五湖四海,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体现了我们党采用综合性的手段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滋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体制、机制、法制和管理上的深层次原因。多年来,我们把很大的精力放在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上,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后也还要坚持这样抓。同时,也要标本兼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抓源头,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是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反…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反腐倡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是人类社会的痼疾,中国现在仍然存在滋生和蔓延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处于腐败案件的高发频发时期,腐败现象确有其普遍性、严重性、顽固性和极大危害性。中国共产党是反腐败的社会中坚力量,反腐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反腐败的力度尚未遏制住腐败现象增长的速度,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现在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包括法制、监督、教育、物质保障等方面,使反腐倡廉沿着“依法治国”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行政机关是国家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担负着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责.为遏制行政机关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构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一、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实践价值 第一,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减少职务犯罪 本质上讲,惩治职务犯罪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惩”,而在于“治”,是为了从中分析掌握犯罪的特点、规律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增强反腐治本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必须坚持打防  相似文献   

14.
建设工程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通过这些年来的专项治理和整顿规范,遏制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初探宋文斌,欧阳惠方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该规定对于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重大意义。很有研究必要。一、建立财产申报制度的必要性和...  相似文献   

16.
依靠法制惩治腐败──学习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梁来贵在当前,全国人民最痛恨、广大党员最担心的是日益滋生蔓延的腐败现象。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有效地遏制并最终清除腐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同志一向十分重视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遏制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务犯罪为首恶的腐败现象,已经或者正在侵蚀着社会健康肌体。遏制职务犯罪的滋生蔓延,教育是基础,道德是规范,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科学和民主则是“基础和规范,保证和关键”的必备条件。目前,打击职务犯罪,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战果,但是,法律的作用还未能充分显现出来,一些未被查处的职务犯罪者依然“恶作不断有,赃钱时时收,犯罪天不怕,公权私有化”。进一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职务犯罪确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要构建公开公正、科学民主的权力运行机制。除依法必须保密的机密工作外,其他权力运作程序和操作过…  相似文献   

18.
费杰 《行政与法》2007,(9):68-69
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反腐败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要采取防范、制约、监督和惩处并举的原则,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针对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出台,进一步铲除了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加大了治本力度,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以有效遏制。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部分领导干部仍然“一手软,一手硬”,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用法规的形式规范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尤为重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包含了研究部署、组织领导、检查考核、责任…  相似文献   

20.
对公安队伍坚持反腐倡廉的思考谢飞云对于滋生蔓延着的消极腐败现象,“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①江泽民同志对腐败现象危害性的精辟分析,向全党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开展反腐败斗争,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