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三段论式结构,把世界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未来"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存在着共同体的自由、个人的形式自由、每一个人的实质自由三种自由形态。马克思关于第三个阶段的自由理想使人们意识到现代市民社会是一个远非理想的社会,并给全人类树立了一个理想的神性之维,以此来批判和关照现实,从而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真 《传承》2011,(31):26-31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经历前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和共产主义时代,人的交往形式也在这三个时代中呈现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自由个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思想具有两种基本的表述形式:一是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表述形式,即"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二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表述形式,即"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自由个性"。理论界以往的研究当中存在着忽视前一种表述、进而忽视前后两种表述之间微妙关系的普遍倾向,需要我们予以检讨。实际上,这两种表述形式之间既有世界观发展程度、批判对象选取、革命着力点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又有"价值—科学"维度相统一、思想发展连贯性、社会有机体认知等方面的本质联系,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马克思前后期思想关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研究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三种经济形态本质上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性关系社会。三者的差异是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和日耳曼所有制形式的同质性决定了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既有可能走西欧式的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既是诊断资本主义社会病理的百科全书,也是马克思运用历史科学对资本主义制度伪正义属性的系统性分析。从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歃血为盟"至自由、平等、正义成为"他者",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资本运行的悖论,即"物与物平等"的背后是"人与人不平等"。无论当今新自由主义如何以"正义药方"粉饰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剥削与压迫从未改变。以《资本论》"照妖镜"观资本主义制度各派的"药方",既是对马克思政治哲学历史属性的还原,更是探寻"第二个一百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新征程中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6.
邱光政 《传承》2008,(10):34-35
"自由个性"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即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标尺,把人类社会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通过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梳理,可以其为视角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进行理性认知."美好生活"经由长期发展而来,早已跨越"人的依赖性";"美好生活"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使需要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逐步显现,立足但不局限于"物的依赖性";"美好生活"作为理想的生活样态,应然迈向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自由个性"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即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9.
"货币共同体"是以交换价值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逐利欲望的观念反映。"货币共同体"是单个的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实现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新的限制。深入研读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共同体"思想,对于认清资本主义本质,理解当代人的现实处境,减轻"货币共同体"等外在力量对人的奴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人的生存实践为基础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而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为人自身发展历程中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按照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形态划分,当今时代仍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现代的科技文明、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导致了人的存在的异化状态。而当代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则应彰显辩证法内蕴的和谐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不是五形态论,也不是三形态论,而是"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从生产的技术形式、社会的生产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形式等三重逻辑出发,构建起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把握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从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出发阐释中国道路,揭示出中国道路处于由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商品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等构成的历史方位;有效说明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合理性、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正确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对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4.
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放到马克思人学视域中去,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会由价值层面上升到历史科学层面。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需要为本,需要则以"全面"为本。我国当前处在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正视这一阶段,把它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统一起来,从"物"的产生、"物"的布局、"物"的持续、"物"的配置、"物"的共享五个方面把握,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人类历史依次划分为资本主义前、资本主义和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第三个阶段。马克思主要从劳动条件和自然关系的约束方面考察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对资本主义前的一些社会形态进行了科学概括,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资本将对传统社会实行全面的改造,资本将突破地方性和民族的狭隘眼界,创造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体系。资本在全世界胜利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解体创造条件,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准备物质和精神条件。社会主义的生产条件和交往关系都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成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全面发展、共同劳动和自由个性,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基本概括。  相似文献   

16.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在对资本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剖析中,提出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将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解放引入到现代政治事务的反思和批判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谋关系,不仅透视和还原了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开辟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构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中,阿伦特对马克思革命观的解读尤为独特,其核心论点是批判马克思将革命目标定为解决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解决以开创自由为核心的"政治问题",脱离了革命的原旨。遗憾的是,阿伦特未能理解,在资本主义现代性条件下,马克思将"贫困作为第一位的政治力量",通过推翻私有制实现人的普遍解放,正是为创建崭新自由政治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19.
刘子瑛 《前沿》2011,(20):76-79
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共同的理论旨趣。但由于二者对自由的理解存在差异,因而在实现自由、解放的途径方面也各不相同。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一方面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将人从这一生产关系所造成的利益冲突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人的自由个性。而在哈贝马斯看来,经济与政治只是生活世界得以存在和再生产所必需的职能系统,真正的解放只有在生活世界的相互作用领域通过规范人们的交往行为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黄睿 《岭南学刊》2011,(1):113-116,126
纵观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他毕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顺应其社会化发展的要求,由社会公开直接地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从事实上承认生产力的社会属性,从而消除人们相互间的分立化状况,消除整个社会的异化现象,使个人真正联合起来,实现人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状况及社会关系的驾驭和控制,实现对物的关系、对偶然性的自觉驾驭和支配,并在人与物的关系上,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地位.即实现人的个性自由。这个结论,既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也不是纯粹理论的逻辑推演,而是根植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社会主体之间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由此观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中,个性自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