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困惑、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的伦理思想及其特点龙美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必然要引起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现在人们谈论的所谓"道德流失"现象,恰恰说明了我们正面临着道德的选择。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效益经济,必然引起人们的价值取向由群体利益向个体利益转向;由追求平均主义的乌托...  相似文献   

3.
知识点文本解读范式是围绕教材知识点,以知识内容的梳理、界定和阐释为主要任务的思维模式与实践框架。这种文本解读范式存在内容浅表、层次低位、形聚神散等问题,不利于学科育人目标实现。素养教学要求实现向大概念文本解读范式的转轨。为此,教师要在观念上转向,即课程知识观由认识论立场转向教育学立场,教学过程观由符号传递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价值观由知能取向转向素养取向;在实践中要形成"梳理知识点—提炼大概念—构筑大概念网"的路径,为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12,(10):89-94
包容性思维范式及其社会实践价值刘琳娜在《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中,需要由单向化、排他性取向的非包容性思维范式转向互为主体的包容性思维范式。非包容性思维范式和包容性思维范式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反思非包容性思维范式导致的增长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微观层面的人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道德转型未及时跟进,引发了今天的道德困境。要走出道德困境,必须在道德建设的路向、道德作用的机制、道德规范的制定、道德规范的践行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四个转型,即由熟人道德转型为陌生人道德,由他律道德转型为自律道德,由权威道德转型为自主道德,由文本道德转型为活动道德。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正在实现由传统理论形态向当代理论形态的转向,具体表现为:在理论内容上由片面向全面转向,在理论重心上由物本向人本的转向,在发展战略上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向,在发展模式上由一元价值取向向多元价值取向的转向,在研究方法上由理性思辩向实证分析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的素质是指个人和群体的内在品质.它包括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文化程度、科学知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陈红  米丽艳 《长白学刊》2021,(2):141-147
道德榜样叙事作为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总体历史进程中持续展开并不断进阶。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榜样叙事发生了整体性嬗变,表现为:主体从主客二分转向主体间性;本体从单层面转向多层面与耦合化;媒介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和全媒体;环境从现实性转向"虚""实"交融;思维从单向式"灌输"转向沉浸式引导。新时代道德榜样叙事应把握好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努力做到政治为魂、受众为本、内容为王、协同为要,不断增强道德榜样叙事的生命力、关怀力和感召力,促进道德榜样叙事行稳致远,更好地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满足新时代人民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下,随着中国经济国力的日渐提升,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中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应该尽快由利益取向转向责任取向,中国的国际经济责任应该尽快由基本的国际责任转向大国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发生了由整体、美德到个体、功利的变迁,这种变迁的动因在于社会生活背景的变化和人的地位、生活目的的转变,并且表现出了"物化"、非道德化和过度的个体功利主义等偏颇性.从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事实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需要等角度看,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的应然抉择是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