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潘小宇 《湘潮》2016,(1):36-37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当代高校肩负的历史重任。高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完善相关的机制,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传播的平台等途径不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高度来重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定位,是根本性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种问题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成为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系统工程之重要一环,使受教育者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夯实政治认同的基础、面向时代化来提高把握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着眼大众化来形成对全社会的辐射作用。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功能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在发展中加强与改进。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推进科学发展观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内容和任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高校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尊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创新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大众化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下,必须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机遇,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深刻把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责任;必须着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不断增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个案汇集编成故事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会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分专题教育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思想信仰的非理性化与多样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相脱节、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带来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瓶颈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以育人文本,创新宣传教育载体,转变工作观念,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要以逆理论生长进程为路径,全面宣传学习、读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靶向传播,精准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对象,也就是当代的大学生,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是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8.
刘素平 《学习月刊》2011,(22):115-115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理论成为推进实践的强大力量,这是理论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将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高等学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责任重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内容自由化、传播媒介融合化四个显著特征,这些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剧烈的冲击和挑战。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舆论方向;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依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介素养;抢占网络空间阵地;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更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略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但当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边缘化、空洞化、学术化、庸俗化、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问题。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贴近校园生活、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健全体制机制、整合高校社科研究力量、拓展社会实践空间等方面寻找思路和对策,卓有成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青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青年个体成长的客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青年的政治思想,不仅需要对青年的价值选择进行正确引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青年价值认同、从自在到自为促进青年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遵循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规律,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和相关部门等各方面进行努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者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主旋律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辅助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青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青年个体成长的客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青年的政治思想,不仅需要对青年的价值选择进行正确引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青年价值认同、从自在到自为促进青年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遵循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规律,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东东 《世纪桥》2014,(5):45-4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意,除了发挥政治领袖、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等传统力量在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之外,应该把高校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应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要完成此重要任务,就需要高校领导真正重视、落实到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建设和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职能;发挥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社团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媒体的影响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争相关部门等各方面进行努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者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主旋律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辅助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独特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表现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发挥师资队伍的优势,关键在于提高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力和学术影响力;发挥学科建设优势的重点在于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发挥课程建设的优势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受社会环境、网络场域、主体因素等多重影响,话语构建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新语境。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内容思维、受众思维和媒介思维,处理好话语"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三大问题,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逻辑的基础上实现话语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9.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表现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发挥师资队伍的优势,关键在于提高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力和学术影响力;发挥学科建设优势的重点在于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发挥课程建设的优势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孙梅 《世纪桥》2013,(1):85-86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渠道,同时又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的界定,进一步论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