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振清  姜秀英 《世纪桥》2011,(11):53-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自开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令人担忧。文章对其进行分析并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付义  王国宏 《世纪桥》2011,(15):95-9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丰富历史知识和提升史学能力之外,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操、提升人文素质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人物身上往往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做人、做事的经验教训。本文从"纲要"课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在理论上阐明以历史人物评析为重点,结合具体人物言行的相关教学实例,剖析如何灵活、恰当地结合对历史人物的深入评析,用当代大学生乐于认同、易于内化的方式,把做人、做事的道理以鲜活的事例渗透给青年学生,进行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文明教育,促进"纲要"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张玲 《世纪桥》2013,(5):69-69,74
浙江树人大学提出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新定位,在该办学理念指引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的新模式。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注重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型理念对课程设计的指引与改造,探讨具有服务型特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形成情境式教学、研究型教学、专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课堂教学、课下调研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全方位教学体系,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本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根据新形发展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怎样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等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着重论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如何围绕教学目的和任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溶入课程教学中,如何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生为本、增强教学能力等方面,论述了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法赢得学生。  相似文献   

5.
“开卷”有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波 《世纪桥》2008,(10):129-130
大学公共课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不欢迎,教师没兴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被理论化、机械化,改变历史枯燥无味的现状,还历史以生动鲜活的本来面目,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接受历史,应做好以下两点:开卷考试;注意平时成绩的考核。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已经面世。从2007年春季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开始在2006级本科学生中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并使用这本教材。为此,中国史学会、教育部社科中心、《高校理论战线》编辑部邀请相关人员于2007年2月13日召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讨会”。本刊摘编金冲及同志的发言。以帮助读者了解这部教材,正确地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7.
大学公共课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不欢迎,教师没兴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被理论化、机械化,改变历史枯燥无味的现状,还历史以生动鲜活的本来面目,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接受历史.应做好以下两点:开卷考试;注意平时成绩的考核.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三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晶 《世纪桥》2009,(3):134-134,148
在新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为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四门必修课之一。如何教好这门新课,则需要广大任课教师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考核为媒介三个方面论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萌生的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玉婷 《学习月刊》2014,(18):86-87
通过对2011-2013级武汉科技大学本科生抽样调查,发现主要影响和削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些学生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切实通过科学的教学理论分析和探索,倾听、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并最终使"纲要"课切实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见表1)。一、课程准确定位第一个问题实质涉及的就是关于准确定位课程的问题。《纲要》课程既是一门历史研究型课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纲要”课有历史性、研究性和功能性的三重属性,教师需在授课时准确地认识和传达出这三重属性,因为只有教师准确定位,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明白,这门课拥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是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袁咏红 《世纪桥》2008,(9):122-1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地不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教师若要出色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则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艺术、语言艺术、演示艺术、教态艺术。也唯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启迪,才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强 《世纪桥》2011,(21):79-80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可以从"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理论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使其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吕飞  王维  张莹 《世纪桥》2023,(8):60-6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教师思维要新,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以武昌首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立足于“纲要”课程的建设情况,梳理积极心理学所探讨的“积极力量”“积极体验”和“积极人格”的重要观点,并围绕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延展学生受教的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课程获得感;明确课程教学的价值目标,强化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三维角度,探究“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地不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教师若要出色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则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艺术、语言艺术、演示艺术、教态艺术.也唯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启迪,才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我们,近现代史教学须重视全球地方化向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尤需以地方化的教学行为培育学生的全球化思维,从全球和地方的双重视角审视国史、国情,方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具有历史学科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课程目标既有和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的要求,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章借鉴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性质与特征,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三维立体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负面情绪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强  金源云 《世纪桥》2008,(1):121-121,12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学生存在两种比较典型的负面情绪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因对近代史过度的屈辱感而产生的抵触情绪,二是对中国近现代史课程错误认识导致的厌烦情绪。分析学生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进行合理引导的方法和途径对顺利开展近现代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运用"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树立青年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利用课程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和实践中贯彻"八个相统一",通过浇铸历史认同培育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相似文献   

19.
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现状情况如何?未来应该如何构建其理论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在对某民族高校文化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大一学生抽样调查发现,他们对正在进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实践表示满意,认为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影响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的其他因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改变其体验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消除负面因素就显得尤为紧迫,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解答学生的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组织教学,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必须严格遵循历史的本未面目多角度地分析复杂问题的来龙去脉,并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入解析,这有利于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疙瘩,从而提高"纲要"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