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0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连续进行了两轮调控,但效果并不明显,全年房价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到年底,房价和交易量又再度火爆。2011年1月,中央政府再度推出被称为"新国八条"的最新一轮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不仅是给2012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定基调,也是2012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与任务。如果这个目标不达到,房地产宏观调控就不会停止。当前房价过高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人们对住房问题愈加关注,房价也是在人们的关注中一路高涨,虽然国家对各地房价进行调控,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房价依旧呈现上升趋势。纵观近年来的房价,我们可以发现,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房价开始逐渐升温,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上海和北京等地,而2004年又是国内房价的一个转折点,从2004年开始各地房价开始上涨,涨幅较小,但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房价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在过去5年中,美国房价涨势如潮,5年间,房价几乎上涨了60%。(同一时间段,中国的房价涨幅超过了120%),我们弄不清是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吹大了全球的房地产泡沫,还是全球的房地产泡沫吹大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6年8月,美国联邦住房企业监管办公室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房价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景气指数与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发展依赖于银行信贷支持,一旦房价突然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会给银行房地产信贷带来巨大的风险。房地产景气指数是房地产业繁荣与否的直观反映。本文以房地产景气指数为基础,构建了房地产信贷风险计量模型,对我国银行当前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彭建刚  童磊 《求索》2013,(5):5-8
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关联性实证分析表明.房价波动是可能引发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房地产贷款规模是引起房价波动的Granger原因.本文认为通过对房地产金融实施资本监管和信贷控制。能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度波动,进而达到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期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大多数城市房价止涨回稳,部分城市房价开始下调。由于房地产相关产业众多,与银行信贷、地方融资平台也有密切的关系,房价下跌开始引发社会和媒体关注,甚至认为房价即将崩盘并引发一系列系统风险,同时国际社会唱空中国的言论也不时出现。我们认为,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本市出现了房价持续上涨、局部地区增幅过快。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一定量的短期投机炒作行为是造成房价上涨过快的直接动因。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项内窖。就是抑制房地产市场上人为的短期投机炒作、哄抬房价的行为。为此。市政府提出对《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中的有关条款作相应的修改。以增强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下半年,城市房价止跌回升,2013年初,京沪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加大。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月下旬,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五条"出台。按照规定,出售自有住房所得均按20%计征个税。加码之重,始料未及。然而,调控房价的举措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相反,有人担忧新增的税赋会转嫁给购房者。这种担忧并非毫无依据,过去10年,几轮房地产调控下来,房价和房租不仅没降下来,反而双双水涨船高。房地产调控为何陷入"越调越涨"的尴尬境地?有什  相似文献   

10.
魏冷 《现代领导》2006,(4):17-17
200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中央政府厉行“房产新政”.大力整饬房地产市场。广大百姓期待房地产市场从“泡沫”走向“纯净”,房价从“虚高”回归“理性”。然而,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个别地方矗府官员却逆势而行,以“防止崩溃,保持稳定’’为由。力挺高位房价。一场多方参与的博弈由此展开,房地产市场暗流汹涌,扑朔迷离。前景难料。购房者的“春天”远未到来。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提出的《关于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0,26(5):116-120
高房价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文章从公共管理视角关注政府性因素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如地方政府"土地财政"、GDP导向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房地产腐败和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职能缺失。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在采取相应的经济对策的同时,采取稳妥有效的公共管理策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改变"土地财政";建立地方政府住房问题考核问责机制;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加强政府监管,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3.
邰莲 《台声》2004,(4):43-43
北京房地产推广案不断,大型房地产看板成为城市里的最大特色。台、港、澳资金源源不绝进入北京房市,炒热当地房产,房价去年至今已涨了将近一倍。专家说,北京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预期房价还会再涨。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4,(8):51-51
韩俊在《改革与开放》2013年第23期撰文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房价持续上涨、房价过高等问题,损害了民众合法的住房权益。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对我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但现在放言底部何在为时过早。1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绝不动摇。这是首次提出下调房价,而非稳定房价,说明我国的房价已经从稳定进入下行阶段。此语一出,让所有盼望政府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人,大失所望。此轮中国房地产调控与经济结构转型并行,绝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人大月刊》2010,(2):14-15
加快经济转型 遏制房价上涨 2009年,上海房价涨幅较大,地价创出新高,房地产收入占了上海新增GDP的半壁江山,房价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7.
房价上涨的预期决定了我国房价的高歌猛进,而房价上涨预期强烈又有着关键的特殊因素.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特征、政府调控的有限性、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异性、国企地王热、政策的隐性担保等,构成了我国房价上涨预期强烈的特殊因素.管制垄断开发商的定价行为;落实和加大保障房的供给,降低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限制国企进入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程凯 《小康》2006,(10):82-82
终于有人清楚地给“房奴”们讲了一课:中国房地产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教授徐滇庆被逼着写了一本《房价与泡沫经济》。房价是涨还是跌?作者的结论有五点:一,高房价不等于泡沫经济,从各种数据分析看,说中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经济夸大其词了;二,由于利率仍然低水平,真实需求旺盛,尽管局部房价可能出现波动,但是全局上房价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三,即使房价不大跌,暴涨也绝对不是好事,暴涨背后隐藏着贪污腐败和偷税漏税,必须防止暴涨导致泡沫经济,危及金融安全;四,平抑房价关键在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应当鼓励保护真实需…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围  贾晶 《中国发展》2007,7(1):64-66
当前房地产市场中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基本原因是市场需求过度旺盛与市场供给相对不足的短期矛盾。在回顾近年来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后,指出土地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今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笑 《人民论坛》2010,(11):110-111
我国房价的持续走高,日渐成为突出的社会民生问题。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标,对房价与房地产业市场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由此提出全面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适度提高市场集中度、合理增加住房供应量、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对策来稳定房价,促使房价达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