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24年历程中,既有伟大的成功,也有令人遗憾的错误。它对中共六大路线的制定及其贯彻实施的影响就典型地反映了其功过是非。本文以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反"左"到推动中共"左"倾为经线,从肯定共产国际指导中共六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有功、强制中共背离中共六大路线有责、中共自身有背离六大路线的"左"倾思想基础三个层面来体现本文的立意。我们要有对待共产国际指示的正确态度,认清"左"倾错误之顽固、危害之深,这是本文要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犯了三次"左"倾错误。二者共同根源在于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过程中没有正确地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而最初对国民党性质错误判定是两次错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罗明纳兹作为共产国际的全权特使来到中国,此时,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他们领导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把我党的斗争历史从国民革命阶段推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又共同犯下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令人痛惜的损失。罗明纳兹与瞿秋白在合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领导与服从、“钦差大臣”与无法避免的教条主义者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盲目指导与中国党对共产国际的盲从。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因成功地反对了王明“左”倾路线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究其“左”的原因,主要是由理想主义、经验主义而导致主观主义,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没有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特点,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以及当时国际国内的一些原因,使“左”的错误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工人运动屡屡受挫,毛泽东等创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及其他根据地蓬勃发展,促使共产国际改变指导中国革命的战略方针,开始以加强红军和根据地建设为中心。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中表现的卓越才能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被认为是“有声望的领袖”。在毛泽东坚持正确主张而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时,共产国际进行了干预,要他们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同他密切合作。因此,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由四中全会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尽管这时毛泽东没有实际权力,但他在中央苏区的地位和威望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初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同共产国际的影响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又严厉批评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红一方面军则由开始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行动持怀疑态度,进而抵制和在实际中纠正。在红一方面军中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上,毛泽东和总前委召开的罗坊会议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88年6月28日至7月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和东北师范大学在长春东北师大联合召开了“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围绕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以及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功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客观走向;另一方面也与共产国际在总体策略上的重大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国际提出"第三时期"理论,"左"倾思想在共产国际占据了上风,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共产国际的世界战略开始转变,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与确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党的“左”倾领导者矢忠教条,提出了“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错误政策,关门主义致使中国共产党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失败在劫,难逃。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挟米夫之淫威,他以批步立三的右倾上台,在党内掀起了更为猛烈的“左”风,用所谓的“布尔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以团结多数的斗争艺术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 ,结束了王明博古“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 ;以避实击虚、稳扎稳打的斗争艺术确保了遵义会议的最后成功 ,彻底挫败了博古李德反攻倒算的图谋 ;以主动求援的斗争艺术赢得了共产国际的支持 ,使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最终战胜了王明的挑战而进一步稳固。总之 ,是毛泽东领导全党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最终战胜了王明路线  相似文献   

11.
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犯了严重的错误。本文试图从其贡献、错误及原因三个方面评析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功与过。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ˇ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的“左”倾关门主义,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对“左”倾关门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从而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对“左”倾关门主义思想路线的清算毛泽东对“左”倾关门主义思想路线的清算,主要体现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篇文章中。此文是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不久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所作的报告。实际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左”、右倾机…  相似文献   

13.
罗易发展了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 ,殖民地民族革命有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前途。在他作为共产国际首席代表派驻中国、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思想 ,并在实践中预演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严重的“左”倾关门主义,对统一战线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毛泽东、刘少奇为了发展、巩固党的统一战线,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坚持对“左”倾关门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与批判,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大革命失败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把介于国共之间的中间党派当作最危险的敌人予以排斥打击。中国第一个民主党派——第三党曾于1930年主动谋求同共产党的合作,希望能够联合反蒋,但遭到了拒绝。第三党领导人邓演达曾十分感慨地说:“看来共产党在‘左’倾机会主义占上风的时候,联合战线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与共产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是其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而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具体帮助中所出现的失误,又助长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因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为基础,共产国际提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的民族革命同时也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并制定了以“分配土地”来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土地革命”的战略设想。共产国际以国民党改组为契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试图修改国民党党纲,造就一个“革命的雅各宾”国民党来实行土地革命,同时要求中共和苏俄的驻华代表推动孙中山和国民党实行“土地革命”战略。对此,孙中山国民党不赞成激进的“分配农民土地”的办法;中共对于用“没收土地”的激烈方法来组织农民参加革命准备不足;共产国际的“土地革命”战略设想也不尽符合中国实际。共产国际试图影响孙中山接受“土地革命”战略的努力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而上学思想受到了批判,唯物辩证法得到了大发展。但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仍然不时地表现出来。 一、形而上学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及危害 1.左右摇摆,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的理论基础;形而上学的主观性、片面性则是产生错误路线的思想根源。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后来又出现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前者导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后者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工作受到极大的损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出现了与民主革命时期类似的现象。由于我们党对马列主义的某些理论教条式的理解,错误地估计了我国的政治斗争形势,因而长期犯“左”的错误。如反“右  相似文献   

18.
周逸群亲身经历了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思想,并在实践中认识到"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与三次"左"倾错误作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红军在赣江流域分为东、西两路军后,西路军改变了中央原定的战略方向和战略中心而形成新的战略行动,并非完全是“左”倾路线控制下的产物,由此对中央苏区和中国革命发展也产生了特殊的积极意义。西路军以西线战场的开辟配合了东路军的胜利进军,为中央苏区和邻近苏区准备新的反“围剿”战争创造了条件;在推进根据地发展中增强了中央苏区与湘赣苏区相互联系的战略力量,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在整顿河西苏区肃反扩大化中挽救和凝聚了革命力量,增强了革命队伍的信心;在具体战争实践中形成了符合革命实际的战略基点和战略战术原则,成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共产国际不顾中国革命实际而瞎指挥、党内盲目执行共产国际指示从而严重"左"倾、其诸多正确主张无法得到执行甚至备受指责和非难的情况下所写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它所体现的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