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年话福     
钟芳 《江淮法治》2012,(3):61-6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农历新年为春节,俗称“过年”。新年是红彤彤、喜盈盈的快乐日子,人们载歌载舞欢度新年,都喜欢在自家门前贴上一个大大的“福”,还特意倒过来贴,以此来祈愿新年“福”到。  相似文献   

2.
《人民司法》2020,(3):80-84
白是希望的锋芒,红是正义的温度,白雪映衬下的国徽分外神圣、肃穆;新年了,仔细擦洗一下法庭内髙悬的国徽,连同新希望一起被擦亮;“我跟当事人约好了”,所以顶风冒雪也要见;要过年了,带上咱法庭的狗子一同来张全家福,一个都不能少嘛……法院人以各自的方式挥别过去,迎接未来。上天的贺礼也来得丰厚,新年代的开端,在一片清明之下,将迎来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3.
过年的传统主题是回家团聚.在一家人团聚、七大姑八大姨集聚的背景下,过年又衍生出很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词,如逼婚、催生、问收入、比成绩……如果说过年带来的是红红火火的喜庆与热闹,那么,这些主题词就是红火映照下的阴影.假如不过年,很多事情都是个人隐私,可以搁置在某个自己看不到或者不需要去看的角落里.因为过年,这些个人隐私被拿出来放置在餐桌上、客厅里,被亲朋、长辈过问,当然还可能会被点评、比较、调侃、责备.于是,这些个人的私密事成为“逼”与“被逼”、“催”与“被催”的问题.如今,逼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建言献策     
新年,我们在期望……新年到了!新年新气象,心也随之飞扬,新年新起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期望。新年来临之际,广大读者踊跃来信来电,纷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感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给生活带求的新变化,有的还针对社会不良现象提出了一些批评、建议,更多的则表达了对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文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许多方面的新期待……我们选登部分来信来电,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过年,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总是首当其冲印入脑海.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古时人民群众在农历大年初一时迎新的民俗场景,跨越时间长河,如现眼前.如今,屠苏草泡酒已成往事,新桃旧符已演变成贴春联,唯有白日鞭炮,晚间烟花,在年味愈发淡漠的当下,还维系着一丝淡淡的情愫.情愫是“噼里啪啦”的炸响划破新年的凌晨,在睡意酣然时被迫聆听新年的脚步,更在辗转反侧中迎来新年的一缕曙光.  相似文献   

6.
2013年新年,和父母一起过年。因为我们刚在上海买了房,所以和父母聊天时,也不自觉转移到房子的话题。母亲告诉我,家乡这两年掀起盖房狂潮,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盖房,而且清一色都是三层小洋房,贴大理石,配太阳能热水器、自来水、冰箱,各式豪华装潢,应有尽有,一  相似文献   

7.
张雯 《中国审判》2021,(4):26-27
“就地过年,家国情怀,心在一起,就是团圆。”这是北京互联网法院“习语关情”线上共读栏目在舂节期间推出的“不一样的春节”特辑。今年春节,北京互联网法院干警们枳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干警们纷纷留京过年。“习语关情”推出特别内容,收集干警们留京过年的感想。在这个“特别”的新春佳节期间,熟悉的声音陪伴着“北互人”,传递着“北互人”的担当。听到留京干警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感悟,大家纷纷点赞、转发、评论,致敬每一位选择就地过年的干警。  相似文献   

8.
海峰 《法律与生活》2013,(24):36-36
“曾有一片迷雾,遮蔽了明净的双眼。曾有一段迷途,让阳光不再灿烂……”2013年新年第一天,深情的歌声伴着悠扬的琴声从分监区文化活动室传出。这是服刑人员小乐队正在庆新年音乐会中演唱他们自编的歌曲。  相似文献   

9.
严羽 《政府法制》2006,(5):38-39
岁末年初,各部门、各单位各种各样的会议如潮水般涌来,上年工作总结、新年工作部署、表彰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研讨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干部形象地说,一进入新年,会议便到了“飓风季节”,刮得大大小小的干部晕头转向,疲于奔命,穷于应付。暴风骤雨般的会议形成了中国政坛独有的特色,有人将这些无休无止、无穷无尽的会议称之为“中国式会议”。而这样的会议正是“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0.
方硕 《人民司法》2020,(3):10-11
又是一年春节时,耳边少了烟花爆竹的震天响,多了几声“现在过年只有快,没有乐”式的调侃;春晚少了几位出场即能赢得满堂彩的“钉子户”,多了一些广告牌上常见的生面孔;少了几件新衣新帽,多了几句“啥时候结婚?啥时候生娃?”恼人的追问;少了记忆中儿时新年的模样,于是,也就多了“年味儿去哪儿了”这一近乎口头禅似的发问。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14,(4):8-8
怕送礼,怕应酬,怕攀比,怕被催婚,怕路途遥远颠簸……日前,微博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过年九怕”。春节本是团圆之时,但眼下,却有一些人对回家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成为春节“恐归族”。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元月1日,我和长亮在社区值班。之所以用“新年奇遇”、“第一案”这样扎眼的字眼并非哗众取宠。想起整个案件经过,我现在都忍不住偷着乐。本来,为保证社区新年第一天平安顺利,从9点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龙年除夕夜,大连挂往吉林德惠的电话穿越兔年岁尾的时空,“冯大叔,过年好!我是大连的李俊才,在这里给您二老拜年了,你们放心,冯军在狱中表现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年”(“宋 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 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 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 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 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 年,身穿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 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 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 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 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 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 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 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 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 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 水,家家户户 都要到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4日,是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大早,湖北省襄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就在办公楼门厅处看到一纸醒目的通知:“上午8:30,召开机关科长以上干部会议……”  相似文献   

16.
本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都……了”句式进行了重新阐释,认为“都……了”中的副词“都”并不表已经义,仍作为范围副词表总括,当总括对象只出现一部分时,就突显为述义“都”基底的侧面;时间副词“已经”在句中的缺省同“都”与“了”的合用有关,“都……了”句式表达的是认知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一位青年教师,作梦都想调离学校,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元旦之夜,新年的钟声响了,只见他怔了一下,突然向校门外狂奔而去。他扶着校门外的铁栅栏,气喘吁吁地对记者说:“我许过愿,要在新年的钟声结束前跑到学校外,这样我才能跳出这个坑,我做到了,我做到了!”他的眼中闪着奇异而疯狂的光芒,那里边有兴奋,也有痛苦,有企盼,也有留恋……这学校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8.
晚清名臣、湖广总督、“慧眼识得孙中山”的张之洞,过年时都是让部下拎着皮箱往外跑,去哪里?去当铺,把身边值钱之物送到当铺换俩过年钱。  相似文献   

19.
我在囧途     
2011年我过年回家探亲,媳妇怀孕了,每天都盼着能回家看看。走之前我心想,“得多买点好吃的,给媳妇补补”,买了各种土特产,  相似文献   

20.
距离狗年春节的日子掰着手指都能数过来了,很多人又开始絮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仔细想来我们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都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群众对过年的美好生活需要又岂能没有变化?对年味的定义又焉能没有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