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婚姻是社会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持家庭幸福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平台。随着社会进步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军人对婚姻质量的关注、婚姻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期,笔者通过对部队580名24—30岁的适龄官兵开展的“关于部队青年官兵婚恋观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明,青年官兵的婚恋观正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他们在对待婚恋的问题上,日益凸显出成熟、理性和客观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学生关于婚恋问题的抽样调查 ,可看出他们对恋爱、婚姻的态度及观点 ,并从中窥视出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部队中大学生士兵队伍的不断壮大.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婚恋观.成为基层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最近.为了摸清大学生士兵的婚恋现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对部队大学生士兵的恋爱行为、择偶方式、恋爱动机、婚恋取向、婚姻基础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恋爱、婚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逐渐加剧,婚恋匹配问题日益凸显,“相亲文档”“婚恋打分表”“恋爱表格”“门当户对表”等婚恋量化表格开始风靡社交媒体,成为青年人婚恋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青年人表格式婚恋的研究发现:“门当户对”备受当代青年人的认可与推崇。与传统的物质主义取向不同,当代青年人心中的“门当户对”观念逐渐融入了多种精神主义取向的元素,从而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在表格式婚恋中,原本类似“黑箱”运作的择偶过程被具象为数字表格中的量化指标。作为媒介的表格在婚恋匹配过程中显著提升了效率与程式化程度,但也存在着简约化婚恋和物化个体的缺陷,青年人应该警惕表格式婚恋这一理性工具背后隐含的决策风险。  相似文献   

5.
传统与现代之间——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与婚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婚恋的黄金时期,他们婚恋中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共生与冲突的特点.这在恋爱方面表现在现代婚恋消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择偶标准、日益开放的性观念、多样化择偶方式与传统择偶途径并存;而婚姻方面则表现通婚圈的扩展和"户籍对应"的婚配模式并存、"闪婚"的出现、传统观与现代交织的生育观和两地的分隔家庭模式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诸主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和作用大都是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发生的。大学不但要传播新知,传承文化,更要通过人文教育和品德教育,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恋爱、婚姻和家庭,既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个重大因素。大学生有怎样的婚恋价值观,既关乎大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风气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发展,是青年的基本问题。就青年的社会发展来说,求学、就业和婚恋是其核心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进程中,青年无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上学、工作、恋爱、婚姻、家庭的问题,这些问  相似文献   

8.
高尚的婚恋情操是指主体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情感倾向和坚定的行为方式。新时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青年官兵的爱情生活发生丁较大的变化:在婚恋观念上,传统道德思想受到冲击;在择偶标准上。注重物质因索趋势明显;在交友方式上,出现低格调的不良倾向;在婚恋矛盾上,依靠组织处事观念淡化,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人个体的发展和战斗力的生成。因此,正确处理好婚恋中的问题和矛盾,树立高尚的婚恋道德情操是当前青年官兵在婚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早在“五四”时期,处在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的毛泽东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婚恋理论,观察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婚恋问题,形成了他早期的婚恋观。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将大裨益。(一)毛泽东早期婚恋观是建立在对旧的婚姻制度尖锐批判基础之上的。首先,毛泽东深刻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中的“婚姻命定”观。所谓婚姻命定,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它受佛教、儒教的“因果说”的影响,把人们缔结婚姻关系看成是“前世注定”的。毛泽东指出:“服从婚姻命定论的婚姻,在中国社会大概要占十分之八。”这些人根本没有品尝过“恋爱”的滋味。在  相似文献   

10.
恋爱和婚姻是青年的重要人生课题,青年群体的婚恋观念及价值取向是影响个体婚恋行为模式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青年婚恋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学术界对于青年婚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较为多元。在研究内容上,涉及青年婚恋观念与行为变迁、婚恋节目折射的青年婚恋问题以及青年婚恋困境等方面;在研究的特殊群体上,以农民工群体与高学历人群为代表;在研究方法上,包括以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的定量统计方法以及以访谈法为基础的定性研究方法。基于对青年婚恋研究的回顾,未来对青年婚恋相关议题的研究,应注重新形势下青年婚恋行为模式的系统性研究,从多学科视角分析青年婚恋行为与问题,进一步扩展青年婚恋的调查研究地域,并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以往青年婚恋问题研究对农家子弟这类特殊群体关注不足。本文以"90后"农家子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来探讨这一群体的婚恋困境。研究发现,"90后"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是其生命历程累积劣势的结果。家庭背景与教育背景双重劣势的农家子弟在城市婚恋市场中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其面临的婚恋困境表现为:"过度单身"与恋爱经验缺乏;教育同类匹配与择偶范围狭窄;阶层内择偶与择偶难度增加;社会资本缺乏与择偶机会有限;经济资本薄弱与婚姻市场地位边缘。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与其生命历程中渗透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高校扩招与学历贬值、社会阶层固化风险加大等社会结构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七、研究生婚恋价值的取向 婚恋价值观是人们对婚恋基本问题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包括婚恋动机、婚姻自主倾向、择偶标准、性观念等内容。其形成和发展受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规范的制约,随着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变化的。 (一)研究生恋爱动机的考察 恋爱动机是恋爱观的核心,直接反映婚恋价值观取向  相似文献   

13.
以市场化下的社会变迁作为背景框架来对既有的青年农民工婚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特别是对青年农民工婚姻研究中的性问题、婚姻状态与婚姻行为、"闪婚"现象等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清理和检视,以展现其婚恋观念、婚恋行为、婚恋模式的变迁逻辑和历程,结果发现:青年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变迁历程并非从传统向现代的线性进化过程,而是呈现出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复式结构。为此对既有研究中尚可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和研究主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牧桐 《今日广西》2007,(23):62-63
从真诚探索当代中国婚恋“雷区”的《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和责任的思考.王海鸽已经成为“中国婚姻的第一写手”。现在,她的作品《新结婚时代》再度挑开了城乡婚姻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王丽 《传承》2010,(9):134-135
婚恋价值观是个体对爱情、婚姻的本质及相关道德问题所持的内在尺度,它是个体价值观在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也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建幸福家庭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来看,健康的婚恋价值观对于家庭构成以及长久维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婚恋价值观是个体对爱情、婚姻的本质及相关道德问题所持的内在尺度,它是个体价值现在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也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建幸福家庭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来看,健康的婚恋价值观对于家庭构成以及长久维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对17~34岁在校大学生和职业青年随机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大多数青年追求稳定健康的恋爱关系,他们的恋爱观较积极向上,两性观念比较开放,对婚姻的质量要求较高,但单身的青年比例高,青年中对婚恋依旧存在不少消极悲观的态度和认识.其中,年龄和性别与婚恋观的多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对婚恋观的影响程度较大,城乡地域对婚恋观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广州青年知识分子婚恋价值观呈现出时代特性。在择偶过程中注重精神追求与感官享受,对物质性因素考虑较少;婚恋行为趋于多元化,对婚姻的责任意识较强;性观念比较开放,但受传统性道德约束作用的影响,观念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家庭中两性信任度较低。我们应从学校教育、社会倡导、媒体宣传、社交平台建设等方面引导青年知识分子形成正确合理的婚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娥 《新东方》2007,(2):35-39
教育部发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取消了一些涉及大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对大学生能否结婚不再做特殊的规定,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生婚恋行为认识。[1]另外,各种传媒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的报道也日益增多,由此而引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六所高校近5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婚恋年龄,择偶标准,恋爱原因,经济支出等几个方面的调查来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和恋爱现状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当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及现状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在形成谈恋爱早而结婚晚的“早恋晚婚”的新型婚恋态度,而未呈现较大的差异。本文还就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