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磊 《台声》2006,(10):31-31
如火如荼的倒扁活动使陈水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下台压力。为保住权位,不甘束手就擒的陈水扁正积聚力量,准备疯狂反扑,要打一场“没有底线的总统保卫战”。近期,陈水扁所采取的反制动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绑架民进党,全力反制倒扁活动。倒扁活动开始后,陈水扁即一再强硬地表示“阿扁不会倒”、“绝对全做完任期”,以稳住军心。对于有实力挑战其地位的苏贞昌、吕秀莲、谢长廷等党内“天王”,陈水扁更是利用手中资源威逼利诱,逼其就范,严防“天王”打响“党内倒扁第一枪”,进而引发“弃扁保党”的骨牌效应。此外,陈水扁还改变策略,主动出击。倒…  相似文献   

2.
赵辉 《台声》2006,(7):40-40
最近几个月以来,岛内“第一家庭”、“第一亲家”和陈水扁亲信弊案频传,引发岛内极大民怨民愤,进而掀起“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陈水扁、反腐败。泛蓝以“阿扁下台”为最高战略目标,制定出“罢免、倒阁、群众运动”三步“倒扁”计划,国亲两党还达成“国亲之间要同步、要扩大争取支持、要护‘宪’”的“三要共识”,面对在野党“倒扁”浪潮,陈水扁在确保党内基本形成“保扁”格局后,伺机展开“绝地大反扑”,总体战略便是“死不认错”。民进党在确立“保扁”方针后,还制定了“不随之起舞、不是第一家庭涉案、不要罢免”的“三不政策”应战。…  相似文献   

3.
石稼  李立 《台声》2006,(10):32-33
自施明德宣布9月9日为百万人“倒扁”静坐的开始日后,岛内外围绕“倒扁”与“挺扁”结果及影响的讨论也日趋激烈。以陈水扁的流氓本性和对权力的极尽贪婪而言,无论施明德率领的百万民众静坐到何时,无论有多少人静坐,只要没有人、没有武装的力量把他从“总统”大位上强制赶下来,陈水扁是不会主动离开的,这不能不说是台湾社会的悲哀。如倒扁不成,败在哪里呢?恐怕非单纯的“倒扁”事件和运动本身所能讲清楚的,要从台湾社会发展的根源上探询答案。其一,“历史悲情”和族群撕裂下形成的台湾民众的特殊心态,是“倒扁”难成的根本原因。台湾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马淑静 《台声》2006,(5):35-35
陈水扁在“扁马会”上,有关经济方面的议题一律回避,只字不肯着墨。马英九主动提出应如何改善民生问题,阿扁只说了一句话:“要靠大家。”然后就起立送客了。宣传已久的“第二次经济发展会议”,雷声很大,雨落不下来,看来也是说说而已。第二次金融改革是陈水扁经济政策的重头戏。就在去年年底,“三合一”选举之前,阿扁还一再宣称要坚持进行“二次金改”,称这绝不是随便说说,谁抗拒谁就下台!当时的“行政院长”谢长廷十分紧张,诚惶诚恐地宣示他推动“二次金改”的决心,结果还是免不了下台的命运。“二次金改”的四大目标是陈水扁在2004年10月21…  相似文献   

5.
潘飞 《统一论坛》2007,(1):12-14
自2006年5月陈水扁亲信、家人不断卷入贪腐丑闻以来,岛内要求陈水扁下台的“倒扁”运动高潮迭起。为确保其在台利益和亚太战略,美国表面强调“中立不介入”,实际上继续采取“挺扁”立场,同时也利用陈水扁深  相似文献   

6.
台湾有三家媒体最近作过民意调查,认为陈水扁“善变”、“没有原则”、“不讲诚信”的比率竟然高达四成五,远超过持相反看法的人十多个百分点。更让人感到可笑的是,今年二月间,“扁宋会”互换礼物时,陈水扁送给宋楚瑜的竟然是镶在玻璃框里的“真诚”两字。就因为陈水扁善变,泛蓝民众皆骂他是“骗子”,即便是泛绿民众,也有人谈起他时便摇头苦笑。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何以他会如此不堪?有人说他目光短浅,有人说他政治投机,还有人说他抗压性不足。这些说法都对,但都不够确切。据笔者分析,其实他是个“病人”,一个道道地地的“精神病患者”。就…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两个月来,陈水扁从亲信、女婿到夫人,都被揭发涉嫌一系列弊案,前两人更被警方收押。受其影响,陈水扁声誉大跌,民进党的支持率也大幅下滑,在一片“罢免”、“倒阁”声中,陈水扁与民进党都陷入了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后院起火亲信女婿东窗事发多次涉案,又多次过关,被称为台湾政坛“不倒…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1,(1):47-47
据2010年12月28日台湾今日新闻网分析指出,如果现在还停留在要用“退出政坛”的紧箍咒套在谢长廷的阶段,那似乎已经过时了!感受最深的,应该是现在家里“没大人”的“扁连线”,谢长廷似乎正想用“箍桶”战法把扁系子弟兵“箍”过来、自己当代言人,扁办主任陈淞山说,谢长廷提出的新两岸政策是“蔡英文加陈水扁”,的确对被吃豆腐颇有危机感。  相似文献   

9.
台岛聚焦     
《台声》2009,(10):31-31
扁案二审台“高院”判继续羁押陈水扁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扁案一审宣判后,陈水扁等被告上诉,台北地方法院将所有卷证于9月24日上午移审台湾“高等法院“,陈水扁案由此进入二审。  相似文献   

10.
张逊 《黄埔》2006,(3):12-15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11.
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给陈水扁写信,言辞恳切,声情并茂,但陈水扁置若罔闻。日前,施明德又发起“百万人民倒扁行动”,试图给陈水扁以最后一击,结果如何尚不可预料。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发表公开信,要求陈水扁下台。公开信长8页,以老革命同志的身份要求扁不要拖垮民进党,一时引起不小的回响,震撼政坛。施明德是台湾党外运动的先驱者,为“台独”理念坐牢多年,他在绿营中的辈份很高。施明德的性格一向被认为是感情丰富型,他这次也坦承自己是位革命温情主义者,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他还是被友情所牵绊,至今不肯苛责吴淑珍一句。但是写出这封信,代表他…  相似文献   

12.
以“反贪腐”、“阿扁下台”为目标的“百万人倒扁运动”如火如荼,持续延烧一个多月,给陈水扁当局以强烈震撼,引起台湾岛内外极大关注。“倒扁”运动浪奔潮涌8月7日,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以“老战友”名义致函陈水扁,促陈“为了爱民进党,为了爱台湾”勇敢认错,鞠躬下台。8月10日,  相似文献   

13.
李立 《台声》2006,(12):26-28
陈水扁弊案连连,每过一关,阿扁总是露出得意的笑容,似乎老子天下第一,谁也耐何不了。真是不知死活,岂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们不禁要问,陈水扁究竟还能笑多久?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遭起诉的“超级震撼弹”炸响之后,陈水扁一如前几次遇到“麻烦”时一样,用上电视“向人民说明”的方式,为自己和家人身涉弊案找出一大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理由”,为自己划定的红线由原来“家人涉案就下台”、“直接拿钱就下台”,退到“一审有罪就下台”。其最终落脚点是“绝不主动下台”。绿营人士普遍认为,陈水扁不会主动辞职。因为一旦他下台,就…  相似文献   

14.
本刊评论员 《台声》2006,(11):10-10
11月3日,陈瑞仁提出侦结报告,起诉吴淑珍等数人。检察官认定陈水扁、吴淑珍夫妇共犯贪污罪,4年间假借“公务费”核销机会,诈财1480万元(新台币,下同)。吴淑珍以伪造文书和贪渎罪被起诉。同时被起诉的还有包括马永成在内的几名“扁府内臣”。陈水扁因为有“刑事豁免权”,暂时免予起诉,待其任期届满再行追诉。这份报告令台湾各政界人士、评论家等都跌碎眼镜,完全出人意料,是陈水扁预期中最坏的结果。“一石激起千重浪”,高雄、台北万人大游行要扁下台;“红衫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街头静坐;“在野党”要求陈水扁在48小时内下台,否则将发动第三…  相似文献   

15.
亲民党发动的“全民呛扁”活动,扁当局、民进党,甚至于媒体各界都认为他们的气势不足,到时候最多有2000多人聚集就不错了。没料到现场出现上万情绪激昂的反扁群众,高分贝要求阿扁下台。马英九在最后一刻现身,严厉批判阿扁,小马哥在演讲时表示,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将和亲民党、新党、无党籍联盟合作,就罢免问题做出最有效最可行的决定,台下群众鼓掌叫好。在此之前,有人士批评马主席不够明快,在倒扁运动中未能发挥领导作用,只要求扁要“知所进退”,而且公开认为罢免陈水扁的时机尚未成熟,因为目前据民调数字,赞成罢免的有三成多,要求阿扁下台…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8月高雄发生泰劳暴动以来,民进党当局所涉及到的弊案被一件件曝光,而且案情步步紧逼陈水扁及其家庭。2006年5月,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因为涉嫌台开公司股票内线交易案而被收押,使得陈水扁家族直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也因为收受SOGO礼券案、珠宝首饰申报不实案、“国务机要费”假发票报销案等受到舆论的质疑和指责。在陈水扁家族的弊案逐渐曝光后,台湾社会掀起了大规模的“倒扁”风潮,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三波“倒扁”的高潮。第一波由泛蓝阵营的国民党和亲民党发动,以2006年6月27日在台湾立法部门的“罢免案”…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台声》2006,(10):34-35
近来,台湾社会演变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倒扁潮”愈刮愈烈,在反贪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和主流民意的情况下,“百万人倒扁”兴起,侦办陈水扁及家庭成员贪污案的证据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一是“反扑潮”愈演愈凶,陈水扁已经由过去的以“抵赖”为特征的“以守为进”,调整为以肯定自己贪污“正确、合理、合法”为特征的“转守为攻”,开始大规模反扑。自“台开案”被揭露后,陈水扁及其家庭成员利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的恶性犯罪事实大量暴露于世,为掩盖犯罪事实和逃避法律制裁,先后发表了“向人民报告”、“民主危机和政治道德”、“国家领导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张逊 《黄埔》2006,(6):4-10
10月10日,台湾“双十节”。在重重军警戒护下,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在“双十”庆典上慷慨陈词;同一天下午,“反贪腐倒扁总部”发动的“天下围攻”也在台北登场,红衫军从四面八方涌来,高呼“阿扁下台”。夏去秋来,陈水扁所面临的困境仍未好转,一波又一波的揭弊矛头直指他的家人……弊案,层出不穷“阿卿嫂风波”:小节不检陈水扁找发票冲账“机要费”的困扰尚未摆脱,8月初,他的个人操守又受到质疑。一个被唤作“阿卿嫂”的女佣几天之间成了台湾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阿卿嫂受雇于陈水扁女儿陈幸妤,却作为“总统府”的公务员,由政府支薪。这件事…  相似文献   

19.
晓沙  安东 《台声》2008,(12):21-25
2008年11月12日,陈水扁被羁押禁见,送进台北看守所。作为绿营来说,这是预料中的事,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而应讯前夕,陈水扁也不讳言被押的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显然也对身系囹圄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从步出特侦组时刻意高举双手、亮出手铐,陈水扁一路作“悲剧英雄状”以博取支持者的同情。台湾《中国时报》讽刺地说,“这是台湾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现象。如果没有了陈水扁,台湾将会是多么无聊的地方啊。陈水扁自己当然是不会从镁光灯中缺席,自从与他有关的人员一个一个被收押后,由陈水扁一手主导的‘台湾之子入监记’传奇大戏就不断推出全新剧码,内容一再出人意表,情节不断:散步赴讯、扬起手铐,政治迫害、控警殴打、到院验伤……只要有人看,相信陈水扁的舞台就不会打烊。”那么,陈水扁在看守所里还会有什么花招?  相似文献   

20.
杨秀芬 《台声》2001,(1):13-13
陈水扁日前企图借由美国智岸人士向美国政府建言,希望在“三不”之外应加入“反对中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四不,然而,陈水扁的真正目的应是借由美国智库人士向中共当局建言,这种舍近求远希冀美国强权介入两岸问题的作法,对日益恶化的两岸关系能否产生效果?陈水扁若能反求诸己,是否将更为有效?  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紧绷,迄今未能建立一套“机制、说法、论述”,犹自不愿在“统一”与“独立”的选项中表态,使得两岸无法在平稳状态中逐步向前。  陈水扁自上任之初,即频频发表所谓“两岸关系会柳暗花明”、10月底两岸问题会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