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促使体现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参与国际竞争实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即将加入 WTO,我国要谋求成功地参与国际竞争,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高度重视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规划和科学组织实施。国家创新体系主要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三部分构成。其中知识创新是基础,认真研究和科学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对于国家创新体系运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知识创新,就是基于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国家创业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是密切关联的。国家创新体系为国家创业体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结构条件,国家创业体系通过创业者个体及组织的创业行为,促进创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带动创新活动,提升创新绩效,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同时,国家创业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之间在构成要素、运行方式、制度安排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在界定国家创业体系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联,提出了二者融合的机理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武 《党建文汇》2021,(2):40-40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赵璐认为,网络化创新组织模式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地明确新型举国体制下跨主体、跨领域、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多尺度、多维度、多形态等关键特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动态性、联系性、层次性、开放性等关键属性。创新网络化组织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进创新集群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链群交融的集群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跨主体、跨领域、跨区域聚合共享.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已为世人共识。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说明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国家创新问题必须有大视野,至少包括创新文化、创新体系、创新政策环境、创新的原始动力、创新机制建设以及充分利用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建设全国互联互通的创新信息交流平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核心机制 ,它构成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系统是中国面向 2 1世纪的国家战略。本文着重从第二次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创新战略的研究入手 ,从中国作为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 ,力图通过对中国技术创新实践展开实证比较分析 ,将西方典型的国家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及实践经验比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提出基于中国实际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些基本学术观点 ,以就教于方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实现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国…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国家创新体系”所经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恢复阶段、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试验性阶段及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阶段,进行了回顾和思考;分析了这一发展过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良好的创新体系是以创新意识为基础,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必须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政府推动、法律推动和文化推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有协调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重庆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代贵 《探索》2005,(5):138-141
与发达地区及西部的四川和陕西相比,重庆高新区在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重庆高新区创新体系要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推进产业化为目标,构建以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四大体系为支撑的网络互动系统。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创新,深刻阐明了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创新的关键环节、内容、基本要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新思想。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创新思想,对于不断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与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高校承担着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支撑平台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泉州是我国第三个国家批准建立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规范利用民间资本和推动金融创新是泉州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组通过对福建省晋江市民间资本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前民间资本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晋江市应从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金融创新、构建区域信贷征信系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入手规范利用民间资本、推动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省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省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根本途径。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机构参与的复杂系统行为,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本文以浙江为立足点,以文化为创新视角,从文化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对浙江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动力作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构建长三角城市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长三角知识经济创新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职责和任务.这个体系由三方面内容构成:一是教育创新体系;二是科研创新体系;三是技术创新体系.为了构建这一体系,必须以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树立整体规划的政策理念,并进行具体的政策策划.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创新体系主要由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四部分组成。其中,组织创新是先导,结构创新是核心,技术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是保障。滨海新区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在借鉴深圳、浦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国企业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却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差异。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则是解决这一结构性差距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硅谷的发展对构建我国创新环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环境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学术界创新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创新环境的理论渊源及其概念,在介绍美国硅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对硅谷创新环境的形成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提出硅谷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创新环境的启示,包括首先要明确创新环境的形成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其次政府要在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建立并完善有关创新的法律体系、为企业提供基本的创新资源、培育创新网络,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最后提出要借创建和谐社会之东风,形成社会创新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围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提出搭建"一核心、两结合、三载体、四模块"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主体+能力主线+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从构建"全过程、通识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多联动、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戴木才 《前线》2021,(2):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重大创新,具体表现在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把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突出国家治理效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主体关系的科学化,确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就创新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蕴含着丰富而又精深的创新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要靠教育,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自主创新,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并支持创新,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推动创新工作的有效机制;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增强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新熊比特学派对此又作了研究和发展,为以后有关创新(尤其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当走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道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0.
胡长生 《求实》2007,(12):84-88
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创新体系建设政策日益成为国家战略政策的重心,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凸显基础研究对于创新的基础地位与作用;重视产学研结合且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资本市场的健全发育也为创新提供资本支持。给予的启示是,重视大学的基础研究功能与地位,国家应当成为基础研究的主要资源投入者,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倡导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环境视域下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国家税收与金融政策的调整力度,为创新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税收与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