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接班人。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情况却在不断增加而且出现了犯罪趋向低龄化、新型犯罪增多、犯罪方式团伙化、暴力犯罪增多等一系列的新情况。对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原因和预防政策。以便更好的规范,引导青少年的成长状况,更充分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实现保护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现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数量不断增加而日益增多的.刑法虽然专门规定了单位犯罪,但是刑事诉讼法却没有紧跟其后,针对单位犯罪的特点设置专门的诉讼程序和强制措施,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侦查难、诉讼难、执行难的现象非常普遍.为防治高发、频发的单位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值此刑诉法修改之际,从立法角度研究我国单位犯罪强制措施,无疑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的扩大和递增,以外商单位为主体的犯罪不可避免并且必然增多。如何预防和惩治这类犯罪,保障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特别是司法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入世后国际经济贸易的背景,根据现行刑事法律对单位犯罪的规定,着重以三类外商单位犯罪即中国法人的外商三资企业犯罪、外国公司企业在华分支机构的犯罪以及外商单位在境外对我国的犯罪为研究对象,就这类犯罪的特征、范围和防治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以求探讨和指教。 一、外商单位犯罪的趋势和特征 如果说单位犯罪是一定历史阶段市场经济的产…  相似文献   

4.
冯超 《法制与社会》2011,(18):56-57
我国在1987年1月22日六届人大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7条第4款中首次确认单位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1997年修订后的新刑法典颁布,采用总则与分则相结合的方式把单位犯罪列入其中,这是刑法发展方向的反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说明我国的刑法体系正逐步发展、完善。但是,新的形势下要研究单位犯罪的构成,要对特殊经济体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做出准确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新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内容,这一问题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单位犯罪的提法欠妥,应使用国际通用的“法人犯罪”概念;单位(法人)犯罪主体不应包括个人投资的独资企业和国家机关;应增加单位(法人)犯罪的过失罪过形式和单位(法人)共同犯罪的立法;应进一步完善单位(法人)犯罪的处罚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对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体系关系几乎没有触及,需理清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间的关系。单位是自然人的特定组合形式法律拟制化的结果,单位犯罪的本质其实是对一些特殊自然人所实施的特定犯罪的拟制,单位犯罪与内部自然人犯罪之问是一种表象与内在、影像与实体的镜像关系;在犯罪构成角度而言,两者存在法条竞合关系。而这种关系定位对于解决单位犯罪同自然人犯罪三个层面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法人参与经济犯罪活动越来越多。为此新修订的刑法首次采用了单位犯罪这个外延宽泛的概念,造成理论与实践对单位犯罪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不统一,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阐述了单位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确定以及单位犯罪中怎样认定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城市化与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社会犯罪出现了犯罪数量大幅上升,犯罪性质日趋严重,犯罪区位大量增多、犯罪类型发生新变化等特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犯罪原因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与经济全球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加剧文化冲突,引发空间环境发生变化,因而使诱发犯罪的因素大量增多。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遏制犯罪发展。  相似文献   

9.
单位犯罪是个人犯罪的对称。个人犯罪是指以自然人为主体的犯罪,而单位犯罪是指以单位为主体的犯罪。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一般称为法人犯罪,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一种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正式成为WTO成员国,WTO规则将在更高的层次上约束我国的经济运作,全球化和标准化的规则既带给我国经济新发展,也给我国的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犯罪带来新的态势:数量相对上升,手段趋智能化、专业化、国际化、网络化、单位犯罪增多、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适用刑法 ,有力地打击单位犯罪 ,我们必须正确认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本身 ,不应当把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单位犯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合法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集团等新出现的“单位” ,目前还没有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 ;刑法还规定了一部分单位犯罪的特殊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12.
所谓单位犯罪,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为了给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经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概念与一般犯罪概念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或者说是种与属的关系。犯罪概念是一般概念,是属概念,单位犯罪是特殊概念.是种概念。可以说,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的行为都是犯罪的一般概念,是以犯罪行为为中心的,不涉及犯罪主体的问题。因此,单位和自然人一样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也于法有据.这一条的规定,应当是单位犯罪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单位故意犯罪的本质特征是整体性,形式特征是程序性。单位故意犯罪意志具有整体性、程序性和双重性三个特征,具有一般形态和特殊形态两种犯罪意志形态。单位犯罪意志的实现机制由于单位犯罪意志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程彤华 《政法学刊》2001,18(1):24-26
单位犯罪是刑法修改后新增加的犯罪形式.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实施的犯罪行为.它应当符合犯罪的一般概念,但其主体的内部结构和自然犯罪主体并不相同,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健 《法制与经济》2008,(14):26-26,61
单位犯罪的成立,必须符合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本文立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通过对主体要件的要求的阐述,对“单位”进行具体的界定,以及对单位犯罪的主观、客观要件进行分析,旨在实践中对于单位犯罪进行细致、准确的认定,从而有效惩处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 第一,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减少,但大要案数量和比例上升。第二,以侵占为特点的贪污犯罪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减少,而以权钱交易为特点的贿赂犯罪案件数量和比例上升。第三,窝案串案数量和涉案人数明显增多。第四,贪污贿赂犯罪手段出现新的变化,犯罪更加隐蔽狡猾。第五,贪污贿赂犯罪涉案领域更加广泛,犯罪行业化特征明显。第六,跨区域、跨境犯罪及作案后潜逃现象增多。第七,贪污贿赂犯罪危害后果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检察官》2021,(14):F0002-F000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业态,同时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新型犯罪的温床,利用或针对网络实施的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滋生蔓延。据统计,检察机关近些年办理的网络犯罪案件数量年平均增幅达34%以上。不同于传统犯罪,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犯罪手段高度技术化,犯罪样态不断更新迭代;二是组织协作集团化运行,黑灰产业链已经形成;三是网络犯罪主体日趋多元;四是社会危害日益加剧,风险隐患纵深蔓延;五是网络犯罪地域跨境化特征明显。司法机关查处的网络犯罪案件增多,反映出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新的更高需求,也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新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位参与某些经济犯罪活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新刑法正式将单位列为犯罪主体的一种并适用刑罚。单位犯罪通常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为了给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文章还对单位犯罪的犯罪构成、定罪处罚作了较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如何认定与处断,一直存在着理论上的争议,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的困惑。我国新刑法明确了单位犯罪的法定性特征,未经刑法明文规定,不能成立单位犯罪,诈骗罪即属于自然人犯罪范畴。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女性犯罪不断增多,犯罪领域扩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宜宾全市法院1999年至2001年期间,共判处女性罪犯325名.占判处罪犯总数的4.97%。且犯罪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