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记者观点这是记者首次评测该类产品,意林首创了红外线感应开门磁力锁值得赞许。该产品安全性和便捷性很高,实用价值也高,应用场景也广泛。由于智能楼宇的兴起,智能锁开始走俏于市,智能锁由于便捷性大受用户欢迎,为此,本期评测带来型号为YM-280IS(LED)意林红外线感应开门磁力锁,看与其他的智能锁有何不同。讨喜的设计、坚固耐用首先在外观上来看,锁具产品的设计美观和坚固耐用还是十分重要的。记者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观点这是记者首次评测该类产品,意林首创了红外线感应开门磁力锁值得赞许。该产品安全性和便捷性很高,实用价值也高,应用场景也广泛。由于智能楼宇的兴起,智能锁开始走俏于市,智能锁由于便捷性大受用户欢迎,为此,本期评测带来型号为YM-280IS(LED)意林红外线感应开门磁力锁,看与其他的智能锁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2000年成立的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有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始终引领瑞丰领成为国内光电行业的排头兵。第一个高功率陶瓷LED、第一个硅胶封装TOPLED、第一条TV背光模组、第一个车用照明LED模组......当安防行业的红外补光技术停滞不前时,瑞丰又要破局,以1:12的替代,让红外应用更为轻松。瑞丰红外超重量级产品RE30系列,颠覆历史新认知早期红外产品,多为插件Lamp型封装,受到产品功率和下游贴装局限,加上SMD照明产品蓬勃发展,红外产品的封装  相似文献   

4.
郑展棒 《刑警与科技》2014,(10):106-108
时下,红外技术在我国安防行业的应用占据非常重要地位,无论是主动红外还是被动红外,其在各领域之间的应用均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红外技术的种类中,传统红外LED技术和激光红外技术较为人们所熟知.但相比红外热成像技术而言,相信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停留于电影画面所呈现的红外热成像图像中,在现实生活中能接触热成像仪这种高端红外设备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夜间或类似场景应用,红外夜视防水摄像机得到监控中的广泛认可。它综合了摄像、红外等多种按术,其配置的组件有摄像机、镜头、红外灯,这三者在整个红外夜视防水摄像机中肩负着不同的职责。红外摄像机的销售目前已经赶超了传统枪机,成为我国众多民营安防企业的出口主力,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类似这种加装LED红外灯模组进行的简单创新,将席卷整个安防行业,继续着技术创新与产品变革的主旋律。本刊以往的产品专题曾对红外夜视摄像机的技术概况、应用方案进行过专门的介绍,因此本文不再赘述,仅从技术创新、市场状态及产品趋势方面展开描述,为您解析红外夜视防水摄像机“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时局。  相似文献   

6.
正显示终端是监控后端至今无可替代的产品,在安防进程中留下了太多的身影。从最起初的CRT、DID、DLP、LCE、等离子到现如今的LED粉墨登场,真是印证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逻辑。从上市遇冷到初露锋芒,LED究竟依据什么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来挑战LED的地位呢?本文给予答案。拼接的无缝时代,看小间距LED拼接的八大优势深圳华强北是LED产品制造批发中心,这里有太多行业用户来这里寻找绿色环保又低功耗的  相似文献   

7.
<正>红外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载体,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红外传输技术随处可见,最典型的莫过于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通过红外遥控器进行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居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诸如灯光控制、背景音乐、安防报警等方面也逐渐开始转向智能化控  相似文献   

8.
1994年4月初,由兰州市公安局送来一块从被害人手臂上削割下来的上面带有模糊字迹的手臂皮肤,长7cm,宽5.5cm,厚度为0.7cm,皮肤保存完好。因当时现场检验拉动被害人衣袖,摩擦皮肤表面,使有些字迹变得模糊不清,用彩色摄影,所得照片无法辨别鉴定其字迹。我们采用红外摄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皮肤上书写字迹材料为蓝黑墨水,可以强烈吸收750mm左右的红外线,人体皮肤反射红外线,血渍被红外线穿透,故采用红外摄影方法,可记录其影像。拍摄器材采用百佳相机,加二节接圈。/保定产1075红外胶片。/750mm红外滤光镜。/普通打光灯。分别使用红外透射摄影和红外反射摄影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刑警与科技》2013,(8):24-24
<正>【本刊讯】近日,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HIC24系列高清红外一体机筒型网络摄像机,进一步夯实"云监控易安防"技术架构。"红外一体机"是具备红外夜视探照头的高集成度监控摄像机,宇视科技在红外补光技术上采用多种创新,获得近10项国家专利。红外LED是一体机最重要的神经末梢之一。HIC24系列采用第三代点阵式红外LED方案,相比传统方案体积缩小,散热  相似文献   

10.
吴振雄 《刑警与科技》2014,(11):114-115
红外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载体,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红外传输技术随处可见,最典型的莫过于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通过红外遥控器进行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居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诸如灯光控制、背景音乐、安防报警等方面也逐渐开始转向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11.
贺小花 《刑警与科技》2013,(24):266-266
<正>在本届CPSE安博会上,深圳市海立尔电子有限公司受邀参展,公司展览主题是"次世代夜视照明",主打项目有:高功率红外线发光二级管、高功率红外线激光以及红外线照明整体解决方案。海立尔的项目优势在于提升监控器的夜视效果、延长产品寿命及为客户提出一条龙的夜视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善及市场对于更真实、更轻薄、更环保的显示需求,小间距LED凭借无拼缝、显示效果优、低能耗等特点,加速应用于指挥控制室、广电演播、视频监控、会议显示、信息显示、虚拟显示等领域,部分领域的替代效应已开始显现。小间距LED优势产品外观显示屏轻盈、时尚、极具科技感和现代感;模块化设计,结构框架采用单个部件拼接而成;单元结构采用铸铝外壳,重量轻、精度高、散热快、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红外摄像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还是LED红外摄像机,但绝大多数产品照射范围在100米以内。在应用方面,红外摄像机主要还是应用于民用领域。红外摄像机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市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近期摄像机市场上又出现了能在夜间不用可见光也能像白天一样从监视器上直接观察人和物的激光夜视摄像机。红外摄像机厂家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过程,红外摄像机在某些功能上有它的优势,但是红外摄像机厂家不能以牺牲产品寿命为代价,怎样解决红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安防监控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昼夜24小时的连续监控需求愈发强烈,这给摄像机技术的研发带来更高的要求,由于夜间大部分场景光线都很差,仅凭自然光很难让摄像机获取好的图像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红外摄像机应运而生,07年前后,部分IP监控厂商开始推出了早期的IP红外摄像机。但是这一批IP红外摄像机一般都只支持CIF分辨率,也没双滤光片设计,红外灯也采用最普通的技术,属于早期试验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正在大屏幕显示领域,台达作为全球视讯显示领导者,一直在DLP、LCD、工程投影以及图像控制系统提供优秀的产品与方案,但对于LED显示、特别是小间距LED,则是近些年才涉及。公司一直在关注小间距LED的发展。目前市场容量急剧增长,外部条件已经具备。同时行业关键性的技术瓶颈得到了突破,让小间距一直以来客户最为担心的可靠性,低亮高灰等瓶颈问题得到大幅改善,客户已经从以前尝试使用,  相似文献   

16.
红外夜视摄像机是利用波长在700nm-950nm的红外LED作为摄像机的辅助光源,与摄像机组件、镜头等结合为一体,也称为红外夜视摄像一体机,因其稳定、成熟的特性而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LED大屏幕显示一直是LED领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大型娱乐节目、知名广场、中枢道路两侧均有其身影。目前,伴随新科技的应用,小间距LED显示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LED视觉盛宴,新的户外广告形式也不断涌现,户外广告全彩LED显示屏领域也在悄然升温。  相似文献   

18.
韩金辉 《刑警与科技》2013,(Z2):180-180
<正>天津汇讯视通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先进的专业研发和资深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推出了各种功能强大、技术领先,门类齐全的专业安防产品。汇讯视通公司不断加强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完善,充分发挥多产品的优势,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独立性、针对性、领先性的软、硬件产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现在公司可以提供完善的安全防范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汇讯视通倡导数字化、行业化的安防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入侵防盗报警系统中应用最为普遍的设备之一。作为施工、维护人员,应该对这些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设计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小间距LED显示屏在国内市场的政府机关、军队安防、广电演播、视频会议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间距LED已成为继液晶拼接、DLP拼接之后市场的主力之一,经过三四年的酝酿铺垫之后,小间距LED显示屏有望在2016年迎来爆发期。小间距LED致胜市场的"撒手锏"LED显示屏在我国是一个发展相当成熟的产品,从起步时显示文字内容为主,到之后的图文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