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日6时许,在路边发现一辆电动单车及一具男性尸体。电单车车头向前呈左侧倒地,车把手顺时针90度扭转与车轮平面平行,车身无破坏。尸体位于电动单车前方11m远处,尸体前方10m处有一左脚拖鞋。电单车与尸体之间散落有打火机、烟盒、手机、右脚拖鞋。经查电动单车及现场物品为死者所有。尸体检验当日6时30分尸检。尸斑浅淡,处于形成初期,尸僵弱,瞳孔透亮。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中骨盆骨折与致伤方式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骨盆骨折的致伤方式 ,从而有助于交通事故的重建分析。方法 对 112例交通事故中已知致伤方式 ,即被撞击、摔跌以及被碾压的伤 (亡 )者骨盆骨折的X线片 ,按照骨盆骨折的分类学进行研究 ,并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X2 检验。结果 机动车碾压伤所致骨盆重型损伤发生率明显大于撞击伤 ;机动车撞击伤所致骨盆骨折中 ,耻骨骨折的损伤特征可以反映外力的作用方向。结论 根据骨盆骨折的损伤特征推断致伤方式有助于推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交通状态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资料1.1案情简要2021年9月7日因不同车辆所致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某法院委托我中心对霍某的损伤与两辆肇事车辆的关系进行鉴定。对此,我们建议委托人同时进行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1.2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意见2020年9月30日霍某驾驶的两轮电动车由北向南骑行,小型轿车沿事故路段第二车行道由东向西行驶,小型轿车左前角(图1a)与两轮电动车左侧后部(图1b)接触碰撞,碰撞后小型轿车向西偏北方向制动滑行至北侧非机动车道内D处停止,两轮电动车及骑车人霍某一起被抛滑至第一车行道内。  相似文献   

4.
致伤方式、致伤工具的法医学复核鉴定分析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伤物的推断及其所致损伤的致伤方式分析是法医学鉴定的一个难题,它不仅能为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而且当多人作案,一人采用多种致伤物及致伤方式或群体斗殴中使用多种致伤物,致多人受伤或死亡;或者当被害人遭受多种损伤而死亡时,可以从伤者或死者身上的损伤对致伤物、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以确定犯罪嫌疑人,达到直接认定犯罪分子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对致伤物推断及其致伤方式分析产生一定的失误,笔者收集12例对致伤工具及致伤方式进行复核鉴定的案例(由本省市公检法及院校法医所组成的法医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被鉴定人,男,35岁,某年10月26日03:50,驾驶轻型厢式货车碰撞道路中央绿化带及路灯后受伤,具体伤情不详。同日04:15,该男在被救护车送医途中又遭遇车辆追尾交通事故。被鉴定人诉在救护车追尾事故中,未从救护车内的担架上摔下来,但救护车内仪器设备掉落砸伤左下肢,具体砸伤部位不明。法院委托要求对第二次交通事故能否造成被鉴定人左下肢损伤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正1案例1.1案例1李某,女,52岁,体形较胖,某日在与他人发生纠纷中受伤,致左膝关节软组织损伤,自诉左膝部损伤为对方踢踹所致,而对方称是李某自己不小心滑倒所致,故委托法医进行致伤方式鉴定。法医学检验:被鉴定人下身着布裤一条,无破损,左膝部有一内径为2.5~3.0cm、外径为3.0~4.0 cm、  相似文献   

7.
法医损伤鉴定常涉及对骨折致伤方式即形成原因的分析。本文报道l例,从生物力学角度系统阐述致伤方式,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掌骨骨折致伤方式法医学鉴定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掌骨骨折的形成机制,为掌骨骨折致伤方式的法医学推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7例致伤方式明确的掌骨骨折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部位、性质的掌骨骨折结合其致伤方式进行损伤机制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诸掌骨中以第5掌骨骨折最为常见。就部位而言,又以基底部骨折最为常见,多见于间接暴力传导作用所致;其次为掌骨颈骨折.往往为纵向暴力作用所致。常见于攻击伤、撞击伤;掌骨头骨折常见于握拳时暴力直接打击所致;掌骨体横行或粉碎性骨折为直接暴力作用所致.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多为旋转暴力作用所致。结论根据掌骨骨折的部位、性质,通过分析其骨折的形成机制,可以推断其致伤方式,从而为司法鉴定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1案例 某日,甲女报案称其与乙女因口角发生厮打,在厮打过程中乙女丈夫从甲女后方踢其左胭窝下方,甲女突感左膝关节疼痛。无法站立。乙女丈夫承认曾实施上述行为,但称甲女被踢后仍继续争吵厮打,在移动中其左膝撞到旁边停放的自行车脚踏板后才突然倒地。该损伤经鉴定为轻伤,但就该损伤如何形成双方分歧较大。因此办案机关要求就甲女左膝损伤的致伤方式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0.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丘某,女,42岁。2011年11月27日因交通事故致平脐以下截瘫,肌力0级,大小便失禁,经鉴定为一级伤残。丘某指认是被告的拖拉机从自己身上碾过造成截瘫的,而被告则认为是丘某自己从摩托车上摔下造成截瘫的,因原被告双方存在争议,需对丘某伤情的致伤方式进行鉴定。1.2病历摘要患者5小时前骑摩托车时与拖拉机相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两轮摩托车交通事故中多发于驾驶员而乘员较少发生的损伤特征,为查明案件提供线索。方法统计分析了有驾乘人员死亡的136例及有驾乘人员受伤的32例,以体表擦挫伤、挫裂伤或骨折作为统计对象,分别统计驾乘人员各部位发生损伤数并计算其出现的比例。结果驾驶员出现膝部损伤的比例(34.9%)高于乘员比例(i0.3%),而驾驶员膝部损伤大多数发生在膝部前侧。结论膝部前侧损伤的当事人应高度怀疑其为真实驾驶员。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颅脑损伤233例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in L 《法医学杂志》1998,14(3):151-152
通过对233例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案例的分析,对受伤者的性别、年龄及损伤程度进行了统计。并对其颅脑外伤后遗症和伤残等级的关系、评定时间及脑外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认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的现场特点和驾乘人员的损伤特征,为甄别摩托车驾乘人员提供信息。方法收集本区2005年至2014年142例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人员伤亡资料,包括事故经过、事故类型、现场特点、车辆特点、驾乘人员情况、损伤情况及死亡原因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在各类型事故中的损伤部位和特征、出现率及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区别,事故现场有规律性。结论通过现场与人体损伤特征的分析,可以甄别摩托车驾乘人员。  相似文献   

14.
两轮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损伤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两轮摩托车驾驶员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的损伤形成规律,探讨此类事故确定驾驶人员的法医学依据。方法 对2000年至2002年北京地区408例2人同乘一辆两轮摩托车发生事故造成摩托车人员伤亡的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两轮摩托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在驾驶员腹部、会阴部、大腿内侧、胸部、面颈部、小腿胫前会形成能反应摩托车特定致伤部件的特征性损伤,而乘员在这些部位的损伤多为摔跌形成,难以反应摩托车特定部件的特征。结论 在两轮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中,伤者身上反应的摩托车特定部件的特征性损伤,可作为判断两轮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伤者智残评定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伤者智残评定的最佳方法。方法 采用4种智力评估方法对被鉴定人的智力和认知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与智力迟滞诊断作为金标准相比较,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125例,r(?)=0.952,P<0.01),成人智残评定量表结果呈显著正相关(129例,r(?)=0.963,P<0.01),韦氏成人智力测量总智商(IQ)评定结果呈无明显相关(4例,r(?)=0.099,P>0.05)。结论 根据智力迟滞诊断、事件相关电位测定P300、成人智残量表评定、韦氏成人智力测量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准确评定被鉴定者智残水平。如被评定者有伪装倾向,则不宜采用韦氏智力测量方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Motorcycle fatal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 to increase on both crude and adjusted bases. This paper examines fatal motorcycle accidents as a cause of death, using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otorcycle operator fatalities from 2003 to 2008 in the state of Indiana. During these six years, out of more than 18,000 motorcycle operators in crashes, 601 were killed. Based on police report data, motorcycle operators during this period are examined to reveal key factors that are in place when a motorcyclist is killed in a collision. The major correlates of death identified were objects of impact, risky behaviors, and speed. The larges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chances of death were linked to trees, posts-signs-poles, bridge-guardrail-median, and other motor vehicles. In conjunction with speed, these objects were the primary mechanisms by which fatal injuries were sustained by motorcyclists. Various types of risky behavior were also major correlates of death by motorcycle.  相似文献   

17.
Testicular displacement is a rar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blunt scrotal injury that may take place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volving motorcycle occupants. We are presenting two cases of motorcycle occupant fatalities, 21 and 24 years of age, where testicular displacement and other signs of groin trauma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both cases, discrete external signs of scrotal trauma were noted on examination, while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traumatic testicular displacement, respectively, have been documented at autopsy. For motorcycle occupants involved in collision, 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a thorough analysis of injuries, in particular to look for specific trauma arising from fuel-tank impact to genitalia and/or groin. These injuries are of great medico-legal importance both at postmortem and in clinical cases involving motorcycle occupants involved in collision.  相似文献   

18.
19.
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X  Liu X  Wang Y 《法医学杂志》2000,16(2):96-98
对 30例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的特征 ;结果表明 :与普通伤害案件相比 ,(1)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时合并颅脑损伤 (83% )及多颅神经损伤 (53% )的比例较高 ;导致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 (30 % )的情况较多 ;视神经损伤 (2 0 % )及眶壁骨折 (2 0 % )的发生率较高 ;鉴定时应注重这些方面的检查。 (2 )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当事人主诉双眼视力下降 (53% )的比例较高 ,雾视法进行伪盲试验受到限制 ,VEP检查显得更为主要。VEP检查是确证视神经损伤的良好方法 ,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其VEP表现为波形熄灭、波形离散、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不等。另一方面 ,交通肇事后弥漫性脑组织损伤也在眼底及VEP上有一定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