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根 《北方法学》2010,4(3):109-116
自17世纪初现代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在威斯特伐利亚模式的国际秩序发展变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从国际法理论的变化角度分析国际法在规范国际秩序中的作用;其二,从国际组织的国际法编纂或制定角度分析国际条约法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变化中的作用;其三,结合当代国际秩序中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经济的互动作用。由此,可从国际法角度探求面向未来国际秩序变化的中国立场。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带来了国际法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和新独立国家的兴起大大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关系,国际经济法的形式和发展丰富了现代国际法的内容。在占全世界人口百分之七十的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要求下,国际法愈来愈关心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逐渐从政治领域扩及经济领域,这  相似文献   

3.
饶戈平 《法学研究》2004,26(2):127-128
自19世纪中叶国际法传入中国以来,国际法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百多年既是中国社会历经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国际法本身大发展的时期。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国际法学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与使命。从进入本世纪开始,中国国际法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使命,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徐奇 《法制与社会》2013,(18):13-14
"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对国际法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论影响巨大,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则为国际法基本理论的革新带来了机遇,即以马尔蒂·科斯肯涅米为代表的批判性国际法研究方法的创立。本文通过评述科斯肯涅米关于国际法概念、原则和方法论的批判性分析,探求国际法基本理论发展的新路径,为现阶段国际法理论的拓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展,国际法作为调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准则规范在各项事务中发挥着愈加不可或缺的作用。明确国际法的主体是国际法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交流进一步细化和人权意识进一步深化的今天,个人能否取得国际法公认的主体资格,对今后国际政治以及民商事交往活动来说至关重要。探讨个人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应结合现行法律体制及未来发展要求,综合、全面地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国际关系作为国际法实施的基础在国际法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一些传统国际法也在不断的适应着国际关系的变化。本文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联系入手分析了原因,并总结了新兴国际组织关系对国际法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国际法学7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步形成、萎缩萧条、恢复发展和积极有为四个阶段。70年来新中国国际法学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与继承、和平解决争端、"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对现代国际法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新中国国际法学存在对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有待加强、对国际立法和国际司法活动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中国对外政策或外交实践提供前瞻性支撑的理论尚显不足、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国际法论著尚不多见等问题。在中国国际法学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问题将更加受重视,国际法的理论创新将进一步加强,增强国际法发展的中国话语权将成为中国国际法学者日益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国际法作为影响国际交往的准则,对国际社会的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寻求的是在国际和谐社会中的和平发展。本文就现今国际形势和国际法的特点具体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姜钧  卢亮 《法制与社会》2010,(27):167-167
国际政治和国际法有着复合依赖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国际政治从根本上影响国际法,而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相对被动的。国际法从理论发展上影响着国际政治,而国际政治的历史发展导致国际法形成、发展。国际法规范国家行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国际政治秩序。本文指出通过国际法解决我国政治问题是很有效力的。  相似文献   

10.
蔡从燕 《法学家》2007,(3):102-10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出现了引人关注并引发争议的新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些新发展,进而从国际法实施机制与南北矛盾的双重视角解读这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卡尔沃主义的演变角度讨论了在变化着的新语境中国际投资仲裁机制的应然发展,并简要评析了近年来中国的相关BIT缔约实践及未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何志鹏 《当代法学》2021,35(5):110-126
21世纪的国际法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多边主义的退潮和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的事实境况.国际法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界定、如何促进国际社会的良性运转,是一个在认识现代性国际法过程中值得深入思考并清晰论断的关键问题.自17世纪现代国际法产生并逐渐定型,国际法律体系的运行进程就不断呈示和强化着国家本位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国际法以国家的利益诉求为规范确立的起点;国际法以国家意志和意愿作为其效力的依据;国际法以国家行动作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因而,国家本位是现代性国际法的基本特征,也是长期处于国际关系大环境中的必然表现.国际法的国家本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强化了国家主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单边主义,忽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甚至容忍了强权政治.为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在现有的国家契约基础之上通过观念塑造和实践引导而构建国际社会契约,避免国家本位在国际法中的极端发展,促进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周忠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命运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国际法作为一种能够满足迅速变化着的国际社会正常需求的各种规范的艺术体系,也在迅速发展变化着,有了空前的发展。①合作、尊重民主的行为准则和全人类价值成为新...  相似文献   

13.
从伊拉克战争看国际法面临的冲击与命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祖雪 《法律科学》2004,22(3):98-106
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国际法危机,是现行国际法与当代国际社会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这场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本质并对国际法权威造成重大冲击,但同时也为革新现行国际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孕育着国际法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何志鹏 《当代法学》2013,(1):145-153
"保护的责任"(简称R2P)是21世纪之初在国际法日益渗透到国内事务之中、人权问题受到全球普遍关注的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从理想的角度看,R2P理念的出现,意味着国际社会向着建构人本主义、宪政化的国际法体系迈出了理论的步伐;但从现实的维度看,被视为R2P的实践不仅算不上成功,而且存在着大国强权的嫌疑。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由现实国际法律程序的格局决定的。为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必须谨慎防范R2P成为国际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必须待国际法律整体环境进一步完善之后,再以法治的标准,确立规范、妥善运行,切实践行国际法的人本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推动国际法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周忠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迎来了我国国际法学繁荣和发展的春天。80年代以来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法学会,创刊了《中国国际法年刊》,成立了国际法研...  相似文献   

16.
当代国际法仍然由西方文明主导的现实,使得在中国国际法学界存在着是否必要、是否可能建立起国际法中国观念的疑问。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法虽然具有很强的西方文化烙印,但并不局限于西方文化,其既有的发展轨迹上已经有了非西方文化的印记。在未来变革的进程中,国际法有可能受到积极参与者的立场和观念的影响,呈现出新的格局和趋势。因而,非西方的国际法理论既具有客观上的必要性,也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倡导并建构国际法的中国观念,在方法上意味着要更充分注重定性研究和规范分析,在路径上要求通过观念的批判和建构,在元理论方面提出国际法认知和运行的新概念、新因素、新论断,从而有利于在具体规则和外交策略上提升中国的形象、维护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国崛起既取决于一国的国内因素,也取决于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从其发展的国际环境、国内实际出发,坚持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就是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增强综合国力,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际法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中国要充分运用国际法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这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4月 16日至 18日 ,中国国际法学会“展望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武汉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海内外的专家学者 2 0 0多人。研讨会围绕“展望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这个主题 ,就世纪之交的 10个国际法焦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6 0余位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言或评论。会议共收到论文 6 0多篇 ,许多论文涉及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的方向性和基本性问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黄进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在开幕式上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王厚立教授、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名…  相似文献   

19.
晚近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指出了国际法近年来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国际社会的组织化 ;国际法的全球化 ;国际法研究新方法的不断涌现 ;国际法的领域进一步扩大 ;国际法的刑事化现象不断增多。文章还就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等因素对国际法新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财产权与主权的关系、财产权与国际和平及发展的关系、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实践的基本趋势,以及财产权内涵的确定性都表明,在理解国际法方面,财产权逻辑可以构成传统主权逻辑之外的另一进路。迄今为止,国际法的财产权逻辑在权利主体、规制标准以及保护手段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在财产权观念方面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这对于以往以及未来的国际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财产权逻辑的进路促使人们认识到国际法实践在主权之外还存在着或许更为绵长的动力,即财产权,从而有助于国际社会借鉴国内成熟的财产权法律经验,以国际法基本宗旨为基本依据,解构并重构现行国际法财产权逻辑,以切实实现并长期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进而推动国际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