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一个国家教育的综合水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一般包括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个人品质、职业规划能力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从而理清大学生的就业机构改革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接受《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建议,政府应适时、准确、详尽地发布就业信息,让就业信息成为高校招生及学科结构调整的“指挥棒”。“非理性化倾向”制约大学生就业记者年前在陕西、湖北、四川等地调研发现,目前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在于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的“非理性化倾向”。从学校方面看,高校招生、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趋势反差强烈。一些高校扩招冲动强烈,却片面追求学历升格,盲目扩大专业设置,导致高校总体办学层次单一,专业结构趋同。据对陕西省内9所院校调查, 计算机应用、机械自动化和法律专业的趋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1)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学生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是基础,就业是生命线。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猛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也朝多校区办学模式发展。在该模式下,给学生党建和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服务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国际公认的重要指标,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其职能执行情况,也直接关系到一所大学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程度。构建服务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当前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林冬冬  宁坤 《学理论》2015,(3):140-141
在后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作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却是各个高校的薄弱环节。在实地调研海南省内多所高校创业实践训练模式后,基于调研数据,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雄 《学理论》2011,(2):291-293
目前,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医学类毕业生也不例外。影响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个人因素、用人单位因素,也有医学院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促进医学类毕业生充分就业,需要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加快"就业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强宣传力度,按照有关就业指导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改革办学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高校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刘晓玲 《学理论》2013,(15):295-296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在教育产业激烈竞争的现实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强弱显得十分重要。就业质量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实现就业理想、完善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就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文秘学生而言,必须掌握文秘专业能力和文秘通用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八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问题及教育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存在错误的用人导向,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加有效岗位需求;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援助力度;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或以创业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0.
罗平 《学理论》2013,(23):313-314
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改革,但现阶段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顶岗实习、校企联办、订单式办学、校企一体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对比,本着"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遵旨,"零距离就业"视角下的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据悉,一项被称为招生“并轨”的改革新举措,今年将在以国家教委直属高校为主体的37所试点高校率先实施。它力求通过新的收费制度、新的招生计划形式和与之配套的新的奖、贷学金制度,向逐步建立“学生上大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多数人自主择业”机制的改革目标迈进。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 双轨制需要改革 普通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一向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它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根本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因此也可以说,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是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进行渐讲式改革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宋琳琳 《学理论》2014,(20):232-233
黑龙江省新建本科院校"同质化"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使数量庞大的毕业生就业困难。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对黑龙江省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就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应采取的模式探析如下:以就业为导向;系统化培养;产教结合;构建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市场办学力量。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1)
当前形势下,高校党建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就业一年更比一年难,构建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是高校面临的最紧迫的重要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能够促进党建和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党建与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党员发展程序、党员联系就业工作、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蕾 《学理论》2013,(33):289-291
在医学高校扩招、就业岗位不足、就业竞争激烈的严峻背景下,临床专科生这个特殊群体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寻找提升临床专科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成为高校密切关注和必须面临的问题。以海南医学院高职教育为例,探讨了高校结合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情况,通过创新培养模式等途径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高等学校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5)
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特点,从学生个性出发,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有一席之地。民办院校的培养模式应与当下就业形势紧密结合,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办高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化背景下开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并普遍应用。"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颠覆了高校传统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了高校合作办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引发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了合作办学双方师资结构的优化和重组,提升了合作办学参与者考核机制的层次。文章以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以"互联网+教育"为切入点,论证了互联网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走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丽敏  温雅琴  吕建设 《学理论》2014,(33):251-253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和跨境、跨时空教育时代逐渐来临[1]。大学阶段学业规划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毕业时的择业、就业,关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事业成功[2]。对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三段式""五位一体"大学生学业规划。  相似文献   

18.
影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因素作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强  姜峥 《学理论》2011,(11):300-302
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贯彻执行国家"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一线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它对于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创新高等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影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因素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政府、高校、社会和企业等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主要社会因素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作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5)
通过对边境高校(满洲里市)大学生就业现状与现实困境的分析,以国家、地方政策为视角分析边境地区高校所面临的就业问题。通过现有的政策分析,正视就业政策对边境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适应国家与地方就业政策并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就业策略,积极促进边境地区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而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重实践(Practice)、重技能(Skill)、重创新(Innovation)"的"PSI"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符合当下国内转型高校的校情和实际。其中,实践是基础,技能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PSI"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人才"供给端"——高校发力,即从转型高校(1)的师资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五个"硬指标"入手,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校风和学风建设的全过程,构筑有利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校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